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和一张纸

2015-05-30 10:48:04朱以撒
散文选刊·下半月 2015年8期
关键词:花笺纸坊动作

朱以撒

一个人对于一个陌生地的认识,往往不是那些宏观的、重大的部分,更不会是纸本上那些抽象的数字和报表,倒可能是这个陌生地的一条胡同、一碗佳肴、一句唱腔,由于它们与自己常居城市的差异而被牢记。

可能很少如我这般,是由一张洁净的连四纸来记住铅山的——一个城市厚重的印象由于一张轻盈的纸而变得清晰起来。

一张洁白若雪的纸,薄如蝉翼,它徐徐展开时,往往让我赞叹不已。那么一些很朴素平易的材料,树皮、稻草、竹子,经过一些工序,最终展开一个如此洁白的画面。如果没有这些大面积的纸,我们常说的纵笔挥毫、笔走龙蛇不知要落实在何处。几千年过去了,我觉得许多书写的材料经过试验、对比,纸的优势已是定局。写于竹简、木牍固然可以,需要那么地谨慎细微,控制好笔调,在面积如此狭小窄长的竹面上行走,如同人在钢丝上,稍有捉控不住,笔锋就滑出去了。书写者都是情性中人,喜爱以擘窠大字渲染,而细细的竹木简是无论如何承受不起的。那时节,一本书就是一捆竹子,用牛皮绳穿过、串起,像卷一捆棉被那般卷起,重极了,背在背上,回家读去。当然,有人说可以写在绢上、绫上,丝织品江南多了去了,宋人米芾的名作《蜀素帖》就是写在蜀地生产的丝织品上嘛。我是一位尝试书写材料的爱好者,还是说,无论心态、手态,都难以与纸相对而言。蔡伦一个人独享了造纸的美名,在他之前,何尝没有瓮牖绳枢之子实验过呢,也许是蔡伦更为典型,还当过尚方令这样的小官,使他千古流芳了。

每到一处,会抽出一些时间访一些旧时作坊,有的已经是个遗址,青草生长起来,越发恣肆无羁,覆盖住了当年的忙碌景象,还有渲沸的声响。此时只能靠一个人的怀旧思绪来复原当时的细腻——那些水淋淋的、带有植物气味的纸浆,那么地柔软,显然经不起时日的推移,早已不知去向。纸以其柔软和单薄名世,经不起烟水的洇润,毁损它们,只在顷刻。每每经过一些纸坊时,我会挑一些尺寸小的花笺回家,或者依古法制造的纸。我喜欢花笺的细腻,图案并不凸出,隐在纸的内部,在光线的明媚之下,若隐若现。花笺是便于把玩的,就像是一片飞花,手触摸时要特别地轻柔,有时薄得两张贴在一起,需要细微的动作,将其分开。往往因为动作的粗糙,指间一激灵,它一下子出现几道痕,像一池春水被风吹皱,再抚平就不那么容易,除非裱了起来。我也喜欢古法制作的纸,古法承传,也许有一些烦琐的工序在时间里被忽略了,简省了,但古法还是吸引人的。纸色昏黄,幅式不大,一叠一叠堆着,像是老人的皮肤,有些褶皱和粗糙。我抚了一下,相信它是手工做出来的,有许多手感附在上边,不似机器纸那般流畅,由此更加朴实。它的乡间气息、山野气味,由于量不多,也就一年年地维持着老旧手法的真实,维持着一个作坊对于制纸的情感——不愿让它消失,也无心去扩大,就这么微量地守住它吧。

