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马克思主义灌输理论面临的困境及出路

2015-05-30 10:48关晓雯
理论观察 2015年8期
关键词:出路困境

关晓雯

[摘 要]马克思主义灌输理论在我国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与建立政权过程中发挥了重大作用,在新形势下,传统的灌输方式与现实之间的矛盾愈演愈烈,澄清人们对于马克思主义灌输理论的错误论断并探索其在当代中国的实现路径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灌输理论;困境; 出路

[中图分类号]A8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5)08 — 0014 — 02

经济全球化的浪潮正在势不可挡地席卷整个世界,世界各国间综合实力的竞争日趋激烈,而我们国家又处于社会转型的变革时期。在这样的新形势下,我们国家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和生活方式日趋多元化,西方文化也在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和思想观念。这就使马克思主义灌输理论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新形势、新问题、新挑战。

一、新形势下有关马克思主义灌输理论的错误论断

(一)认为马克思主义灌输理论已过时

主张这一观点的人们认为,列宁主张灌输理论是由于当时特定的社会背景决定的,在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争夺领导权的过程中,无产阶级与广大人民群众革命意识初醒,政治水平尚不成熟,且文化水平较低,要想最大程度地发动基层群众参与,团结、依靠最广泛的群众力量建立无产阶级政权,就必须依靠强制的灌输方法向工人阶级以及广大的人民群众宣传和教育正确的革命精神和思想意识,在当时的条件下,灌输理论确实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从而保证无产阶级在与资产阶级争夺领导权的斗争中取得了胜利。〔1〕但是伴随着无产阶级获得国家政权,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教育水平普遍提高,政治意识也逐渐增强,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的改变,再继续依靠旧的灌输方法向广大人民群众进行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已经不能满足时代形势发展的需要,是过时的。

(二)认为马克思主义灌输理论已无用

主张这一观点的人们认为,在无产阶级革命期间,位于社会最底层的工农群众处处受到资本家们的残酷剥削以及压榨,由于当时物质的极度匮乏,人们只能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用于追求物质,又由于基础知识的匮乏,想要唤醒广发人民群众的思想意識与革命精神,就需要通过各种途径由外而内的向他们灌输科学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但是当前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坠入低谷,经济全球化和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使世界上各个国家的文明成果呈现在人们面前,人们足不出户就可以通过网络、电视、报纸等各种媒介手段获取自己想要的信息和知识,在这样的新形势下,由外而内的灌输方法已经不被人们所接受,人们认为填鸭式的灌输方式只会向人们讲述空洞无物、脱离实际的大道理,马克思主义灌输理论在当代社会已经没有用了。

(三)认为马克思主义灌输理论是临时应急

主张这一观点的人们认为,只有在国际局势动荡不安,国家内部发生重大变革或者爆发严重经济危机的情势下,马克思主义灌输理论才能够表现出重要的作用。然而当今和平与发展已经成为时代的主题,国际社会主义主义运动也陷入低谷,尤其是当今中国经济的长期快速发展,社会保持和谐稳定,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因此,这些人认为马克思主义灌输理论在当代已经不需要也不能发挥其积极作用了,马克思主义灌输理论是一种临时应急的理论。〔2〕

二、澄清关于马克思主义灌输理论的错误论断

(一)新形势下马克思主义灌输理论并没有过时

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我们都应该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坚持中心工作与意识形态工作两手抓、两手硬,是新形势下推进党和国家事业健康发展的基本要求。尤其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迅速发展的今天,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致使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思想日趋严重,不断扭转着人们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人们的思想观念和道德水平不断滑坡。面对这样的新形势、新问题、新挑战,我们必须充分运用马克思主义灌输理论的积极作用,坚定不移地向广大人民群众灌输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们的头脑,对人们进行正确的思想政治教育。虽然当今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过马克思主义灌输理论并没有过时。

(二)新形势下马克思主义灌输理论依然有用

共产主义运动在苏联失败而在中国取得成功的事实告诉我们,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灌输理论,才能保障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取得胜利。列宁去世之前,苏联的早期共产主义者特别注重学习并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并自觉运用先进理论武装头脑,当时苏联的共产主义运动取得了重大成果。到了赫鲁晓夫执政期间这种现象并没有一直坚持下去,而是出现了“全民国家”这一问题,当时苏联的共产主义者盲目鼓吹共产主义运动所取得的一些成果,并且认为人们的政治觉悟和理论水平已经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因此也就不再需要马克思主义的灌输理论。等到了戈尔巴乔夫执政时期,这种错误更是愈演愈劣,并最终导致了共产主义运动在苏联的失败。同苏联共产主义者相比,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一直坚持把思想建设放在党的建设的第一位,从而采用灌输理论不断的用先进理论武装人民的头脑,并因此使中国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因此,为了加强国家主流意识形态建设,我们仍需要继续坚持马克思主义灌输理论。

