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长宾
[摘要]现代社会已处于读图时代,读图能力应该成为公民的生活基本能力之一.在数学学习中要读懂图,首先要学会观察图形,培养学生的图形观察能力可从“趣、源、向、器、析”五个方面进行.
[关键词]数学图形观察能力兴趣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230029
世界图像时代最早的提出者海德格尔曾说:“根本上世界变为图像,这样一回事情标志着现代之本质.”现代社会已处于读图时代,包含了丰富信息的图系统日益大众化和国际化,人们时时刻刻都与图打交道.
要读图首先要学会观察图形,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图形能力.下面笔者谈谈培养学生数学图形观察能力的策略.
一、“趣”——观察的动力
很难想象,一个不喜欢看图,甚至看到图就头疼的人,能有多强的图形观察能力?两千多年前的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里的“乐”就是愿意学、喜欢学,就是感兴趣.
在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图形产生的过程,弄清来龙去脉,这样学生才能抓住本质,深入理解图形.例如,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就是通过事例直观感知再通过列表、描点、连线等操作步骤完成的.又如,一次函数y=kx+b的图像是在正比例函数y=kx图像的基础上进行上下平移得到的.另外,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图,从中发现趣味性,培养主动探究的精神.如体育课上一列学生的报数,这列学生就可看成是有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一条数轴,学生就相当于数轴上的点.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去观察、研究图,为培养学生的图形观察能力奠定基础.
二、“源”——知识是基础
数学图形作为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重要载体,是信息传输的工具之一.数学图形的制作者依靠充分掌握原始信息,研究对象,结合作图要求,合理使用图形语言,将信息准确地加载于图形上.看图者必须熟悉图形语言,深入阅读,分析图形信息,形成对作图对象正确而深刻的认识.无论哪一种数学图形,都是以其特定的数学知识为基础的.学生要熟悉这些基础知识,才能认识图形.不可想象,一年级的学生能正确认识一次函数的图像吗?可以说,知识是图形的基础,图形是知识的表现形式.
三、“向”——明确的目的性
图形中包含着丰富的信息,我们观察时不可能面面俱到.这就要求观察图形时,要有一定的目的.观察的目的使观察活动具有明确的方向性与选择性.例如,面对一个反比例函数的图像,我们不会从曲线的粗细、颜色来考虑与研究.所以,在观察图形时,要注意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和所要求的量,从这些方面来进行观察.
四、“器”——方法是关键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学生要正确观察图形,必要的观察方法少不了.很多学生在看图时还存在一些问题:看图没有按一定的顺序;没有重点,没有目的,“胡子眉毛一把抓”;孤立地观察图,没有联系整体;等等.这些问题都直接影响了学生读图的效率和质量.因此,观察图形要讲究方法与技巧.
1.相关信息标在图上
数学中的图大都是配合题目的文字表述出现的,比较粗略,许多重要的已知信息没有体现在图上.学生在观察时一般先边看文字边看图,由于文字表述的信息较多,学生再去观察图时已遗忘某些信息.这时,可将相关信息(如角的度数、相等的角)用一定的方式标记在图上,将文字语言转化为符号语言,这样一目了然,有利于学生整体把握图形中各要素的关系.
2.局部与整体相结合
学生观察图形时,一般先从局部着手,以得到图形的某一方面认识.如观察函数图像时,必须先看清横轴和纵轴所表示的含义.对于一个比较复杂的图形,可将其分解成多个图形来看,这样可去除不相关的图,减少干扰,局部突破.然后再从整体来观察各局部间的联系与变化.对于一题中出现的多个图形,不能孤立地看一个图,而要进行综合观察,从局部扩大到整体.
五、“析”——分析是强化
观察图形的目的是为了分析出图形蕴含的信息.图形信息由直接信息和间接信息两个部分组成.直接信息是图形上用图形符号直接表示的信息,比如垂直、交点等;而间接信息则是经过观察、分析而获得有关现象或规律的信息.要获得间接信息,需要对图形数据进行计算、推理、证明等.比如,通过图像得出解析式,从而进行一些判断与预测.分析图形的本质是将图形语言转化为文字语言或符号语言.
总之,数学中应重视培养学生的图形观察能力,而这种能力的培养并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长期的训练和个人浓厚的兴趣才能取得较好的成效.
[参考文献]
田万海.数学教育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
(责任编辑钟伟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