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雪丽
[摘要]新公共服务理论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它是当代公共行政改革的新模式。在对新公共服务理论研究的过程中,它被当作是一种理论工具,以全新的视角透视现实。在这些研究视角中,以与新公共管理理论的比较研究、探究服务型政府的构建、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研究、政府绩效管理研究、公民参与研究、行政伦理价值研究以及该理论的贫困研究等,本文將综述以上视角的研究现状。
[关键词]新公共服务理论;服务型政府;绩效管理;公民参与;行政伦理
新公共服务理论是在比较公共行政学管理主义研究途径特别是对新公共管理理论进行反思和批判的基础提出来的,[1]是一种更加关注民主价值与公共利益,更加适合现代公共社会和公共管理实践需要的新的理论选择。具体来说,是建立在民主公民权理论、社区和公民社会的模型,组织人本主义和组织对话理论基础之上的,其主要内容涉及政府职能、公共利益、战略性思考与民主性行动、服务对象是公民、行政责任复杂、人的价值、公民权与公民服务等内容,注重社区的重要性,构建公民-社区-政府三者互动沟通、协商发展的有效公共管理模式。新公共服务理论是一种前言理论,也是学者们探究与研究的新热点,他更是一种工具,指导人们用更新的视角透视现代公共管理的发展趋势。
1、视角一:与新公共管理理论的比较研究
1.1 对新公共管理理论的批判
随着经济与社会的变迁,人们对于新公共管理理论的批判声音越来越大。有些学者对于“新公共管理”的模式和具体内容提出了十分尖锐的批评。例如,美国学者格林和哈伯尔在《论治理和重塑政府》一文中对“企业化政府”模式提出了五点批评;另一位美国学者查尔斯·古德塞尔则提出与“企业化政府”模式十条原则针锋相对的十条原则。有些批评强调新公共管理对公共价值观的削弱,认为“新公共管理”追求“三E”(效率、效益、经济)标准,其基于经济人假设的理论基础和对绩效的重视都与公共价值观相冲突。还有人对新公共管理的普适性进行了批判。[2]
新公共服务所批判的,是新公共管理通过推行“一套大部分从私人部门引入的价值观来寻求管理变革”,这种把商业的价值迅速转移到公共部门的做法给公共行政及其人员带来了一些棘手的问题[3]。批判的内容主要是对新公共管理应用市场模型的分析、对强调顾客关系的批判以及对提倡企业家式政府和精神的批判[4]。
1.2 对新公共管理理论的传承与超越
新公共服务理论并不是对新公共管理理论的替代,经过对比可以发现,二者的关系应界定为传承与超越。这两种理论范式都很重视理性,只不过,新公共管理理论关注的是工具理性,而新公共服务理论关注的是价值理性;这两种范式都关注参与,承认公共组织的开放性和参与的重要性,并将参与的重点放在外部参与上;这两种范式都强调放松管制和弹性化,认为应该对政府松绑,解除内部繁文缛节和限制,以提高政府行动的水平,使政府的活动更具有创造力、回应性[5]。
新公共服务的创新在于,服务于公民而不是服务于顾客,是管理价值的变迁;追求公共利益,是管理目标的变化;重视公民权胜过重视企业家精神,是公民精神的“复活”;在决策制定与执行中注重民主价值;突破传统公共行政和新公共管理的责任观,强调责任的复杂性;击碎新公共管理的“控制”狂想,强调服务的角色;注重以人为本,而不是以生产率为本。
2.视角二:探究服务型政府的构建
2.1 我国构建服务型政府的问题、理论诉求及路径选择
我国在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取得了明显的成绩。但按照新公共服务的要求,还存在一些亟须解决的问题,突出体现在服务行政意识低与民主行政意识不强两个方面:服务行政意识较低表现为政府定位不准、服务效率较低和公务人员服务意识薄弱;民主行政意识不强表现为行政过程公民参与机会少和公民利益表达不均衡。[6]“人本、服务”是当前我国建设服务型政府的两大理念诉求。[7]构建我国服务型政府的路径选择,是要更新行政理念、转变政府职能、优化管理体制、改进服务方式。[8]
2.2 新公共服务理论对我国构建服务型政府的启示
在新公共服务理论的主要观点中,有很多内容是可以给予我国构建服务型政府以启示的。有学者认为这些启示包括,公民本位的核心治理价值、公共官僚的职责转型、协商式的治理机制。 [9]有学者认为,这些启示为确立民主行政和服务行政的理念、强化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正确定位政府与公民的关系、进一步提高公务员的整体素质以及大力培育和发展公民社会组织。[10]也有学者认为,借鉴价值在于关于政府的价值理念、关于责任意识、关于政府的作用以及关于社会治理结构等方面。[11]
3.视角三: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研究
3.1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价值取向的启示
新公共服务理论中人力资源管理的价值取向涉及以公共利益为目标、注重民主参与、强调责任多维以及重视人。对于我国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启示在于,融公共利益与个人价值相统一,以人为本取代成本理念,以民主、参与取代集权、专制,以多样责任观替代狭隘责任观。[12]还有学者认为,强调战略理性[13]同等重要。
3.2 我国公务员管理相关启示
对于我国公务员激励机制的创新,新公共服务理论的人性假设基础成为公务员激励机制创新的出发点,新公共服务理论的核心理念成为公务员激励机制创新的重要指导思想,因此,新公共服务理论要求公务员激励机制从观念上、模式上以及制度上进行创新。[14]
