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东 朱鹏 毕思源 董涛
摘 要: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及运输市场的科学发展,对铁路运输能力的计算、利用、加强和发展四方面的问题开展系列研究,愈益成为运输理论与实践发展的迫切需要。特别是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运筹学、现代管理科学的理论、方法和电子计算技术在铁路运输领域的日益渗透以及对先进国家运输问题研究的学习和借鉴,极大地开阔了人们的眼界和思路,为全面深入地开展铁路运输能力问题的系列研究(以下简称“系列研究”)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运输;能力;计算;发展 ;
中图分类号:TE8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08-00-01
一、关于运输能力计算
我们认为,铁路运输能力是固定设备、活动设备及组织管理有机结合的产物。运输能力计算,包含某种不确定性和模糊性。它不仅要考虑各种运输设备的数量、时空配置、运营特点以及生产过程的组织管理,而且要考虑各种变化条件下能力的可实现性,即同能力的利用以及运输工作质量要求有机结合起来的有效能力。可以预期,随着铁路走向市场,旅客运输对于运量、运距、运输的直达性、准时性、方便性、安全性和舒适性等方面的多层次要求,货物运输需求的多样化、货流结构和运量波动,都将促使铁路车流组织和列车运行产生新的变化,能力计算从单纯追求设备效能的最大发挥转向满足一定的运输质量要求,已是势所必然。
二、关于运输能力利用
铁路运输能力的计算提供铁路运输生产能力的评价标准,是定量化衡量运输能力利用,确定能力加强和发展的重要依据。对此,目前国际上存在两种不同的理论体系:一种是以充分发挥铁路运输设备效能为出发点,另一种是以保证实现对运输工作的质量要求为出发点。我国采用的是前者,这既是受前苏联铁路影响,也受我国铁路运能长期短缺的现实制约。然而,运输能力利用是整个系列研究的灵魂和核心。不仅能力计算是对能力利用的水平和限度的真实计量和评价,而且能力加强与发展也是着眼于系统能力利用中的薄弱环节、考虑能力利用过程中各相关环节的负荷转化及能力转化的可能性来规划和设计的。以往的传统研究未能涉及和深入探索的一些问题,如车流及列车流的形成、移动和消失的动态规律,区间及站场等固定设备空间配置及相互联通的特点,车流及列车流在各固定设备上移动的速率和作业的有序性、连续性、流水性、节奏性,固定设备和活动设备在能力利用中的合理匹配及其对运输组织工作的要求等等,正是当前系列研究在理论上的重点突破对象。
三、关于运输能力的加强与发展
运输能力的加强与发展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它们都属于扩能的范畴,区别在于加强是微观局部性的扩能,而发展是宏观战略性的扩能;前者是从属性的和基础性的研究.后者是导向性的和主体性的研究。研究能力的加强与发展,一方面必须结合运输能力和作用的特点.遵循辩证唯物主义的时空观,即时间、空间和运动着的物质具有不可分割的联系”的原则来进行;另一方面,又要注意根据我国铁路主要技术政策的导向。使扩能阶段的划分与措施选择的意向性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国情、同铁路在综合运输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同科技进步的发展趋势统一起来。尤其是新线建设和新技术的采用,既要立足于现实,又要兼顾到未来的发展。
(一)研究运输能力的加强与发展,旨在正确地揭示运输系统的运量和运能在时间上的动态适应关系,把握系统各发展阶段在空间配置上的薄弱环节.为选择铁道经济研究能力加强的对象和措施提供理论依据。为此一方面需研究运量需求增长的科学预测方一法,把握未来运输发展的趋势,特别要注意那些影响或诱发未来运输增长变化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因素;另一方面则需深入研究运能供给和利用的客观规律,尤其是负荷转化和能力转化的规律。对此,系列研究已初步揭示出以下问题在一定条件下、在系统范围内,各子系统的能力负荷可以互相转化,不同形式的能力也可以互相转化。也就是说,运用组织管理手段,可以对各类系统的车流或作业进行调整和再分配,以达到改善系统能力利用,提高系统整体能力的目的。
(二)在运输系统各发展阶段中.各子系统能力的不均衡性和能力加强的阶段跳跃性,提供了能力负荷转化及能力转化的物质基础。能力负荷及不同能力的外延同一性或同构性,是能力负荷转化及能力转化的内在依据。而铁路运输生产集中统一指挥的优势以及高度的调控能力,可以在低层次系统服从高层次系统的整体要求前提下实现系统运行的不断改善,则是能力负荷转化及能力转化的组织管理及制度保证。
在系统运能发展的各个加强阶段上,根据童能动态适应关系确定加强对象合理的能力储备水平,是能力加强和发展在时间和空间上对系列研究的深化和归宿。在能力发展的各加强阶段的能力储备水平,不仅应同该阶段的运量增长数量相适应,而且应同该阶段的运量增长速度相适应。尤其在新旧加强阶段的交替或过渡时期,由于运量增长的压力、运营环境的恶化和施工干扰等因素.增加了运营组织管理的难度,从而强化了能力利用中的能力损失及其动态影响。系列研究认为.以往在能力储备系数的构成中忽视对应付动态能力损失的储备,应当通过系统能力利用的研究.重新加以合理确定。尤其是采用高新技术.要适应扩能的整体性、系列性、协调性和后效性特征.打破每一加强阶段只选择一种技术改造措施的传统思维定势,研究多元化选择、综合配套进行技术改造的各种可能性。
综上所述,在运输能力计算、利用、加强与发展的系列研究中,能力利用研究是关键。无论是制定能力利用标准、研究运输能力负荷的转化规律、运用组织管理手段实现运能的合理利用,还是研究运能与运量发展的动态适应、确定合理的能力储备、规划运能加强与发展,其基础工作是全面深入地从大系统的角度研究和探索运输能力利用的客观规律。为此,除需要认真总结实践经验,深化理论探讨以外,还有赖于建立和完善以计算机应用为基础的运输系统能力利用的模拟实验研究系统。这个模拟实验系统既要吸收和利用以往运能利用研究的一切积极成果,又要突破以往个别研究的局限,力求在更大的范围和时间上,从系统整体上模拟和把握运能利用的客观规律。这正是系列研究目前的工作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