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小花
【摘 要】随着物流行业环保意识的不断提升,绿色包装越来越多地被人们所关注。但绿色包装在物流中的应用又是不均衡的,这种不均衡体现在绿色包装在逆向物流中的应用相对滞后,这种滞后严重影响了物流行业的整体发展。本文在对绿色包装在逆向物流中的应用现状及问题系统分析的基础之上,结合我国物流实际,最终针对性地提出了包括合理使用包装在内的三点应用策略及建议,进而达到促进绿色包装在逆向物流中发展的目的。
【关键词】物流 绿色包装 逆向物流
根据中国包装联合会2015年初发布的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包装工业总产值再创新高达到了14,800亿元,成为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包装国,物流行业包装工业产值占到其中的31%。与此同时,随着物流行业包装工业产值的上升其所产生的包装废弃物的规模也在直线上升,这些包装废弃物在大量浪费我们有限资源的同时对于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也产生了严重的危害。于是,绿色包装在物流行业中的应用进程被加快,但我们的重点却仅仅放在了规模化和标准化处于相对优势地位的正向物流,而忽略了物流中不可或缺的逆向物流。
1 绿色包装及逆向物流
1.1 绿色包装
绿色包装(Green Package),也被人们称作“生态包装”,是指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无害,而且能够循环或再生利用,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包装[1]。绿色包装的含义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从目的上看,最直接的就是大幅减少对于包装资源的消耗量,最终实现企业、环境及物流的和谐发展;其次,从功能上看,绿色包装要能够满足各个物流环节对于包装的具体要求;最后,绿色包装要符合“3R+1D”原则(如图1所示)[2]。
1.2 逆向物流
逆向物流是指为了重新获得货物或者包装物的利用价值,通过回收、处理、再生循环等手段,使货物、包装物以及相关物流信息,从最终客户向生产制造型企业方向的流动过程[3]。逆向物流与正向物流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不同。首先,从目的上看,逆向物流不再仅仅追求流通效率,其在更有效利用资源的同时达到和实现对于环境保护的目的;其次,从推动主体上来看,逆向物流是由生产制造型企业推动的;最后,从流动方向上来看,逆向物流与正向物流方向相反。
2 绿色包装在逆向物流中的应用现状及问题分析
随着世界范围内绿色包装的兴起,我国物流行业在经历了之前简单、粗放式发展之后,开始重新审视物流与人及环境三者之间的关系。在这种背景下,绿色包装开始被越来越多的物流企业所接受和认可,并开始付诸于正向物流。但对于逆向物流而言,由于其在物流中所占比重较低,之前被重视程度不够,所以导致绿色包装在逆向物流中的应用相对滞后。
2.1 逆向物流规模小、标准化程度低,制约了绿色包装在其中的应用
逆向物流的推动主体是生产制造型企业,而物流活动不属于其核心业务范畴。因此,企业会将其精力放在致力于通过利用有限的资源来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方面,而把“非其核心”的物流活动外包给了第三方物流企业,一起被外包出去的自然也包括逆向物流。所以,逆向物流的推动主体是生产制造型企业,而实施主体往往是第三方物流企业。这些第三方物流企业在具体实施逆向物流的过程中,由于所涉及到的货物规模相比较正向物流要小很多,因此处于成本角度考虑,第三方物流企业往往不愿意进行一些用于逆向物流的专有设备或设施的投资,不愿意构建独立的逆向物流信息子系统[4]。最终,造成了逆向物流的标准化程度低的结果,严重制约了绿色包装在逆向物流中的应用。
2.2 绿色包装概念模糊,缺少必要的资金支持
不论是逆向物流的推动主体——生产制造型企业,还是实施主体——第三方物流企业,也不论是各层级管理者还是一线员工,虽说对于绿色包装都有一定的了解,但也仅限于了解,甚至更多的人只是知道有这样一个名词的存在,仅此而已。从上至下对于绿色包装系统性认识的匮乏和不一致,非常容易导致对于绿色包装的曲解。另一个方面,由于逆向物流缺少规模优势,因此绿色包装成本较高,相比较传统包装而言短时间内又没有任何价格优势,甚至在实施绿色包装之初还需要较高的资金投入。
以上种种,最终导致第三方物流企业实施绿色包装的内在驱动力的丧失。
2.3 绿色包装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健全
到目前为止,发达国家陆续制定和出台了与绿色包装相关的法律法规。如德国的《关于避免和废弃物处置法》、《循环经济法》,其中明确提出“污染者付费”及“推行包装技术进步”的原则。
鉴于此,加之我国环境问题的日益凸显,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起开始尝试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绿色包装法》,可惜时至今日,这项法律法规依然未能正式出台。目前,从内容角度能够涉及绿色包装的法律法规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弃物污染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但遗憾的是,在这两部法律中也未能明确提及绿色包装实施的具体标准等内容,更多还是停留在法律法规宣传的层面上,不具备实际操作性。
