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绍龙 宋昕
【摘要】90后作为当代的大学生群体,处在社会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下,面临许多的心理压力,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90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不仅关系到他们自身的发展,也影响到全民族素质的提高和国家的兴旺发达。本文就90后大学生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产生的原因,以及解决的方法及途径进行了阐释。
【关键词】90后大学生 心理健康 问题 解决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8-0161-01
大学生作为新时期的接班人和建设者,是国家发展的后备力量,他们的心理健康影响着他们今后的发展,也关乎着国家乃至全社会政治和经济的发展,因此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90后大学生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
(一)环境适应问题
90后的大学生在家里多数是养尊处优,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初次离开父母亲人独立学习和生活,环境的改变,角色的转换,以及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的大幅度改变,都会使他们进入大学后出现或多或少的不适应问题。针对以上问题,如未能及时与同学、朋友进行沟通或接受心理辅导,时间稍长就会影响心理健康。
(二)学习困扰问题
学习上的困扰对90后大学生的影响很显著。有的学生经历了中学的竞争与拼搏后,在大学阶段便厌倦了学习,但是又不甘落后,所以总是有一种压力感在困扰着;有的学生没有目标,没有奋斗的动力;有的学生专业兴趣低,只是硬着头皮去学,内心很是痛苦和矛盾。
(三)人际关系问题
人际关系问题是90后大学生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他们多数以自我为中心,个性强,不受约束和管教。加之现如今人际交往关系在大学校园已变得不那么纯粹,复杂的关系让一些学生畏惧交往,产生“闭锁心理”;有的同学在与人交往时缺乏必要的沟通技巧,不成熟的交流也会表现为人际关系紧张,久而久之他们就会产生严重的精神压力。
(四)恋爱与性心理问题
大学生处于青年期的中后期,性发育已经成熟,恋爱与性问题不可避免地出现,加之现今大学校园内,谈恋爱似乎已成为一种时尚,因此随之会出现单相思、失恋、热恋中的行为不当、恋爱遭家长的反对等现象并引发相关心理障碍。
(五)对手机、网络等过分依赖问题
现今社会网络相当发达,90后大学生一旦不能及时找到正确的方向就很容易网络成瘾,导致学业不能及时完成,严重者四年学业全部荒废。随着科技的发展,手机成瘾是继网络成瘾之后出现的新的社会问题,由于过度地滥用手机而导致使用者的社会功能和心理受损。该问题在90后大学生中表现尤为突出。
(六)就业和发展问题
当今大学生数量庞大,90后大学生毕业后无论是选择考研,考公务员还是直接选择就业,竞争压力都非常大。担心一毕业就失业,担心考研考不到自己理想的学校等,对自己未来的发展迷茫胆怯。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产生的原因
(一)客观条件的变化
在学习内容上,中学阶段所学的知识都是基础性的,大学期间学的知识专业性较强,有些同学对专业课不感兴趣,就不愿意学;在学习方法上,中学期间都是老师家长督促安排学生学习,然而,在大学主要是靠自己安排学习,加之大学没有月考之类的考试,从而导致学生不知道主动学习。
在生活环境上,中学阶段大部分同学每天晚上回家休息,吃穿由家长负责,在学校遇到的事情可以跟家长述说,在大学班集体和宿舍成为了大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地方,吃饭,穿衣都要靠自己,心里不适应,产生了诸多问题。
在交往人群上,中学阶段交往的人群主要是同学,家长,同学大都是邻村,邻小区,邻街道的。生活方式、语言等都没有很大的差异。在大学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同学来自全国各地,生活方式、语言、行为习惯等方面有很大的差异。
2.主观条件的变化
有的学生在上大学前把大学生活想象得很理想很神秘,上大学后才发现理想与现实差距太大,由此引起了落差和失望;有的學生在中学时非常出色,是学校和家庭的重点保护对象,进入大学后人才济济,不受重视了,由此产生了失宠感,内心无比失落。
三、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解决的方法和途径
1.对大一新生心理健康进行摸底调查并及时指导
学生会要成立心理调适部,每年开学初都要对新生进行心理健康普查,找出有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然后辅导员约请这些学生到心理咨询中心进行分析诊断,根据诊断结果,确定不同的心理问题类型与程度,并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做到对心理问题的早发现、早干预,防患于未然。
2.开展集体活动
集体活动既可以使学生得到锻炼,也能够使学生之间增强沟通,还可以在活动中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利用团日活动或者课余时间开展集体活动,保证每个同学都要参与进来,通过学生的参与情况以及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并及时处理。
3.开设心理健康必修课
心理健康课程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在该课程中,除了系统的讲解和学习外,可以定期开展一些有特色实用的学习和论坛活动,向学生系统地宣传心理健康知识,帮助学生了解自身的心理发展特点及规律,并掌握心理维护及心理恢复的方法。
4.实施阶段化、个性化、创新性的心理健康教育
大学生从大一到大四的不同阶段面临着不同的心理问题。所以针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侧重点要不同。对于大一的学生,主要是帮助他们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可以通过俱乐部、社团等形式帮助他们把课余时间利用好,并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于大二的学生,主要是提高学生的心理抗压能力、团队合作精神、自立性、自信心,可以通过素质拓展等来提高他们的身体素质及心理素质;对于大三、大四的学生,主要是做好他们的升学及就业指导,做好升学和就业过程的心理辅导工作。在教育方法上,利用90后大学生的特点,可以通过通信和网络等途径进行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和辅导,比如设立QQ在线心理辅导、开设心理辅导热线、在校内网上设置心理健康教育专题网页等,让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更加高效、便捷、广泛地开展。
参考文献:
[1]王效道.心理卫生[M].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
[2]徐静,李洋洋,黄莉.浅谈90后大学生心理压力的释放[J].重庆与世界(学术版), 2014(12):147-149
[3]杜琼,秦喆.心理学视角下大学生手机成瘾研究[J].教育与职,2014(32):99-100
作者简介:
李绍龙(1979.-)男,汉族,山东烟台人,硕士研究生,团总支书记,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