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川陕苏区的农民政治参与

2015-05-30 06:26:49张俊峰
北方文学·下旬 2015年8期
关键词:政治参与农民

张俊峰

摘 要:川陕苏区时期农民政治参与主要体现在参与基层民主选举、政权管理、党群组织和政权监督四个方面。通过政治参与,增强了农民对苏区政府的政治认同,农民自身政治意识也得到了较大启蒙,为他们日后参与国家社会事务奠定了思想基础。

关键词:川陕苏区;农民;政治参与;路径

政治参与亦称参与政治,是指公民通过一定的途径试图影响政府决策和管理的行为,是现代民主政治理论的一个重要概念。川陕苏区是1932年红四方面军在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反围剿失利后战略转移途中创建的一个根据地。在其鼎盛时期,具有人口600万,建立了“23个县和1个市的苏维埃政权、160多个区苏维埃政权、990多个乡级苏维埃政权,而且还建立了4300多个村级苏维埃基层政权组织”[1]。在川陕苏区各级苏维埃政权和武装力量中,农民或农民出身的人员数量占绝大部分。苏维埃政权及红军的发展壮大根本上得益于广大农民的倾力支持。

一、川陕苏区农民政治参与的基本路径

(一)参与基层民主选举

参与村、乡苏维埃的民主选举是川陕苏区农民政治参与的主要形式,也是一种直接的政治参与方式。《苏维埃组织法及各种委员会的工作概要说明》规定“在苏维埃政权之下,只有我们工人、农民、红军士兵及一切劳苦大众有权选举代表掌握政权的管理。只有军阀官僚、地主豪绅、富农、僧侣及一切剥削人的人,和反革命分子是没有选举代表参加政权和政治上自由权利的”[2]158,赋予广大贫困农民充分的选举权、被选举权、参政权等政治权利,为他们参与政治提供了法律和制度保障,这是中国传统社会所没有的。同时,《川陕省苏维埃组织法》规定:村苏维埃由全村群众大会选举出来,乡苏维埃由全乡群众大会或村代表大会选举出来。在实际的选举过程中,村、乡两级苏维埃,一般都是由村、乡两级的农民群众大会直接选举产生,部分区苏维埃首次建立政权时也是召开群众大会直接选举,“1933年1月15日,南江县大河区召开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23名代表和300名群众一起选举出了大河区苏维埃政府。不仅如此,长赤县的新场区苏维埃……黑滩乡苏维埃等,都是在1933年5月召开了300人左右的群众大会,直接选出了苏维埃政府”[3]47。不仅如此,农民群众在苏区基层选举中往往取得优异的成果,选举出的苏维埃代表中农民阶层占有很大的比重,如“长赤县下两区1933年5月召开的工农兵代表大会,180名代表中,铁木工人28名,贫苦农民128名,方武装和红军士兵巧名,妇女9名”[3]46,农民身份的代表比例占71%。

(二)参与政权管理

革命的根本问题是政权问题,参与政权管理是川陕苏区农民政治参与的最高形式。基于中共领导的苏维埃政权性质,《川陕省苏维埃组织法》等赋予农民充分的参政议政权利。所以,农民尤其是贫农、雇农在苏区政权享有很大的优越性,参与政权管理的机会及实际掌权者占有的比重都比较多。在各级苏维埃政府中,苏维埃主席是首脑,苏维埃主席下由财政、经济、土地、劳工、文化教育等委员会。随着苏区土地改革的推进和反敌斗争的深入,一大批贫苦农民涌现出来,他们不仅革命立场坚定,而且极富斗争精神,因此被党吸收到各级苏维埃政权机关中,直接参与政权管理,如“四川省政府是四川苏区最高的政权机关,是红军入川不到两个月才成立起来的,但政府委员有95%以上都是参加革命一个月余的农民” [3]86,其中“川陕苏区主席熊国炳,1933年1月入党,任村主席,2月被选举为省主席,不识字……粮食委员会主席、工农监察委员会主席、裁判委员会主席,都是一字不识的老农民”[4]不仅高级苏维埃政府是如此,在基层苏维埃政权中也是如此,“在各级乡苏维埃政权中,任委员、主席、副主席等职务的90%以上是贫雇农或出身贫苦的长工、背二哥、手工业者,其余也有少数人是中农出身的”[3]70。