对于提升公务员的服务能力,新公共服务理论的主要观点也给予了一定的启示。如公务员招选应贯彻“服务理念为本”,建立健全的甄别人才机制;对公务员的管理应更具人性化;建立与公务员公共服务相配套的制度[15]等。
对于公务员角色的重塑,有学者认为公务员角色重塑的选择路径有三个:培育和提升公务员公共行政精神;提高公务员的整体素质;建立与公民合作模式。[16]
4.视角四:行政伦理价值研究
新公共服务理论的七个主要内容映射出了七种行政价值理念,这七种价值理念对我国对行政伦理价值的建设有很大启示。有学者总结为:以满足公共利益为最核心的价值追求,推动公民社会的形成,转变政府职能和规范公共管理者的责任。[17]有学者总结为:对行政主体的要求,树立公共利益至上的信仰、确立公共行政的多重责任、强化公共权力的公共性;对行政相对人的要求,加强行政相对人配合和参与行政活动的意识、权利意识和政府责任意识,促进公民对政策制定和执行的干预和参与,同时还要应当履行社会义务;行政制度伦理的建设,以制度道德化实现一切人的道德化,同时强调行政伦理立法;行政伦理环境的建设,构造行政价值观充分有效发挥作用的宽松、民主环境使行政主体、行政相对人和行政制度三者的互动得以顺利进行,增加社会对行政主体的社会期待,通过各种宣示途径营造良好之社会风气。[18]
5.视角五:理论的贫困研究
每一种理论都不是完美的,新公共服务理论也有它的贫困之处。有学者认为该理论研究选题所引发的研究目标存在低层次性,“研究更多地停留在行动研究层次,难以实現理论内容的创新,更多地只是用‘新公共服务这个‘新瓶装某一群学者的‘旧酒而已”,不仅从理论选题到理论内容缺乏一定的创新型,其理论论证的不充分性、不严密性以及在美学意义上的简洁性方面也有不足,并在一定程度上对企业家政府理论存在诸多偏见或误解。[19]还有学者认为这些贫困表现在理论贫困和现实贫困两方面。理论贫困表现在,新公共服务理论只是一种价值转向,没有实现政治价值与效率价值的统一;自然人与组织人的角色冲突挑战新公共服务理论的人性假设;有意忽略政府政务官和公务员的区别,导致一种责任的悖论。现实贫困表现在,程序性的最小政府只是一种想象,政府不可能退出实体性事务;公民社会内部的博弈缺乏有效的规约,会出现“丛林状态”,陷入自私的泥沼;缺乏一个可以操作的组织结构和运作方式,新公共服务理论的现实指导意义十分有限。[20]
新公共服务理论受到很多学者的推崇,对当代各国的行政改革也产生了很多影响,对于新公共服务理论的研究视角主要就是上文中总结的七个视角,由于本人的学识以及资料查阅有限,可能还有遗漏的研究视角,有待于后续的继续研究。综上所述,新公共服务理论虽然是“站在巨人肩膀上的巨人”,但它还是避免不了自身所固有的缺陷与不足,因此,我们在看待任何理论时,都必须全面、深刻并且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才能正确的运用该理论为现实行为做指导。
参考文献
[1]王曦阳,胡去非.新公共服务理论述评[J].教科文汇,2006,(4)(下半月刊).
[2]王丽莉,田凯.新公共服务:对新公共管理的批判与超越[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4,(5)
[3]罗伯特·B·登哈特.公共组织理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162-163
[4]王丽莉,田凯.新公共服务:对新公共管理的批判与超越[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4,(5)
[5]李彦娅.论新公共服务理论对新公共管理理论的传承与超越[J].四川行政学院学报,2006,(4)
[6]郑远菊.新公共服务及对我国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启示[J].管理观察,2009,(5)
[7]李蕾.论“新公共服务”理论与服务型政府建设[J].商洛学院学报,2007,(3)
[8]甘黎黎.服务型政府构建的路径选择—基于新公共服务理论的视角[J].黑河学刊,2010,(7)
[9]唐晓阳,王巍.对我国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启示[J].岭南学刊,2009,(1)
[10]郑远菊.新公共服务及对我国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启示[J].管理观察,2009,(5)
[11]朱纯华.基于新公共服务理论的政府治理模式变革[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8,(11)
[12]李竹宇,徐美珠.论我国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价值取向与制度设计—基于新公共服务理论思考[J].理论与改革,2007,(2)
[13]尤津,姚西龙.基于新公共服务理论的公共人力资源管理价值理念探析[J].中国商界,2008,(5)
[14]王艳.新公共服务视野下我国公务员激励机制创新[J].江西行政学院学报,2006,(7)
[15]潘劼,杨晓锋.基于新公共服务理论视域下公务员服务能力提升研究[J].企业导报,2009,(5)
[16]李坤.新公共服务理论下公务员角色变革[J].人文社会科学专辑,2009,(35)
[17]许源源,雷平.新公共服务理论中的伦理价值理念[J].求索,2007,(8)
[18]张治忠.新公共服务理论视野下的当代中国行政价值观建构[J].伦理学研究,2009,(2)
[19]周义城.新公共服务理论的贫困[J].中国行政管理,2006,(12)
[20]熊烨,褚艳.新公共服务理论:反思与批判[J].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