一些朋友来看我,会带一些纸来,最见气派的是一个长长的匣子,里边躺着一刀安详的纸。他们提着,很有些重量,作为一份很好的礼物——他们觉得送纸给我再合适不过,很优雅,很有义人味,犹如宝剑赠英雄那般,收礼的人也会觉得十分如意——一个人选择的礼品要做到对方喜不白禁才算智慧。既然纸是由最普通的植物制成,纸也应当体现这么一种品质——纯朴与洁净。那种在洁白的纸面上洒金洒银,使它从一位村姑成为一位时尚女郎的做法,我向来讨嫌——它本身的清新被破坏了,变得有几分艳俗。这使我素来少用色纸,也不喜欢我的学生用色纸——一个人只有借助洁白的纸才能使自己的才情更充分地体现,还有功夫。因为黑白对比,一切都不可遮掩、粉饰,就像山野草木天生天养,素面以对天下。有色的纸在我看来揉入了许多人为的装饰,字写在上边,像坠入淡淡的暮色里,有些恍兮惚兮。我喜欢纸面上的明快氛围,天朗气清一般的白纸,此时,下笔的心跃然而起。我在纸坊徘徊,想买一些回去,我不像别人要动手,试试纸上的涩滑倾向、润燥程度,我只是用拇指和食指抚一下,就能判断是否适合我用。一个人在材料的运用上越往深处走,也就越发敏感——从表面上看各种类型的纸都是一样的,都是一个平面的展开,只有内行的人,能够弄清楚哪一种更适宜自己的手感,笔下去的时候,有如期而至的晕化和飞白,在纸的纹路里,充分展开。有的人总是会急急如律令地用一团吸水纸去吸附那些水分,阻止水的晕化扩散,除了他的功夫不足,也是对一张纸的功能不谙熟,看不到它的内部。一个人和一张纸的关系,可能是很暂时的,也可能是终生都在周旋的,那些与纸周旋不尽的人,在大量的用纸经历中,心如纸这般的柔韧起来了。

八尺的、丈二的纸,展开一个开阔的空白,像是晴明的天幕,人站着,悬肘沉吟,然后下笔。在这样的空间驰骋,储存在体内的豪情都出来了,一时汹涌。大的画面总是引人注目,决眦而入,拍案出声。那些一尺见方的花笺,好像吹弹即破。上边淡淡几抹柳条,静谧得如同太古,快写的心一时收了回来,取一杆小羊毫,找一首姜白石的词,或者周清真的词,一点一画,楷书清幽,淡淡写来。纸于人来说,纸就是一条缰绳,放开了就奔轶绝尘,收紧了就闲庭信步。各种各样的情性,各种各样的笔性,都可以有各种各样的纸映衬着。一般人都会认为一张纸就是一些植物的遗存,它的成分没有太多可以寻绎的。它由哪个纸坊所产,哪一只手所为,细究起来却见出不同。这有点和茶乡炒茶相近,一个力大气盛的青工和一位心气平和的老者,经他们的手而出来的茶韵,必有不同。人的气量、人的涵养,悠悠地在动作巾丝丝缕缕地进入了。也许这么说会让人感到玄虚,但是凡手工而为,我都深信有所差异,缘于每一个人对于手工活的态度。我把纸放置一些时日再用,它们身上的火气渐渐消减,笔锋在上边走,温润多了,是时间使它们平静下来,像一方刀口如新的石刻,日子久了,有一层淡淡的包浆。我不停地买纸、用纸、藏纸,在纸的上边打发时日,如同一刀刀纸在静默巾消失。我喜欢南方的天地潮湿,它让每一个南方人的肌肤都充满了水一般的华滋。但是我喜欢的纸却是相反,它们倾向于干燥的北方,向往北方的少雨、无雨,这样,它们的寿命会延长很久。前不久我打开一盒前些年买下的瓦当纹尺牍,南方的水汽已经悄然进入它的内部,淡淡的霉点时隐时现,已经不复当年的清新洁净了。一个不喜欢北方的人,和许多喜欢北方的纸,说起来是一种悖论,使它们回不了北方,而继续吸附南方的潮气,渐渐沧桑起来,以后,它们就更深沉了。

