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阳
【摘 要】书籍装帧设计对于设计而言,是一种整体全面的设计形式,其中覆盖的多元化因素有很多。可以体现出设计者优秀的设计能力。其中,包含着立体、平面多方位的设计理念。但万变不离其宗,所有艺术的最终目标都是产生审美价值。那么对于书籍来说,视觉方面的审美早已成为了出版领域和设计领域的首要关注问题。将具有美感的视觉形式与图书中的图文信息相结合,使书籍装帧设计散发出了前所未有的传播能量。因此,书籍设计艺术的审美性也越来越受到更多的关注。
【关键词】书籍设计 审美体验 美学思考
引言
现代设计不断发展,人们的眼光也随之提高,对于书籍的阅读不仅注重实用功能,更多的是开始追求与欣赏它的审美性。一本兼具美感与实用的书籍才是人们最想得到的。值得欣慰的是,目前在我国从事书籍装帧设计的人员中,90%以上都接受过高等美术设计的教育或培训。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书籍所体现出来的情感、美感与艺术感的融合就与日俱增了,也大大提升了读者对于书籍的兴趣。以下我们就从几个方面分别来谈书籍装帧设计的审美特征。
1 书籍装帧设计中的整体美感
书籍装帧设计要突出整体性和艺术性这是毋庸置疑的。书籍设计艺术隶属于实用性的现代艺术,似乎永远把实用性摆在第一位。但是它的审美特性也不容忽略。这是一种精神性和文化性的双重追求,审美必然占据重要的位置。
英国哲学家培根曾说过:“美不在部分而在整体”。虽然封面设计是整个书籍的设计之重,但是现代书籍我们还是要把它看做是一个完整而统一的系统设计。从封面、环衬、扉页、目录、文字、图片等等,都是具有着连续性、统一性的。因此,在书籍设计艺术中也必然存在着整体美的效果与概念。
在书籍设计的视觉整体美中,我们要把它视为所有元素的相加,然后形成一个全新的整体,也就是把文字、图像、色彩等多种元素在整体中加以合理配置和运用,从而焕发出新的视觉感受与审美趣味。
从广义上来说,一般我们会把形式与内容放在一起,这是必须遵循的整体意识。而狭义上讲,就要具体到书籍设计的每个环节,甚至是每个细节,每个页码、符号、图序号等都不例外。所以我们可以看到,以前的书籍只是被动地进行封面设计,而现在的书籍设计则是整本书,甚至是整套书的设计。这样的方式方法就可以将视觉要素在整体结构中加以配置并合理运用。因此每个要素在整体结构中显现出比单个符号更强大的表现力和视觉上的整体连续性。就如同雕塑艺术一样,人们可以从每一个角度进行欣赏,就算是角度和距离不同,读者依旧会产生不同的审美感受。因此,设计师就要把书籍中每个相对独立的元素转化成为一个的完整形态,这样才能展示出书籍的整体美感。
《黑与白》这部书籍就是一个典型整体设计的例子。设计者根据小说的内容,将白人与土著人之间的种族矛盾借以黑色与白色的对比方式表现出来。从整体美感出发,读者可以看到封面、封底、切口等处呈现出黑白两色的冲撞与和谐。甚至在小的细节方面也处理得非常到位,整个书籍设计的各个符号都运用合理,加以内容中文字的排版处理,使整个视觉感官上都充斥着刺激与缓冲,仿佛有个无形的线牵引着读者用连续流畅的视觉方式来阅读这本小说。
因此书籍设计的整体美感,我们要将它视为一种动态的美感,而不是静止孤立的。只孤立地考虑某一方面的设计而忽略了书籍的整体性,那么整本书就会显得杂乱无章。也只有进行全方位的设计,才能真正体味书籍设计的美妙之处,也才能真正打动读者、吸引读者。
2 空间美在书籍装帧设计中的趋势
有些人可能会对书籍的空间化感到陌生。其实我们可以把书籍看做是一栋建筑物,与雕塑是一样的。虽然呈现出静止的状态,但是通过设计布局,从外部套盒、护封、封面再到内部的扉页、目录、文字图片等进行一系列的构建,架起了一部书籍的天与地。在人们的审美活动中,所被感知的只會是空间而不是时间。所以其立体化的模式也是人们开始追求的要素。
