张海增
张伯行是康熙盛朝的肱股之臣。他自幼勤勉好学,十三岁便熟读四书五经。康熙二十年,赐进士出身。康熙三十一年,补授内阁中书,历任济宁佥事道、江苏按察使、福建巡抚、江苏巡抚、礼部尚书之职。张伯行一生为官勤勉、清廉,虽几遭奸佞之臣弹劾,但却不改为官时“廉政”的初心。
致仕初年,送礼之风日炽,下官奉上官金帛、宝器以求被提点的陋习由来已久,世时朝野盛传“各行省积弊最深者莫如江南”之言,这不禁使时任江苏巡抚的张伯行身负压力。
一次,六合县令登门求见张伯行,假借赏画之名,将一根沉甸甸的金条暗藏至其中。赏画时被所藏之物所吓的张伯行,次日在回见他时,便亦赠予其一幅字画,张伯行如法炮制,不仅将金条物归原主,还在所赠之画中上书“一丝一粒,我之名节;一厘一毫,民之脂膏。宽一分,民受赐不至一分;取一文,我为人不值一文”之词,并写《禁止馈送檄》告诫官员。
康熙四十二年,张伯行任山东济宁道,到任时,遇大灾。他立即自筹粮饷,共筹得仓谷二万二千六百石,钱帛若干。而后,他在充任福建巡抚时,亲历了粮商囤积居奇,贱买贵卖的丑恶罪行。当即他下令由府库出资,售平价粮给百姓。而也正因此举触怒了权贵的既得利益,在此压力下他仍能泰然处之,与权贵们斡旋。最终,他用“仓谷为轻,民命为重”的大爱感化了圣朝的仁者之心,而免于获罪。
张伯行力行改革,废封建迷信,崇义礼,所行之事深得民心。在调任福建巡抚之时,当地百姓痛哭数里相送,其情其景令人动容。然而,至良善、恤民情的张伯行却在官场上受尽排挤。
康熙五十年,张伯行任江苏巡抚,适逢当年秋试,总督噶礼与考官为一己私利,狼狈为奸,沆瀣一气,做起了卖官鬻爵的勾当。寒窗数年,终难抵金箔宝器,士子们都为此愤然。以致在揭榜时,有千名士子将财神像抬入了文庙的正堂,以此泄愤。为寒士数年的寒窗之苦,亦为朝廷遴选更多的栋梁之材,张伯行挺身而出,将此事奏与了朝廷。不明实情的康熙帝龙颜大怒,擢噶礼、张伯行二人协同彻查、审理。不过数日,张伯行便将噶礼的所做之事查得水落石出,并将查实之事奏报了康熙帝。诡诈的噶礼自知难逃干系,索性串通了口供,设法构陷了张伯行。就这样,噶礼与张伯行一同下狱。但时隔不久,噶礼依附权贵,凭借其翻云覆雨之势,终被免刑、保释;而张伯行却始终正气凛然,不肯向权贵低头。此冤案传出,天下哗然,百姓皆为张伯行鸣冤,一时间,士子们纷纷上书,恳请康熙帝彻查此事。得到奏报的康熙帝勃然大怒,斥群臣,拟御旨,免噶礼之职,复张伯行之职。
“只饮江南一杯水,四海清官数伯行”这便是百姓对张伯行的评价。“食只菜蔬,衣必麻粗”一生都大抵如此的他在赢得百姓口碑的同时,也被康熙帝所推崇,康熙曾言:“伯行操守为天下第一。”康熙五十四年,张伯行以“狂妄自矜”之罪再次被朝臣弹劾,对此事康熙帝却不予置评。康熙六十一年,张伯行在千叟宴上,被康熙帝赋予了“真能以百姓为心者”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