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晓静 王淮 姚日生
【摘要】青年教师是高校教师队伍的主体,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直接关乎高等教育质量。现今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现状堪忧,本文通过分析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现状及其形成原因,从青年教师自身素质提高,学校构建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养长效机制和国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树立正确教育舆论导向三个方面,对如何提高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进行研究。
【关键词】高校 青年教师 教学能力
【基金项目】本文受到安徽省教学研究项目“《药物分离工程》工程能力培养模式的研究”(编号:2012jyxm051)的支持。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8-0162-02
1.引言
21世纪以后,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模式,高校的急速扩张使青年教师比例显著提高。青年教师是高校教师队伍的生力军,其教学能力与水平已经成为学校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青年教师,特别是理工科高校青年教师的教学素质现状如何?如何有效培养青年教师并提高他们的教学素质?作为理工科高校青年教师群体中的成员,我们认为对上述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并提出可行建议十分迫切和必要。
2.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素质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型向大众化转变,各高校招生规模持续扩大,高校教师队伍中的青年教师极大优化了教师年龄、学历、专业、学缘等结构状况,为发挥高校职能作用提供了最重要的人力资源条件。教育部2008-2012年统计数据表明,我国高校专任教师(普通高校)总人数保持高速增长、专任教师年龄结构整体趋于年轻化,40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已占60%以上[1]。青年教师教学素质的高低成为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与提高成为高校师资队伍建设工作的重点。
青年教师群体的优势为学历层次较高,专业基础知识扎实,知识面宽,英语水平较高且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青年教师教学优点为良好的教学态度,对学生的亲和力,较新的知识,较强的现代教学辅助手段应用能力等。但存在走上教师岗位时间短,多数没有接受师范类专业课程系统学习与培训,缺少教育教学环节实训等劣势,因此教学能力和教学效果均有待进一步提高。
目前,高校青年教师教学活动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备课随意、教案不规范、凭经验教学;教学进度把握差,不能自如驾驭课堂时间;教学内容重点和难点把握能力弱;语言表达能力弱,教言教语运用不规范;教研意识薄弱,对教学规律研究不重视等。
影响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素质现状的内因和外因主要有以下幾个方面:
(1)青年教师对教学主体的重视度不够。教师作为教学的主体,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提高并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热情。这种使学生从“学会”到“会学”的教学主体职责转变要求青年教师除了要学习和掌握与自己专业密切相关的知识,还要掌握一定的教学方法,在完成课堂教学任务的同时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2)青年教师阅历和教学技巧欠缺。教学不仅要求教师具有深厚的学科专业知识,还应具有转化和传授知识的技能。但青年教师作为教学工作的新手,熟练掌握各种教学技巧本身需要时间和实践以及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对教师教学技能和方法的要求越来越高使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无法短期达到高校教师的标准。
(3)青年教师工作生活压力大,学校考评制度不合理。青年教师刚走上工作岗位,各方面待遇较差,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容易产生自我意识矛盾、归属感缺失、主观幸福感低等问题,影响其教学积极性。同时,高校教学考评缺乏有效地激励机制,学校虽设“教学名师”、 “教坛新秀”等教学奖励,但奖项少且较难被青年教师获得,进一步影响其积极性。另外,目前高校重科研、轻教学的导向使青年教师更愿意把精力花在科研而非教学上。
(4)师资培训“走过场”, “老带新”传统渐丢失。目前高校教师的教育教学知识主要通过岗前培训获得,但现行培训多以相关教育理论和法规为主,直接与教学活动相关的知识内容欠缺。高校岗前培训形式主义,考核更像是“走过场”。此外, “老带新”,“传帮带”等优良传统也由于有经验的老教师精力有限或认为没必要做以及青年教师工作生活压力大而逐渐丢失。
3.提高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建议
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素质高低是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直接关系到高校师资建设和学校未来发展。本文从青年教师自身素质提高、学校构建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养长效机制及国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树立正确教育舆论导向三个方面讨论如何提高青年教师教学能力。
3.1 教师自身整体素质提高