书装设计从二维转向三维,这是一个必然的趋势,尤其在儿童读物中运用的更为广泛。首先我们要了解书籍是以立体的形态和结构而存在的,然后探究书籍立体结构的内在奥妙,最后研究书籍装帧立体化的设计会带给儿童何种的交流与启发。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现在市面上非常流行一种布书,专属儿童读物。材质柔软,不易割伤皮肤,另外在阅读时,可将这种布书展开。如果书中讲述的是警察抓坏人的故事,那么孩子最终将书籍展开读完,书籍就变成了一件警服。孩子套在身上就变成了书中主人公的样子,寓教于乐,是一种非常实用的方式。
还有在世界上都广为流传的一本儿童书籍《好饿的毛毛虫》。书中就是采用三维立体方式,设计了许多的小洞。孩子在品味着毛毛虫吃东西的同时,也可将手伸进去体验被毛毛虫吃出小洞的真实感。像这样的书籍许多幼儿园都作为儿童入学前必须阅读的刊物。这样利用三维模式设计出来的又益智又具趣味性的读物,可以说是将吸引儿童的美感与实用性体现得淋漓精致。
所以说,书籍装帧设计的审美方式是立体的,它呈现出了明显的延续性和连结性。任何一个物体都不会脱离空间独立存在,书籍设计也是如此。不论是怎样的一本书籍,它就如同是建造一座可以容纳文化的立体建筑物,然后运用不同的物质材料,在空间中塑造出立体的书籍形象,使书籍产生出立体美感。
3 感官美在书籍装帧设计中的体现
自古希腊以来,历史上许多美学家都认定人的视觉和听觉是所有的感觉中最具有审美特性的。审美是无法离开生活中的形象和人的感官作用的。对于书籍装帧设计而言,人们人为地在翻阅一本书的时候,用眼睛看,用手触摸,这个过程我们就可以把它当作是一个审美的过程。
许多人认为书籍设计的审美主要来源于视觉方面,其实不然。因为在现代书籍设计中,特种纸张的广泛运用,使人们在触摸时体验到不同纸张的肌理和触感。纹路也大大丰富了书籍设计的内容,这也是一种审美的过程,引导人们从一种感觉转移到另一种感觉。就如《共产党宣言》这本书,书中使用的就是特种纸张,不仅在视觉上可以给人们带来审美,同时在手感触觉上也提供了美感。因此,感官上的美不会局限于视觉。尤其针对现在的儿童书籍,孩子在开始碰触书籍或摇动书籍而产生的互动感受,这是最为关键的,也最可以抓住儿童这一读书受众群体。
日本一位书籍装帧设计大师杉浦康平就曾经提出过书籍中的“五感”这一观点。第一方面是书籍的重量感。这指的是书的分量所带给人的感觉。西方有许多书籍采用硬纸壳作为书籍封面,给人沉甸甸的感觉。而中国的书籍有线装制作的,这就是完全相反的质感,带给人的感觉因此也大相径庭。第二方面是手的触感。手感带来的愉悦也是一种审美体验,柔软或是坚硬,都会让读者的触感产生不同的新鲜感。第三方面是气味。现代书籍印刷带有的油墨和纸张本身具有的气味,会不断刺激着读者的嗅觉。第四方面是阅读过程。随着书页的翻动,会发出纸张清脆的声响。由于材质的不同,声音也会不一样,有的清脆,有的沉闷。这些都构成了书带给人们听觉上美感。第五方面是阅读时的视觉感官。这是最直接的,阅读过程中会通过“品尝”书的五味,从而口中分泌唾液,诱发味觉。
因此,杉浦康平认为,书册于手,翻阅于心,“五感”就会随之而来。一个成功的书籍装帧设计就应该具有“以一当十”的作用,同时具有着多种审美趣味和属性。从而引起人们的联想、想象和再创造。在吕敬人所设计的书籍《子夜·手迹本》中,我们首先可以看到全书在设计中是将传统与现代意识融合的非常完美。在借鉴并利用了传统文人的书匣形态作为书籍包装的书盒部分,封面书函从造型、配色再到构图等又都突破传统书籍模式,强调了一种读者与书籍的互动模式。当读者从书盒里抽出书籍,打开封面,翻动书页。书中的文字、图案引发的视觉、触觉、嗅觉等感受一触即发,形成了具有美学感受的独特的传递方式。
