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茶道上,马帮车队来了

2015-05-30 10:03叶剑秀
散文选刊·下半月 2015年8期
关键词:铅山古屋石塘

叶剑秀

古茶道

探寻万里古茶道的真实与神秘,是在铅山逶迤的山岭行走中。

我们试图复原万里茶道的链接,重新勾忆茶道起始的渊源。“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这便是唐代陆羽在《茶经》中,阐释中国是最早发现和利用茶树的国家,被誉为茶之祖。十六世纪中叶,中国的茶叶经商船传到欧洲,那醇香醒神的奇效,很快征服了欧洲的上层社会,饮茶便成了权贵们生活巾不可或缺的习惯,甚至成了他们招待贵宾、社交活动的身份象征。

我们不难想象,白西方远航商人把武夷红茶带到欧洲开始,古茶道的起点在武夷山上就有了耀眼的光芒。

供需,不经意间潜在的商机悄然萌芽。

我们不得不叹服精明坚韧的晋商们,是他们给万里茶道打上烙印,并抹上浓彩的一笔。清初,部分机敏的山西商人看准天赐良机,开始返茶,用马帮的蹄壳踏开了一条财源之路。至康熙年间(1662-1722年),大批晋商举资南下,大量采购武夷山茶叶,马帮车队,似一条汹涌的洪流,滚滚波动,成千上万勤劳勇敢的马帮,用清幽的铃声和奔波的马蹄声、用心血、刚毅和智慧开拓了一条通往古茶道的生财之路、探险之路、人生之路。俯瞰天穹下,那该是一道气势磅礴的风景,古茶道以她独特的身姿走上历史的舞台,

自清中期的封建一统到清末时的海禁开放,从武夷山茶路起点蜿蜒万里,跨越千山万水,联通北疆南岸,铸写了万里茶道的豪迈乐章。

我们来到桐木关,这是衔接福建与江西的重要关口。我们行走在岁月久远的闽赣古道上,望断万里茶道的尽头,仿佛看到一条美丽的绸带,飘过温婉秀美的南国,飘过浑厚朴实的中原腹地,飘过粗犷豪放的北方疆域,似一条曲折却通畅的筋脉,经蒙古、俄罗斯直抵欧亚大陆,将中西古代文明紧紧连为一体。

碎片拼接一起,即可成为画卷。

从桐木关的古茶道上,沿着晋商的脚步前行,恍若加入了当年的马帮车队。晋商购买茶叶之后,雇佣千百脚夫,肩挑茶叶翻越武夷山的崎岖山路,经闽赣古驿道由陆路向北。在人迹罕至的山谷中,断断续续还能见到一些青石或鹅卵石铺成的老路。石面依然光滑,有的明显下凹,这是无数脚底板摩擦、车轮碾轧的遗迹,这么一走,就是几百年。

蹲在古道石路上,品读清晰的凹槽,仿佛看到一辆辆独轮车从身边走过。吱呀吱呀的声响,再现着昔日的喧闹和繁华。日复一日地碾轧,车辙里便映出无数的喜悦和无尽的辛酸。马帮车队,在荒山野岭之中,晋商大军因水土不服、中暑、蛇咬、劳累不堪,一个个倒下,把远离故土的生命热血洒在古茶道上。

我们沿着晋商万里茶道一路行走……我们随着马帮车队一同歇息,共进野餐,马儿一旁咀嚼着劳顿的困乏……

古街

马帮车队来了,顺武夷山负载而下,走完短暂的一程,进入铅山的石塘古街歇息,明朝还要改水路运抵铅山的河口镇。石塘是一座千年古街,相传村北有方塘十口,后据“十塘”的谐音,故名石塘。是历史上闽赣交通要道和货物集散地,为古代江南五大手工业基地之一,素有“武夷山下小苏州”之称。

石塘古街,秀水环绕青山,水街同行,三条清末人工渠淙淙流过,民宅临水而建,绵延成街。

其实,石塘街最著名的还是它发达的纸业。石塘地处武夷山北麓的外围,丘陵多,植被茂盛,而且青竹遍地,所以,造纸所用的原材料竹丝,取之不竭,用之不尽。丰富的水资源更为制料抄纸提供了优质的水源。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造就了一个石塘纸业的王国,其中的连四纸,质地洁白如玉,细嫩柔韧,永不变色。素有“寿纸千年”的美誉,是写字作画、印刷古籍的绝等上品。当年,在这条繁闹的古街上,各路商贾云集,皆为利来,皆为利往,昼夜人声鼎沸,一派盛世繁华的景象,宛如一幅生动的“清明上河图”。

与石塘古街近距离接触,是一场缘分的邂逅。行走于古街弄巷,穿越几重楼阁深院,到处优雅而神秘,妩媚而安静,石板与古屋幽幽地诉说着流年的往事,让我们聆听渐行渐远的足音。