(三)马克思主义灌输理论是一种常态理论而非临时应急

各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和经验教训都充分表明,不管国际国内形势如何变化,我们都应该长期坚持并运用马克思主义灌输理论,尽管和平与发展已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国际形势总体上保持稳定,事实上,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之间一直在进行意识形态的斗争与较量,尤其是某些西方发达国家借助各种手段向我国进行意识形态的输入与渗透。为了抵制西方腐朽思想对我们的侵蚀,我们必须重视发挥马克思主义灌输理论在我国思想教育中的重要作用,通过灌输的方式抵御外来文化的扩张,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我们国家的稳定与发展提供保障。因此,马克思主义灌输理论应该作为一种常态理论,而不是用来临时应急的。

三、新形势下马克思主义灌输理论的实现路径

(一)不断完善与发展马克思主义灌输理论

新形势下,国际环境与国内发展条件都发生了重大变化,马克思主义灌输理论面临着新的任务与新的挑战,这就要求灌输理论要不断与时俱进,改变过去生塞僵硬的灌输方式,不断适应我国社会环境的发展与变化。还必须合理的选择并运用现代化科技手段,及时的吸收学术界有关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以此保障马克思主义灌输理论的科学性与先进性。同时更好地调动广大学者投身灌输理论学术研究的积极性,并在实践中不断的检验其理论成果,从这两个方面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灌输理论的发展与完善。最后要不断的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在体制上为马克思主义灌输理论的不断完善与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二)不断提升灌输主体与灌输客体的素质

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从本质上来讲就是灌输的过程,是灌输主体依靠各种载体向灌输客体传播各种科学理论与思想的过程。要想发挥马克思主义灌输理论的积极作用,首先要注重灌输主体素质的提升,由于灌输主体处于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主导地位,其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灌输结果的成败,因此灌输主体必须通过学习掌握各种科学理论知识,通过学习不段增强自己的文化底蕴,具备扎实广博的知识结构,只有这样才能在灌输教育过程中左右逢源、得心应手。伴随着互联网与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灌输主体在学习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也应该注重现代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能够做到熟练掌握各种信息技术手段,通过各种科技手段来改革以往的单一的灌输方式,不断创新,从而实现灌输教育的多元化。其次也要注重灌输客体素质的提升,灌输客体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灌输教育的过程能否顺利进行。这就需要我们不断提升灌输客体对灌输内容的辨别力,面对当前西方意识形态的挑战,提高灌输客体对各种事物的辨别力与判断力,从而减少灌输内容被曲解的可能性。〔3〕

(三)不断丰富与创新灌输内容

列宁强调指出:“我们决不把马克思的理论看作某种一成不变的和神圣不可侵犯的东西;恰恰相反,我们深信:它只是给一种科学奠定了基础,社会党人如果不愿落后于实际生活,就應当在各方面把这门科学推向前进。”〔4〕面对当前的新形势、新问题、新挑战,必须不断丰富与创新灌输内容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与要求。首先,实践是理论的源泉,我们必须把理论与具体实际相结合,这就需要不断提高灌输主体对当前社会所面临的各种问题与现状的认识水平,并进而对灌输客体进行理论的指导与深入的分析,同时还要提高灌输内容对灌输客体的吸引力、感染力与说服力,不断丰富马克思主义的灌输内容。其次,伴随着时代的发展,面对各种新情况、新问题、新变化,马克思主义灌输内容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才能增强灌输过程的实效性。

(四)不断探索与创新灌输方式

新形势下,灌输主体、灌输客体、灌输载体与灌输目标都发生了变化,要提高马克苏主义灌输理论的实效性,就必须探索与创新新的灌输方式。首先是坚持灌输与启发式教育相结合,传统的灌输教育过程是单向的,是灌输主体处于主导地位,整个灌输过程中都不能很好调动灌输客体的积极性与能动性。而启发式教育则是通过启发与引导的方式,充分调动灌输客体的自觉性与能动性,使其能够自觉地学习掌握科学理论。其次坚持显性灌输与隐形灌输相结合,显性灌输教育过程中,灌输主体处于主导地位,多采用言传身教的方式进行灌输,具有明确的目的性与针对性。隐形灌输教育过程中,灌输客体虽然处于被动地位,但是可以发挥其主观能动性,隐形灌输多采用隐蔽的方式使灌输客体在不自知的状态下接受灌输内容,隐形灌输方式可以增强灌输效果,具有分散性与间接性。最后是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手段,伴随着互联网与科学技术水平的发展与提高,科技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这就要求灌输主体充分利用网络树立正确的舆论导向,扩大灌输教育的领域与范围,通过网络向人们灌输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并提高人们对各种网络信息的辨识力。

〔参 考 文 献〕

〔1〕金鑫,张耀灿.对马克思主义灌输理论的再认识〔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高教版,2008,(06).

〔2〕汪文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灌输论的反思〔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9,(04).

〔3〕韩家勤.马克思主义灌输理论的当代价值及其实现路径研究〔J〕.安徽工程大学,2010,(09).

〔4〕列宁.列宁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责任编辑:谭文富〕

猜你喜欢
出路困境
困境
“邻避”困境化解之策
探析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的困境及出路
以外国文学教学为例谈如何提高师范学校课堂教学质量
大学生参与法治社区建设探微
基层民事检察监督工作的困境与出路
我国雾霾治理的困境与出路
论狭义平等理论的三重困境
中国“富二代”家庭教育的困境
刑事禁止令执行的困境及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