常言道“打铁还需自身硬”,青年教师只有先努力提高自身的教学素质和人文修养才能把教师“教”的艺术与学生“学”的规律有机结合起来。(1)青年教师扩充自身知识储备。青年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扩充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正确应对课堂教学中各种教学冲突。(2)青年教师积累教学智慧和教学经验。青年教师应课后不断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努力调整和优化课前备课、课中语言及学生管理和评价等环节,不断积累教学经验。(3)青年教师转变观念,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现代教学观中的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促进者、组织者、协作者,而不再是权威的领导者,学生也从被动的接受者转变为主动的参与者和积极的研究者。因此青年教师要重塑新型教师角色,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4)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科研和教学之间联系诸多,二者必然互为依托,成为对方的有效驱动力。青年教师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教学和科研的关系,坚持教学是学校基本的活动、科研是重要的工作这一原则,将教与研有机结合,实现教学与科研双赢。(5)青年教师提高人文修养。目前理工科课程教学多以技术教育和技能训练为主,人文主义关怀程度较低[2]。理工科教学中人文元素的加入,可使学生在掌握技术技能的同时,学习思维方法,追寻技术中美的感受,达到文理相通、文理渗透的效果。
3.2学校构建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养长效机制
教师是学校发展的载体。学校应针对目前青年教师存在的问题,提出和构建提升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机制,推动中国教育事业不断发展。(1)严格教师准入制度,完善跟踪培训制度。严格教师准入制度,准入考核时提高对教师教学能力和发展潜力的考核比例。明确教师在学校的双重身份,即学生的老师及教师培训的对象,加强教师长期跟踪培训机制。(2)贯彻执行青年教师导师制,开展教学咨询服务。青年教师认真、系统地研究教学规律、教学技能和教学方法的时间和精力有限,青年教师导师制可以帮助其熟悉教学工作、掌握教学技巧,正确处理教学、科研等方面问题[3];学校聘请老专家为学校咨询服务人员,为学校职能部门提供教育教学政策评价与实施方面服务的同时,为青年教师提供课堂观摩、教与学咨询等服务。(3)调整考核评价体系,科学引导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高。高校考评导向要由重科研向教学科研并重转变;考评目的由终结性评价向发展性评价调整;考评结果由保密型变向积极反馈型调整。(4)注重情感激励,凸显人文关怀。高校应注重情感激励,营造良好工作氛围,增强教师对学校的责任感和认同感;学校及院系领导应尽可能对青年教师实行人情管理,通过人文关怀体现学校对青年教师的尊重和信赖[4]。
3.3国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树立正确教育舆论导向
高等教育具有国际共通性,借鉴西方发达国家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养模式和先进经验并充分立足国情有助于推进和完善中国高校青年教师培养模式的改革。(1)国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为培养工作提供法律保障。英、美、澳、印等国家均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并建立具有本国特色的高校青年教师培训制度,且在实施过程中不断完善;国外高校先后建立了教学研究中心,为教师提供富有挑战性、协作性的支持环境,为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提供組织保障[5]。(2)提高待遇,解决青年教师的后顾之忧。高校青年教师经济待遇差、生活压力大,国家应大力推行高校青年教师薪酬制度改革,促进青年教师履职尽责,激发我国教师队伍活力;高校各级各类教学、科研基金应继续加大青年教师项目资助比例;应合理保护高校教师,为教师提供最起码和较为充分的福利。(3)提高社会认可度,树立正确教育舆论导向。社会舆论是教师工作认可评价的一个重要标准,一定程度保障教育事业的发展。学生家长应多与教师交流,理性辨别舆论潮流,形成互相信任的良好氛围;社会应建立积极的舆论体系,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
4.结语
美国2012年国情咨文已将教师教育改革作为教育改革的关键,采取了一系列新举措以稳定教师队伍、提高教师质量,并正式启动旨在提升教师专业地位的“尊重项目”(RESPECT Project),提升教师在教育政策形成中的参与度,使教师不仅是美国最重要的职业,而且是美国最受尊重的职业[6]。因此,我国也应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并正确引导教育舆论导向,为青年教师提供稳定、安全的大环境,提高他们的主观幸福感;高校应通过实施各项激励措施,为提高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搭建平台;青年教师自身应不断努力学习和积累,加强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和人文素质。通过国家、高校及青年教师的不懈努力,共同推动高校整体教学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官方网站.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 7567/list.html
[2]刘宝宏.大学本科理工科教学中人文素养的渗透[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10(4): 84-86
[3]晏素芹.“青年教师导师制”与高校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9)
[4]杨景玉.对提高高等院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思考[J].河南教育, 2011(8):5-6
[5]刘肖芹.国外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养模式管窥——以美、英、奥、印为例[J].广州番禹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2):62
[6]赵中建.聚焦美国教育改革:让教师成为最受尊敬的职业. 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2012.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