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允锦
[摘要]作为公共体系必备设施之一的公共图书馆,不仅是群众查阅文献、深化知識,实现综合能力全面提高的重要活动场所,也是其日常休闲、放松的主要聚点之一。除此之外,公共图书馆还是彰显现代社会文化软实力的直接体现之一,故而对其服务体系的完善,不仅牵涉到广大群众学习、生活,亦影响着社会公共事业的长足发展。为此,本文通过对当下公共图书馆社会职能及其构建原则的分析,提出了提高公共图书馆读者服务水平的相关建议,以期对当代图书馆创新服务相关思考具有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图书情报事业;读者服务工作;现代化服务理念
引言
数字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加速了社会各领域的革新,图书馆普遍存在到馆读者减少、读者阅读方式改变、网络服务方式增温、信息资源查全率与查准率不平衡等问题。面对为此,只有紧跟时代潮流,致力于用户数据研究,创新图书馆的服务内容才是应对这些挑战的最好办法。
一、公共图书馆的社会文化服务职能作用
立足于信息时代下的公共图书馆,在社会服务体系中承载的职能作用不仅有文化信息展示、知识资源交流、文化休闲等服务功能,如举办知识讲座、学术交流会、专业文献书籍展览、科学技术报告会等活动,为不同需求的读者提供知识文化交流服务;还能为公共建设提供了良好的文化氛围,充分发挥着源于其自身的文化教育职能。除此之外,得益于馆藏历史的丰富,使得公共图书馆还兼具丰富的知识文献资源和人力资源优势,为我国现代化社会经济文化建设提供了强而有力的信息保障,使之能够全面覆盖收集、开发、整合、传递、保存以及利用相关知识资源,为经济建设和文化发展提供了大量支持和服务。
二、现代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构建原则
基于上述可知,作为公共服务体系重要组成之一的公共图书馆,其服务体系自是备受关注。结合笔者多年工作经验,认为构建现代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主要原则有三:其一是“受众本位”原则。即指以“受众”为核心,由储藏资源的“书本位”的观念向利用资源的“人本位”转移。立身于信息高速发展的今天,广义的“读者”概念正在“飞速”地突破空间和时间的局限,被不断扩充,其不再片面的指向利用借阅证到馆内进行借阅的人,其还包括了利用数字媒体对馆内资源进行访问的人。换言之,当前形态下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构建原则首要以用户为中心,只有把为“读者”提供最便捷的服务视作第一目标,才能顺应整个图书馆发展改革的大潮流,确保整个体系实现可持续发展。其二是个性化原则。基于上述“受众本位”原则,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构建应秉持“人性化”服务特色,尊重“个性”原则。传统“以供适需”的服务方式已不再适应信息时代的发展,加之人们对个性需求的程度日趋加深,提供个性化的信息服务已是大势所趋。只有这样,公共图书馆才能在具体的教育工程中发挥作用,不为时代所弃,即利用现代化的各项技术,有如数字、网络、智能化等高新技术,再与个人信息所需提供特定的服务相结合。其三是互动原则。在公共图书馆提供读者服务的实践中,用户和图书馆之间建立的双向循环——信息服务即是互动原则本质所在。图书馆适时根据用户反馈及时改进模式或内容机制,反应性越强,整改越迅速,用户满意度则将越高。从而形成一种人与信息、人与图书馆间互动的良性循环,继而真正意义上建立起令读者满意的图书馆服务体系。
三、提高公共图书馆读者服务水平的工作构想
(一)推进行业知识库建设。时至今日,纸质馆藏资源仍在公共图书馆馆藏资源中占有极高的比例。但是,网络时代信息技术的“霸住”地位,使得各类电子资源,有如光盘、数字报纸等电子信息资源层出不穷,并日渐普及。与传统纸质媒介相比,电子资源拥有高存储、高速度等特点。因此,公共图书馆必要对各类资源的需求者比例作出详尽调查,根据比例对馆藏资源进行重新配置、整理和收集,结合实际建设独具特色的馆藏知识库。
(二)建设多元化服务平台。具体步骤,即首先将传统面对面咨询解答更新为网上咨询服务,更新先进网络咨询软件,及时记录交互内容,实现即时解答;接着,利用计算机强大的网络存储功能,实现图书馆资源共享。使读者与图书馆之间资源共享,免去时间和空间所限而带来的缺陷;同时,也弥补了单一图书馆馆藏不足的缺陷,有利于巩固各图书馆之间的合作,实现资源优势整合和平台共享。最后,设计一套完整而系统的导读模式,将最原始的“怎么读、如何读”彻底转变为系统化的网络导读模式,帮助读者提高借阅效率、增长知识的同时,也使之能够更加系统、科学、高效地利用图书馆资源。
(三)倡导现代化服务理念。服务作为公共图书馆核心价值的直接体现,亦是在其发展过程中不断提出要求的衡量标准。而当前,传统服务模式和管理方法已难以保证公共图书馆持续稳定发展,使得图书馆正处于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期,由此,构建一个与时代相匹配、与需求相适应的服务体系已成为必然要求。所以,公共图书馆应利用现代化的管理方法将自身优势结合到图书馆数据库建设之,使图书馆在管理层次和信息资源在质量上达到国内高阶水平,为社会各层提供多元服务,并为实现信息共享奠定必要的管理基础。
(四)带动多馆互动与合作。大多数普通公共图书馆所设馆区数量与面积都有所局限,馆藏资源亦各有千秋,缺失各异,使得部分群众在当地图书馆内里无法查询到或借阅到所需信息、文献。由此,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即在于能否实现各区域公共图书馆之间的馆藏资源共享,相互利用,对各自所缺少的资源进行互补,全面覆盖受众需求,尽最大限度保证满足每一用户对文献资源的需求。
结语
基于上述可知,图书馆读者服务步入信息化已是时下不可抗拒的潮流,故此需要相关各方的共同努力,通过实践不断创新服务模式,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使图书馆读者服务机制乃至图书馆整体服务管理更为完善,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造福于民。
参考文献
[1]王开英.公共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探究[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2(02)
[2]肖希明.构建和谐的图书馆服务文化[J].图书馆建设,2006(01)
[3]何文英.优化服务模式,营造和谐的图书馆服务环境[J],安阳工学院学报,2012(01)
[4]李新利.Web2.0环境下高校图书采访工作研究[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1(03)
[5]毛刚.图书馆用户需求生态服务系统研究[D].吉林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