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丽萍 缪文华
设疑是构成教学活动的主要成分,连接着教师的教与幼儿的学,是师幼之间互动的桥梁。《指南》语言领域中大班幼儿在阅读、讲述方面的发展目标为“能说出所阅读的幼儿文学作品的主要内容,能根据图书画面的线索猜想故事情节的发展。”我们发现不同的设疑策略目标达成度也不同。
一、从幼儿情感角度入手设疑
教学过程是由师生的认知和情感这两条经纬线交织而成的信息传输和接受过程,要想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我们在对比研讨中发现从幼儿情感角度入手设疑更能精彩突破重难点。
一般设疑
教师:“这是谁?”幼儿:“小老鼠。”教师:“来了几只小老鼠,他们发生了什么事情?请你到书上去看一看、说一说。”
从情感角度入手设疑
教师:“小朋友,你们喜欢小老鼠吗?”幼儿:“喜欢。”教师:“为什么喜欢?”幼儿1:“因为我喜欢米老鼠,所以喜欢小老鼠;”幼儿2:“因为小老鼠小小的、很灵活,很调皮,所以我喜欢。”教师:“调皮的小老鼠怎么了?请你到书上去看一看、说一说。”
分析:《皮皮鼠吃跳跳糖》的情节围绕皮皮鼠的“调皮”展开,从一般设疑来看,教师出示小老鼠的图片只是调动了幼儿的视觉器官,没有从情感上调动幼儿对小老鼠的喜欢与关注,幼儿自主阅读时不能感受故事的情趣,阅读兴趣也不浓。
而从情感角度入手设疑,教师通过一个简单的问题“你喜欢小老鼠吗”能在幼儿头脑中勾勒出栩栩如生的小老鼠形象,大班幼儿对常见动物的形象及特征已较了解,因此能富有个性地说出自己喜欢小老鼠的原因,一下子挖掘出了小老鼠的“调皮”,在接下来自主阅读时就能对故事主题“皮皮鼠因为调皮从而受到伤害”明确感知,教学重点“理解调皮的皮皮鼠先后受伤的经过”也能顺利突破。
二、从掌握阅读方法入手设疑
看图讲述给幼儿呈现的是一系列情节发展有联系性的图片,有的故事每一页只有一段文字、一幅画,有的故事每一页有几段文字、几幅画,就如《皮皮鼠吃跳跳糖》每一页都有不规则排列的几幅画面,我们从领悟到从掌握阅读方法入手设疑更能发挥自主阅读的作用。
一般设疑
教师:“你看到了什么?”幼儿1:“我看到鼠爸爸送小老鼠到医院里去。”幼儿2:“小老鼠从床上摔下来。”情节前后颠倒。
从掌握阅读方法入手设疑
教师:“如果一页上有几幅图,怎么知道先看哪一副?”幼儿:“看图上小老鼠在干什么,排一排。”教师:“每一幅图的下面都有文字,文字的开头都有什么?”幼儿答:“数字。”教师:“这些数字一样吗?”幼儿答:“不一样,有顺序1、2、3……”幼儿:“按照顺序看,先看数字1的图,再看数字2的图……。”
分析:一般设疑中教师让幼儿自主阅读,幼儿因分不清页面上多幅图画的顺序而带有很大的随意性,看到哪一幅就说哪一幅,完全不顾故事情节的发展性,在表达时也随意说单幅的内容,表达能力还停留在中班的水平。
而从掌握阅读方法入手设疑,教师在自主阅读前先提问幼儿如何有序阅读多幅画面,并巧妙引导幼儿发现书上的秘密——按照数字的顺序阅读,幼儿掌握了方法就能发现故事情节的发展性,能完整说出作品的主要内容,达成《指南》中的目标。
三、从作品结构特征入手设疑
童话故事多采用夸张、拟人、象征等表现手法去编织奇异的情节,有的结构不规律,有的结构反复有规律,教师从结构特征入手设疑更能提高幼儿的创造性语言表达能力。
一般设疑
教师:“开始有几只皮皮鼠吃了跳跳糖?在哪里跳?发生了什么事情?谁送去医院?然后几只皮皮鼠吃跳跳糖?在哪里跳?发生什么事情?谁送去医院……”
从作品结构特征入手设疑
教师:“故事哪里是一样的?”幼儿:“皮皮鼠吃跳跳糖、妈妈说的话、折断了手臂、摔破了头、爸爸送医院”。教师:“一样的地方可以怎么说?”幼儿:“说一样的。”教师:“哪里又是不一样的?”幼儿:“老鼠的数量、皮皮鼠跳、受伤的地方。”教师:“不一样的地方怎么说……”幼儿:“按照图片上的内容说。”
分析:从一般设疑来看,幼儿自主阅读后教师仍按照故事情节的发展提问,这样的设疑方式单一,幼儿只需机械地回忆、复述故事内容,语言表达能力得不到培养。
而从作品结构特征入手设疑,教师的提问具有综合性、概括性,按照“一样的”和“不一样的”类别引导幼儿思考,起到了帮助幼儿梳理故事内容的作用,幼儿能较快掌握表达的方法,提高创造性语言表达能力。
四、从发展幼儿思维入手设疑
童话故事都植根于现实,遵循一定的事理逻辑开展离奇的情节,是生活的一种折射。教师不仅要让幼儿融入到故事情节中去感悟、体会到童话的优美情趣,还要将童话故事作为促进幼儿思维发展的重要载体,最大限度地发挥童话作品的功能。
一般设疑
教师:“皮皮鼠在哪些地方跳受伤了?”幼儿:“床上、柜子上……”教师:“皮皮鼠怎么做才能不受伤呢?”幼儿:“不在床上……跳。”教师:“你们喜欢皮皮鼠吗?为什么?”幼儿:“不喜欢,因为他不听爸爸妈妈的话。”
从发展幼儿思维入手设疑
教师:“皮皮鼠在哪些地方跳受伤了?”幼儿答:“床上、柜子上……”教师:“为什么这些地方容易受伤?”幼儿1:“因为床有点高。”幼儿2:“柜子又高又窄。”幼儿3:“因为卫生间有马桶……”教师:“皮皮鼠离马桶远远的,是因为有马桶才受伤的吗?”幼儿4:“地面滑才跌倒的。”教师:“幼儿园里、家里也有什么地方容易受伤?为什么?”幼儿5:“窗台,因为太高太窄。”幼儿6:“楼梯,因为有很多台阶。”……
分析:从一般设疑中看到教师的提问封闭、难度低,只是让幼儿明确皮皮鼠受伤的几个地方,把受伤的原因简单归结为因为不听爸爸妈妈的话在这些地方跳,并没有引导幼儿挖掘出深层次的受伤原因,因此,幼儿的思维没有得到有效培养。
而从发展幼儿思维入手设疑,教师的问题开放,幼儿需在大脑中展开分析、辨别、判断才能建立答案,明白皮皮鼠受伤的真正原因,并迁移经验思考生活中哪些地方也容易受伤,今后会智慧地选择活动的地点和方式,提高解决问题能力。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 教师要努力做个掌握提问技巧的有心人,让课堂焕发灵动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