老街上的石径,闪动着古今交汇的晕色,光滑的石板,浸透悲与喜的日子,温润着盛世的光景。踏上去,就是踏上了人生的旅途,无论坎坷崎岖,不论风雨磨难,必须走实每一步,坚韧地走下去。

老街上的古屋,散发着神奇的气息。贴身老屋的门前,轻轻触碰铜褐色的门环,顷刻心里便有了一种虔诚与神圣。双手伸出去的那一刻,颤抖成一份恭敬和景仰,生怕碰碎一个生动而美丽的故事。探首往古屋,忽然发觉那古屋里深掩着一个美妙悠长的梦,那柔和、温馨、古旧的气息,牵动着我的心韵,往梦境的深处走去。我久久地停留在古屋的台阶前,似乎回到了我的故土。回想起自己的大半生,是从故土老屋的台阶上出发,绽开一路的豪放,踏着如意与沮丧的光阴,或许功成名就,或许颓废失落,走了一个偌大的圆,最终回归故土,这就是圆梦或梦圆。追梦,便成了许多人终生的祈求。人生巾我们必须永不停息地去追寻自己的梦想,如果没有复原回归的路,或许就是走远了。梦断旅途,如同风筝断了牵引的线。没有故土不是家乡,没有父母和亲人,便不是完整的家,无家可归,终究是残缺的人生,那份失落和惆怅会伴你终生伤怀。

一条老街,剪落几度灯花,一条老街,送走几世背影。

河口

万里茶道第一镇,便是铅山“八省通衢”之地的河口镇,为江西四大古镇之一。

河口镇仍保留着旧时繁华的印记和古朴的风貌。明清古街,路面用长条青石铺砌而成。镇内小河回转,水流潺潺,平添了小镇的水乡情调。

一条信江,是晋商茶路上一条宝贵的生财之道,更是铅山人的生命线。

奔腾不息的江水,在欢笑声里激扬着万里茶道第一镇最辉煌的时代。那时候,这里公用的大码头就有十处之多,皆用巨大的青石、麻石垒砌而成,多呈半网形、长方形或梯形。河口镇的江面上,商船、客船穿梭不息,“绕岸皆是”,码头上的货物日吞吐量达十多万斤。早春时节,晋商还没到,武夷山的各路茶商却早早来了,这种心照不宣的如期而至,为的是礼仪在先,喜迎晋商。铅山人热情,在与晋商品茶交盏巾,彼此互利,谈笑声中签下茶叶贸易的契约。

一条充满了生活格调的明清小街,格局未变,风貌依旧,看不到昔日的喧嚣繁闹,也闻不见现代浮躁的气息。那片安谧幽静,宛若错位了一个时空,仿佛在忽然的意念里,滋润了我们的身心。河口镇的古街上,随处可见保存完好的会馆。这些会馆是当时各地商贾同乡会组织所在地,仿民居建筑,大都设计精美,内设戏台、祭台、客舍等,一尊雕刻,一幢楼阁,反映不同区域的风格和文化习俗,饶有趣味。

河口镇中有惠济渠,水流清澈,至今流淌,相传为明朝宰相费宏所修。惠济渠从狮江引水,贯通全镇,整套设计缜密科学,既方便居民用水,也有消防的功效。水能生津,津生灵性,这就是古人的智慧,难怪铅山人大智大谋了。

清乾隆八年(1743年),《铅山县志》记载:“货聚八闽川广,语杂两浙淮扬;舟楫夜泊,绕岸灯辉;市井晨炊,沿江雾布;斯镇盛事,实铅山巨观。”这一幅真实的写意,说的便是河口镇。回望那辉煌的岁月,不胜感叹,何等壮丽的景观,繁忙生发商机,无论绅士与平民,商业的兴起,滋润着那个时代,在河口的码头街道,人人收获了殷实与富足。

穿过惠济河的流水小桥,行走于河口石板街道,在一幢旧楼门前,与一位老人相遇,老人容颜慈祥,悠闲地坐在门口的石墩上,似乎在守望着久远的记忆。一番交谈,不禁惊讶,老人居然对当年商埠码头、商铺会馆的礼仪、规矩娴熟于心。这无疑是传承河口镇茶道义化的活化石,比之史料和教科书,尤为珍贵。

辞别老人,思绪万千,华夏民族的历史遗产需要更多的人去守望、守护。

猜你喜欢
铅山古屋石塘
游石塘竹海
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介绍【民间音乐类】 铅山畲族民歌
暗指视域下《木匠的哥特式古屋》的失败主题分析
古屋
铅山红芽芋新品种赣芋1号
云峰山水画题诗
石塘镇对动物养殖场进行有效监管的整改措施
说不尽的铅山(1)
铅山县石塘古镇旅游资源分析评价研究
鱼的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