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佳丽
他从没想过有一天还能回到这里,还能在漫天遍野的细雨里远望洞庭湖水,以及那座笼罩在缥缈烟雾中的君山。他登上岳阳楼时,因年迈而迟缓的步伐好像也变得轻盈起来。此刻斜风微雨,微微清寒,而他竟带了笑,面颊上是怎么也遮掩不住的喜悦。
早在年幼时,他的名字就已传至许多人耳畔。七岁那年,他提笔成诗,亲友皆赞其聪慧过人。23岁,他中进士,被任命为叶县县尉,从此开启了漫漫仕宦生涯。
那时的黄庭坚,正是鲜衣怒马、意气风发时。
叶县虽小,但生活安定祥和。黄庭坚为人平易,与百姓相处和谐,外界再多风雨,这座小城都未曾沾染分毫。而后他调任太和,仍是小官,每逢闲暇,他便在县内四处转悠。
他捕捉太和种种景致嵌入诗作,那美景竟似在他的巧妙文才中活了过来,如同卷轴般缓缓铺展。这些诗作中最负盛名的,当数那首《登快阁》。
这日傍晚,黄庭坚结束了一天的忙碌,便踱步至快阁放松心情。他登上台阶,极目远望,时至初冬,万木萧条,天地更显壮阔。澄江如练,滚滚东逝,月色浸在水里,若金沙流动。此情此景搅起黄庭坚内心的涟漪,他垂下头,思及在任这十数年,只觉并无所成,又想到友人远去,身侧鲜有知交,便失了弄弦吹箫的兴致。然而天地浩大,当黄庭坚再度举目远眺时,惊觉方才的愁绪一扫而空。
他听见内心的呐喊:此刻应有不醉不休的美酒!人生万般无奈,为官又是碌碌,倒还真不如寻只小船吹支小曲,顺流而下,回到梦里的故乡去。这样想着,他便张口吟出一首诗来。
“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豁然而生的快意被包裹在诗句中,此时的黄庭坚又怎知,终其一生,他都未等到这叶小舟,他的归宿也从不是梦里的故土。
几年后,黄庭坚被召入京师。这世界的宏大一寸寸浮现在他眼前,与之而来的有机遇,亦有潜藏在繁华之下的种种陷阱,稍不留神便会被巨大的旋涡吞噬了去。
此后几年,凭借着突出的才华,黄庭坚屡屡升迁。而就在他被擢拔为起居舍人时,母亲突然病逝。黄庭坚立刻返回家乡,他在坟边筑屋,为母守孝。
在母亲的墓旁,黄庭坚多次痛哭,哀伤难抑。服丧期满,他才带着不舍回到京师。这一年,黄庭坚已逾不惑。
宋绍圣初,黄庭坚改任知鄂州。此时风平浪静的政治河流中正埋伏着一场巨大波涛,这场预谋已久的行动,令黄庭坚猝不及防。有小人抠出黄庭坚所作《神宗实录》中的一些字眼,诬其谤国。
面对种种拷问,黄庭坚神色自如,一一作答,他的内心光明又岂是三言两语能抹黑的?然而在小人的不断挑拨下,朝廷还是抛来一纸调令,将他贬至戎州。
临行前,他没有过多怅然,未来虽艰险重重,但他内心豁达,坚信这浩大天地间终有他容身之所。
在戎州的日子里,黄庭坚寄情山水,吟诗作对,为众多才子仰慕。他们时常围聚畅聊、醉酒飞觞,岁月缓缓流过,种种艰苦融进酒里,渐渐品出些许甘洌的滋味。
谪居戎州多年后,徽宗起用了黄庭坚。然而面对朝廷的屡次征召,他皆推辞不就。而后,黄庭坚自请任郡官,不成想上任仅九天就又因小人诬告被罢免。
黄庭坚未曾料到,自己的作品竟成了一柄柄利剑,在别有用心之人的口中呈现出凛冽的杀气,一次次因为文字陷入无妄之灾,他的内心又怎会没有怨愤?罪名扣下来,仍是幸灾谤国,只是这次他被贬往宜州,那里遥远荒芜,而他已是年迈之身,这一道旨意,分明是要他有去无回!思及此,黄庭坚发出一声长长的叹息。
前往宜州的路上,他经过衡阳,借居花光寺。和尚仲仁擅画梅,其梅清丽脱俗,疏影横斜之间别有一番意趣。仲仁欣赏黄庭坚之才,便取出昔日秦观、苏轼来时留下的诗卷与他分享,黄庭坚用手指一遍遍抚过老友的笔迹,而今那两人皆已作古,他们的生命如墨般干涸,黄庭坚蓦地想起自己的遭遇,不禁悲从中来。
夜深,猛烈的风不断敲击着房门,从每个缝隙涌入。黄庭坚坐在窗边,远望迢迢明月,脑海中便浮现出那个斜风细雨的午后,他登上岳阳楼时的场景。
那日的他沉浸在劫后余生的喜悦中。多年漂泊,受尽苦楚,自戎州回归的黄庭坚远望洞庭湖水,只觉心中惬意悠然,仿佛苦难已止,他终于寻到了那一叶通往心灵归处的小舟。
黄庭坚低下头,唇边泛起一抹苦笑。他并无宏达之志,在职期间但求尽己所能为国效力、为百姓解忧,闲暇之际只愿游历四方、遍赏山河风光,兴之所至提笔作文,以抒胸中丘壑。
若这些都不能实现,他便只求泛舟远去、结盟鸥鹭,可如今,一切皆已成奢望。
黄庭坚擅长行书,区别于楷草,行书最为放纵自如。他的一生,本该如行书般自由,却奈何脚上戴了枷锁,空有一颗豁然自在的心。
来到宜州不久后,黄庭坚就去世了,他没有等到朝廷那一纸调令,许是上苍不愿再让他奔波劳苦,就早些领他去到那只船上,载他前往梦寐多年的心灵归处。
他的一生,有过诗,有过酒,有过荣耀,有过坎坷,还有过漫长的漂泊。
可无论处在怎样的境地,遭遇怎样的愤懑与失意,他的内心从未失去光亮。
黄庭坚始终是那个豁达倔强的黄庭坚,始终“付与时人冷眼看”,他不在乎功名利禄,无所谓成败得失,却始终解不了一份心忧,也正是这份忧虑,成了他亲自拷上的一把枷锁。
春时易逝,人事易迁,快阁仍巍峨矗立,洞庭湖面依旧波澜壮阔,只是今日的水面是否还能映出那张沧桑却从容的面容,今时的阁楼上是否还回荡着那声声意气激昂的吟咏?
这些问题或许没有答案,但那位飘零许久的才子,终是寻得了他的归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