3 绿色包装在逆向物流中的应用策略研究
根据我国绿色包装实际,为逆向物流应用绿色包装提出符合我国国情的策略是非常必要的,具体策略如下。
3.1 合理使用包装
逆向物流应用绿色包装的关键在于在大幅减少目前包装使用数量及规模的同时选择绿色包装材料,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认为绿色包装材料就是绿色包装的核心。绿色包装材料在整个包装生命周期的全过程中(如图2所示)所产生的环境负担最小而再循环利用率最高,绿色包装材料具有良好的功能和使用性、自然环境污染小、易降解、易回收,再生利用率高或能进行有效循环利用、而且能节约资源,取代目前已经稀缺或成本较高的资源。目前物流企业应以减量化为基础,积极推广各种绿色包裝材料与设备,以适应新形势下物流业的发展与国际贸易的需要。
(1)减少包装材料使用数量。逆向物流所涉及到的包装主要是流通包装,其主要功能就是在保证内装货物安全的基础上便于物流作业及操作。所以应该适度包装,在确保内装货物安全的前提下推行简易包装;充分利用货物的物理及化学属性,能混装的尽量混装,提高包装商品的容量。
(2)减少木材使用量,选择替代工艺或包装材料。木质包装材料在物流环节非常常见,如木质托盘、容器等。但木材使用寿命短、自重相对较重,并且需要消耗大量的树木,对于环境危害极大。目前已被采用的缠绕包装工艺可在很大程度上取代木质包装材料,并且能够做到轻量化包装。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选择其它包装材料,比如瓦楞纸。
(3)包装材料的循环利用、可再生利用。循环利用是指使用通用包装,其可在不用刻意安排回返的情况下就地被下一物流环节所使用,其使用效率将大大提高。可再生利用是指该包装材料用完后转作它用或简单处理后转作它用,对废弃包装物经再生处理,可以转为他用或被用于制作新材料。包装材料的循环利用、可再生利用是开发绿色包装材料最重要的思维取向。
(4)增加天然植物纤维及生物降解塑料的使用比重。天然植物纤维主要来自于农作物的秸秆,由其所制成的包装材料通气性好,具有良好的缓冲性能,最为重要的是使用后能完全自然降解,不会对环境产生危害。生物降解塑料具有耐用、轻量等传统塑料功能和特性,又能够在完成使用寿命之后,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可完全分解為低分子化合物,以无害方式重新进入生态环境中。随着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生物降解塑料越来越受到重视,已经成为绿色包装研究开发的新一代热点。
3.2 加大政府财税支持,制定发展规划与生产标准
逆向物流在应用绿色包装的过程中短期内在驱动力不足,这就需要外力加以引导扶持,这个外力的实施主体就是政府。为了促进绿色包装在逆向物流中的应用,解决驱动力及资金不足的问题,政府应在宏观层面上加大对于绿色包装的系统宣传力度,使其清晰而全面地为逆向物流的推动主体和实施主体所认知、认同及认可;建立资源回收奖励、绿色包装补贴制度,甚至是必要的时候进行直接资金支持,尽最大可能为绿色包装的发展创造条件;降低绿色包装材料的进出口的关税,加大国内对于绿色包装材料的研发、生产力度,对于使用绿色包装的企业进行税收优惠;为逆向物流应用绿色包装制定中远期发展规划并加快制定包装设备和材料的技术标准,使逆向物流中的绿色包装规范化、系列化及标准化,进一步提高其的通用性及稳定性。
通过上述各方面的努力,最终在促进绿色包装在逆向物流中的应用的同时,节约了资源,保护了环境。
3.3 培养绿色包装专业人才,实施综合性包装立法
随着绿色包装的发展,物流行业中绿色包装专业人才的匮乏问题日趋严重。相比较资金而言,专业人才的匮乏可能在短时间内较难解决。这就需要我们的高校积极主动地了解市场需求,适时调整和完善培养机制,在确保培养质量的前提下适度扩大培养规模。
与此同时,绿色包装在包括逆向物流在内的整个物流行业的发展离不开法律法规的保障,很大程度上我们可以认为保证绿色包装应用的关键在于健全、完善目前的法律法规,构建即符合我国国情及绿色包装发展实际,又能与国际接轨的绿色包装法律体系。只有健全、完善的法律体系才可以使绿色包装的生产、流通有法可依,促进和规范绿色包装发展。相关法律法规应涉及两个维度,即限制非绿色包装和促进绿色包装。限制的重点是那些对环境有害的包装材料或工艺,并明确处罚标准。促进的重点在于通过立法的方式建立包装材料再循环的回收再生及运营机制;制定各种包装材料循环的目标;明确地方政府在绿色包装发展中的职能。
参考文献
[1]乔平平.浅谈绿色物流在我国的发展[J].广西轻工业,2011年07期
[2]王长琼.绿色物流[M].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3]赵忠.逆向物流运作模式研究[M].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3.
[4]姚建华.基于循环经济的逆向物流分析[J].商业经济文荟,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