(三)参与党群组织

1.参与政党组织。苏维埃政府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建立并实现中共政治目标的权力机关,中共是苏区唯一的执政党,因此探究农民在苏区的政治参与,就离不开对川陕苏区时期农民参加中共的数量的考察。《中国共产党川陕省第二次大会组织问题决议案》指出:要“大量地把各种斗争中最积极勇敢的雇工贫农分子吸收到党内来”,不仅大规模吸收农民入党,对农民加入中共的条件也给予极大的便利,“对新党员的阶级成份要求十分严格,必须是工人、雇工、贫农及可靠的中农。规定雇农、贫农只须一名党员介绍即可;中农则需两名党员介绍才行;其他成份更需报省委批准(几乎没有)”[5]由于川陕苏区农民占绝大多数的实行情形,在各级党委党员成分的比例中,农民身份的党员至少都在一半以上,“党员的基本情况以镇子区118名党员为例:其中文盲占56%,初识字占4%,小学占40%;雇农、贫农成分占97%,中农和其他成分仅占3%”。[6]

2.参与群众组织。“组织是间接参与政治的有效载体,是形成集体意志的唯一途径,它能够使组织成员的付出最小化,最节省精力,它是弱者对抗强者的武器”[7]中共历来重视群众组织的建立,在川陕苏区,工会、贫农团是川陕苏维埃的支柱,随着苏区面积的不断扩大和土地革命的开展,乡、村里的贫农团广泛建立,成为苏区农村中一个广泛的群众组织。贫农团具有监督分地委员会平分土地、动员群众参加红军、地方武装、军事辅助、支援前线等任务和工作,涉及到苏区政治、经济、军事各个方面。乡村广大农民积极参加贫农团,形成了巨大而活跃的革命力量,有效参与了苏区政府的建设和革命斗争。

(四)参与政权监督

监督苏维埃政府工作和干部行为是川陕苏区农民政治参与的又一重要形式,不仅是中共和苏区进行民主执政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农民参政意识和民主意识增强的一个显著标志。在川陕苏区,广大农民群众监督苏区政府的途径有两个,一是通过“十家代表”制对村级苏维埃的工作进行有效的监督。“十家代表” 是指在村苏之下,由每十家工农劳苦群众选举一个代表所组成的一种群众组织。它除了承担部分村苏的任务之外,“还有将村苏维埃完成工作任务、村苏维埃工作人员履行工作职责等各种情况向上级报告的权利”[8];二是通过广大农民参加的工会贫农团等群众组织对基层苏区政府进行民主监督。“工会贫农团是川陕苏维埃的支柱,有监督苏维埃和改造苏维埃的权利”[2]97在实际的监督工作中,工会贫农团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监督乡村苏维埃土地委员会(分田委员会) 所进行的土地分配。

二、川陕苏区农民政治参与的历史作用

(一)增强了苏区农民对中国共产党和苏区政府的政治认同感

“政治认同是人们在社会政治生活中所产生的一种情感和意识上的归属感”[9]。川陕苏区政府建立后,经济上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和国民党军阀的种种剥削,给贫苦农民平均分配土地,政治上赋予广大农民群众参政议政权利,充分维护了他们的政治经济利益。农民群众从此摆脱了旧社会的压迫和剥削,开始了幸福和有权利的生活,从内心深处将中国共产党和川陕苏区政府视为自己的“大救星”和“政府”,这种心理情感上的认同,使得中共和苏区政府取得了合法性的地位。基于此,苏区农民把保卫苏维埃作为自己的责任,积极发展生产,踊跃参加红军,支援反围剿斗争,才使中共和苏区政府获得了无穷的力量支持,不断取得胜利,使川陕苏区成为当时“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第二大区域”。