在铅山的日子,这个连四纸的故乡,纸坊还是每日忙碌着,只是规模比以往缩水了很多。回想鼎盛当年,复生源、查安泉、赖永祥、天和号、王发记、松泰行、金鸿吕终日人进人出,许多纸品从水路北上,销往各地。那时节多少人在野外忙碌着,武夷山南麓雨水丰茂,修竹遍野,砍伐声四起,剥去竹皮、捶扁碾烂、晒干,放入锽锅中,兑上碱、白饼,配药还必须是水卯虫树所制,如此等等成为纸浆。抄纸的工人,一次次地把手上的细密竹帘往纸浆池巾按一下,举过头顶转过身,一张湿润的纸就摊在木板上了。这个动作反复无休,不时有一些水落在他的头上、身上,时间长了,整个人在潮湿里。一个人长时间地运用同一个动作,也就非常熟练,不用思想就能网满做出——分寸拿捏得恰好,每一张纸一般般地单薄。世间有不少手艺是单调之至的,抄纸就是其中一种,谈不到什么创造、新意,只是重复。重复令人难耐,令人难以持守,许多手艺的失传和无法持守单调有关,它使许多日子变成了一个日子,如果一个人长年如此,他自己也变成一株竹子了,固定了就不再移动。如果不是生存的需要.就是精神的需要——只能这么解释不忍释手的缘由。每一个动作都是很有意思的,内心储存着对于这个抄纸动作的喜爱,如果不这么做,反而不知所措,因为他是属于纸的,工具一上手,他的心就在上面了。手艺人说不出什么大理,就是一种自然态,倾向于这么一种日常生活——每一个人都有一丁点儿与生俱来的执着,作为和别人的不同表现,它发酵起来,就是这个人不能移易的走向,持守终老。

纸坊有许多房间,每个房间都在忙碌着自己的工序,使一张纸尽快地形成。一叠犹如软豆腐的纸进入热气腾腾的烘干房,一个人的手感就全然看出高下了。一张软绵绵湿漉漉的纸被拎了起来,让人感到悬空时的紧张,忽地扑到热烈的墙上,三下两下刷平。纸渐渐干了,渐渐显露出洁白。此时揭下,纸身已十分挺括清脆。焙纸的女工很像汉画像里弄丸的艺人,纸上墙下墙,两手飞快有序地动弹着。没有相应的细腻手感和运动趋势,一个气力再大的人也无法拎起一张薄薄的纸。它们的柔软、缠绵,使人无法下手。这些女工在千锤百炼巾,以自己柔软的手,融入纸的柔软,删繁就简,化为一个动作,起来。如果说抄纸的人成日被潮湿包裹,那么这些焙纸的女工,则在闷热巾,大汗淋漓。想到一片挺拔的竹林,被软化成一池稀松的浆水,而后经过火的烘焙,变成有弹力韧性的一张纸。历经水火,一张单薄的纸尚须如此才能来到我的案头,推纸及人,一个生活巾总是顺风顺水的人,有理由怀疑他缺乏磨砺而难以生出风骨。

沿着铅山的古镇老街走,那些旧日的商号不时地进入眼里,只是进去看看,那曾经是一刀刀堆放连四纸的场地已空空荡荡;帆樯林立的河面,波澜不惊,空阔悠闲。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发展路径,陆路畅通迅疾了,水面上的辉煌就结束了;执柔软羊毫作日常书写的人少了,摇头晃脑读着竖排版线装书的人少了,纸作坊也就不需要那么多了。那些大派用场的石槽、石臼、锽锅、药桶寂寞地堆在角落里,再也没有启用的时日。

离开铅山时,主人送了我两种不同规格的连四纸,一张张都也白于手,让我抱着,有一种温热,是手工传出来的温度。一个人对于一张纸的喜爱,正是从这单薄的身躯上油然而起。

猜你喜欢
花笺纸坊动作
潘亦孚:《花笺》里的一个原型人物
文学自由谈(2020年5期)2020-01-02 20:54:12
动作描写要具体
画动作
动作描写不可少
浅析丽江“东巴纸坊”的品牌塑造策略
大众文艺(2017年5期)2017-01-28 14:33:10
花笺小事
非同一般的吃饭动作
《花笺声声慢——朱乒乓书李清照诗词》在京首发
台声(2015年24期)2015-02-18 03:12:22
午夜寄怀
参花(下)(2014年3期)2014-12-12 06:43:56
纸坊隧道初始地应力场线性回归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