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哲族民间音乐探索

2015-05-30 10:48张永全
艺术科技 2015年8期
关键词:赫哲族民歌特征

张永全

摘 要:在历史长河中,赫哲人经过艰辛的努力拼搏,凭着他们的勇敢和勤劳,在他们特有的渔猎生活环境中创造了本民族丰富的物质文化和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民歌就是其中一种具有独特情感的、古老的民间文化艺术形式,是我国民族非物质文化宝贵遗产,是赫哲族原生态的有声文化之一。

关键词:赫哲族;民歌;音乐状况;特征

在历史长河中,赫哲人经过艰辛的努力拼搏,凭着他们的勇敢和勤劳,在他们特有的渔猎生活环境中创造了本民族丰富的物质文化和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赫哲族这个只有语言,没有文字的民族,用口头流传的传统民歌和口头说唱艺术“伊玛堪”,故事“说胡力”,神话“特仑固”等艺术形式与流传下来的赫哲族语言一样,承载和记录了赫哲族的沧桑历史。民歌就是其中一种具有独特情感的、古老的民间文化艺术形式,是我国民族非物质文化宝贵遗产,是赫哲族原生态的有声文化之一。

1 赫哲族传统民歌的总体状况

目前,世界上还没发现没有音乐、没有歌声的国度和民族;在有人群的地方,只要有语言存在,就会有音乐、歌声。有目的地唱歌,是人类特有的穿音变换技能,能使语言腔调按大脑思维所要表达的情感而发生变化、美化,并形成所欲表达旋律的特殊功能。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歌。民歌是人们对各项事物的感受、体会、向往、追求、叙说、表达、沟通、宣泄、抱怨、激愤、爱憎和赞美、颂扬而唱出的心灵之声。

赫哲族民歌在歌词韵脚方面,由于语言特点,原汁原味的赫哲族民歌很少讲求押韵,特别是直译过来的歌词只是原意,就像是说话;有些韵脚是翻译者的微调,为了便于唱时上口,在不变内容的基础上简单压住头韵和尾韵。

赫哲族的许多民歌,经过了口头民间传播和近代、当代人的不断搜集、整理后,已经在不同的历史时间,用五线谱、国际音标和汉字、汉语拼音以及声、像、磁带、硬盘等形式记录下来了。由于产于民众,流传于民众,自娱自乐,深得民心,因而久唱不衰。

赫哲族民歌反映了众多人的心声,适合于众多人的口味,是群众情感的提炼、智慧的结晶,得民心、顺民意,因而它便会以顽强的生命力在民间流传下来。赫哲族人口虽然较少,但许多人都能唱上几首本民族或是本居住区流传下来的民歌,还有一些人都是在特殊场合即兴而唱的。

所以说,民歌同本民族的时代背景、自然环境、宗教信仰、生存状态、文化氛围、生活方式、劳动内容、情感伦理、风俗习惯、理想愿望、精神风貌等诸多方面有着密切的关联,和民族的命运息息相关,民歌是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有着自己区域特点和本民族特色,是我国各民族文化艺术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宝贵的民族的文化遗产。赫哲族民歌是赫哲人一种群体智慧的结晶,是一个时代民族文化的流传和对当时渔猎生活真实状况的记载。

2 赫哲族民歌曲调

赫哲族民歌所包含的曲调,许多人在研究和整理时对民歌的包含曲调虽然说法不一,但大同小异。这些曲调都是赫哲人口头创作并流传下来的、带有民族特色的原汁原味传统民歌曲调,它和其他口头流传的文学艺术形式一样,有着自己区域特点和本民族特色。徐昌翰、黄任远两位专家在《赫哲族文学》中,把“嫁令阔”大体分作仪式意义、叙事意义、抒情意义三种类型。该书中分析“民歌的分类”和“民歌的某些艺术特色”时,先后涉及了“嫁令阔”、伊玛堪调、萨满歌、风俗礼仪歌、劳动歌、悲歌和喜歌、情歌、摇篮歌、叙事歌、新中国成立以后赫哲人的“新民歌”等种类。