4 东西方书籍装帧设计的审美差异
虽然我们用了以上三点来阐释了书籍装帧设计在不同方面的审美特性,也印证了现代书籍设计的通用性和进步性。但是在艺术的发展中我们经常会谈到一个观点,那就是在统一中求变化。尤其是在东方和西方这两个不同的文化国度中,人们的审美方式和审美追求就更不一样了。
中国的美学和西方的美学是两种不尽相同的文化体系。中国的艺术一向给人以博大精深的思想包容着其他的体制。甚至到现在人们还会用中国传统美学来定义和称谓我们的美学范畴。可见我们所追求的依旧是个人修养和情感的表达。而西方的美学中突出的则是个体性。是以个体为美,强调生动性和新颖的特征。西方人的思維充满着独特的个性和自由的个人意识。也正是中西方审美的差异和对艺术的表现形式不一,才造就了我们现在所看到的风格迥异、变化万千的书籍装帧设计。
19世纪末,中国的书籍设计才刚刚起步,出现了许多散文、小说、杂志等的设计。钱君匋的《幸福的结婚》、《芥川龙之介集》等封面的设计都是以花草植物为主要设计元素,营造出了一种充满着诗情画意的境界。这就是一种典型的中国的以物传神的表达方式。可以说中华民族的审美趣味还是比较偏向于品味形式的。陶元庆于20世纪30年代设计的书籍《朝花夕拾》,我们就可以看出,书籍封面带给读者的温情。而曹辛之的《九叶集》,用一颗大树上的九片叶子代表书籍中的九位诗人,意境优美、图案简易并且寓意深刻。整本诗集充斥着美丽与温馨,这些都是中国传统书籍耐人寻味的佳作。
而西方的审美都强调的是对现实事物的模仿和再现。古希腊哲学家、美学家苏格拉底曾经说过:“艺术不但模仿美的形象,而且模仿美的性格。”可以说西方的艺术是对整个世界的再次表达。它会把“真”看作是“美”的前提。所以我们可以看到西方的许多书籍,封面的设计就运用了大量的图片和照片,以逼真的形象表达书籍的形式内容,给人以简洁而明快的感觉。这是一种强烈而刺激的感官体验,以巨大的视觉冲击力来引吸读者的眼球。《小丑汉斯》这本书的封面就是如此。以小丑汉斯的眼睛为主要封面元素,人们仿佛能感受到一只眼睛在紧盯着自己。这是书中主人公洞察一切的窗口,也是人们窥探书籍的通道。这样的设计就会给人们带来精神上的享受,并且以强烈的冲击感引吸读者。
结语
可以这样说,书籍的出现,是人类文明发展中的伟大标志之一,它继承着全人类的优秀文化遗产。装帧设计强调着审美感受和创意的新颖,当今社会中的电脑技术、新式印刷工艺等都大大拓展了书籍装帧设计的空间。在人们的思想与文化的交流中,书籍的设计与发展起到了不可磨灭的重要作用,并且逐渐形成了一种新的视觉文化范畴。在原本承载着功能性的消费中越来越多地渗透了审美内涵,人们对于审美性的需求已上升到了首要的地位。而书籍装帧设计的美观性也被提升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位置上来。书籍设计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服务大众,设计师将会把个人情感注入到书籍的各个部分,给人们带去美的享受,使阅读的过程变成一种美的享受。不论将来书籍的设计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终将会适应读者的审美需求,朝着多元化的方向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令中.《视觉艺术心理》.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
[2]邓中和.《书籍创意设计》.中国青年出版社,2004.
[3]吕敬人.《敬人书籍设计》.吉林美术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