(二)开启了苏区农民的近代民主观念

在传统中国,广大农民群众处于社会的最底层,远离于政权之外,未享有任何政治权利,同时思想保守落后,没有民主权利观念。但在苏区推进土地改革和政权建设的过程中,广大农民经过中共和苏区政府的政治动员和宣传引导,他们的阶级意识和革命意识得到了启蒙和树立。经过基层民主的选举,参与政党组织和政权管理,他们的政治民主意识也得到了很大启蒙,开始关心关注国家和社会事物,并且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培养造就了大批党和国家及人民军队的领导骨干

在川陕苏区建立、巩固和发展的两年多时间里,共有32万余人参加红军,其中14.23万人英勇牺牲,还有48.9万人参加各级地方武装。在革命与反革命的激烈斗争中,苏区群众付出了极大地牺牲,也为党和国家及人民军队养造就了大批领导骨干。“新中国建立后,曾在川陕苏区战斗过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李先念、徐向前、许世友、洪学智等又是缔造新中国的元老栋梁……新中国建立后授衔的红四方面军将军有400多名,仅巴中籍的就有吴瑞林、傅崇碧等27名共和国的第一代将军,有李培基等128名省部(军)级以上干部”[10]。

三、川陕苏区农民政治参与的历史启示

川陕苏区农民政治参与的历史实践表明,一个政党或政府要想获得广大农民群众的支持,必须首先坚持发展民生。只有不断发展生产力,改善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水平,才能切实满足农民的需求并得到农民的广泛认可;其次,农民政治参与须坚持民主。民主是实现民众政治参与的重要手段,通过民主政治,把占中国绝大多数的农民阶层纳入到党的政治体系内部,将最广大农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就可以赢得农民的衷心拥护;再次,农民政治参与须坚持理想信念教育。意识形态是政党和政府获得政治合法性的另一个重要手段,加强对农民的马列主义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使农民认同党的价值理念,从而激发广大农民群众将自己的梦想与“中国梦”结合起来,为党的方针政策的执行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参考文献:

[1]唐敦教等.川陕革命根据地斗争史[M].北京:华夏出版社,1989:133.

[2]川陕革命根据地历史文献选编(上) [Z].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1979.

[3]张林.川陕苏区的土地改革与基层政权构建[D].成都:四川大学,2007.

[4]红军第四方面军和鄂豫皖边区、川陕边区史料[Z].1945年延安编印,1954年中共中央宣传部党史室翻印版:232.

[5]中共巴中市委,巴中市人民政府主编.川陕革命根据地简史[M], 2005:139.

[6]崔洪礼主编.川陕苏区—巴中[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12:69.

[7]罗伯特.密歇尔斯.寡头政治铁律—现代民主制度中的政党社会学[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3:18.

[8]冯进.川陕革命根据地村级苏维埃政权的建设与民主监督[J].达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3):12.

[9]中国大百科全书总编辑委员会编.中国大百科全书﹒政治学[Z].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1992:501.

[11]成良臣,傅忠贤等.川陕苏区研究资料整理与分析[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4:12.

猜你喜欢
政治参与农民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今日农业(2021年2期)2021-03-19 08:36:46
饸饹面“贷”富农民
今日农业(2020年17期)2020-12-15 12:34:28
农民丰收歌
民族音乐(2019年4期)2019-09-13 06:26:00
促进农民增收 粮食部门责无旁贷
网络对大学生政治参与影响的实证研究
商情(2016年40期)2016-11-28 12:06:22
我国大学生政治参与的现状及对策分析
商(2016年33期)2016-11-24 22:03:13
性别社会化与当代中国女性政治参与
改善农村妇女政治参与对策研究
资治文摘(2016年7期)2016-11-23 02:05:41
网络意识形态视角下的网络舆论生态治理
新闻爱好者(2016年9期)2016-11-15 19:28:57
影响农村妇女政治参与的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