20世纪30年代初,民族学家凌纯声在《松花江下游的赫哲族》一书中对赫哲族音乐“男歌”、“女歌”作了数量区分。1991年12月出版的《赫哲族文学》中,徐昌翰、黄任远对凌纯声所说的“男歌、女歌”作了细致、准确的分析:“凌纯声采录的八个男歌,完全由‘伊玛堪中的唱段演化而成。从内容看,他们都是‘伊玛堪故事中男女主人公歌唱形式的独白。”我们在读《赫哲族文学》时,特别注意到该书在介绍民歌时,作者谈到了12种赫哲族民歌的曲调,并为各种调分别唱出了它们的经典调谱。

关于赫哲族民歌的种类。1990年赫哲族歌手、作家尤金良出版的《赫哲族拾珍》中,谈到赫哲族音乐曲调的种类共有七种(摘录其标题):一是嫁令阔。二是赫尼哪小调。三是伊玛堪曲调。四是哭调、悲调。五是劳动号子。六是哄孩子调。七是萨满调。

众多研究人员由于采风和调查区域不同、歌手介绍的内容不同,调查人员采集歌曲走访对象不同以及参阅书目不同,对民歌的包含种类所论述结论也稍有不同,但区别不大。赫哲族的乐曲主要是民歌曲调,大致可分为四种类:“嫁令阔”、“天鹅湖调”、“伊玛堪调”和“萨满调”。其中受萨满文化直接影响而形成的“伊玛堪调”和“萨满调”是赫哲族民歌的主要组成部分。”

综上所述,赫哲族民歌是包含了多种曲调的,“嫁令阔”只是其中的一种曲调。它很像我们当今的有些戲曲曲调中的“曲牌”,如传统东北地方戏曲“二人转”中就分成“胡胡腔”、“喇叭牌子”、“红柳子”、“文嗨嗨”、“小翻车”、“武嗨嗨”、“抱板”、“靠山调”、“五字锦”、“三节扳”等十种主要曲调。

赫哲族民歌,调常用2/4和4/4节拍,其次是3/4和3/8节拍,偶见5/4。民歌长歌不多,所谓长歌,也几乎是多段式的歌词用同一段曲调多遍重复;短歌较多,有的短到只有一段音乐;从现有的资料上看,最短的民歌只有3小节音乐,从结构上看是不完整的。这种“不完整”现象也是赫哲族民歌的另类特点,是大众文化的特点。

3 赫哲族民歌的一曲多用

赫哲族民歌的曲调是固定的,许多曲调是通用的。许多种民歌曲调除了个别的歌,比如有的萨满仪式方面的歌,请神歌的开头是固定曲调、固定内容的“老一套”的模式外,其他民歌曲调都是固定的那么几种;一首“嫁令阔”的曲调,往往分别有许多内容、情感不一样的歌词通用这个曲子,只是在节奏和速度上去找,达到要表达的情感;用有的人打比方的话说是“旧瓶装新酒”。

我们列举一些“一曲多用”(相近曲调)的歌曲:同用一个曲调的“嫁令阔”,如常见的流传在饶河一带的嫁令阔《想情郎》和《狩猎的哥哥回来了》《我的家乡多美好》《等阿哥》和新民歌《乌苏里船歌》等,就都是用的一个曲调。

总之,赫哲族民歌,产生于人民。赫哲族民歌是当地民众在劳动和生活中以自己的独特文化创作的,反映本区域、本民族、本国家的风土人情以及表达自己内心境界、欲望、情感的歌曲。它是人们自娱自乐的一种形式和即兴表达情感的作品,是民间文化艺术的一项内容,它是带有乡土特色的民间文化产物。

猜你喜欢
赫哲族民歌特征
如何表达“特征”
不忠诚的四个特征
藤县水上民歌
抓住特征巧观察
中吕 十二月带尧民歌 十九大胜利闭幕
穿花衣 唱民歌
线性代数的应用特征
赫哲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