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深度解读文本为语文传道的策略研究

2015-05-30 10:09阚秋莎
课程教育研究 2015年8期
关键词:策略研究文本

【摘要】学生对语文学习的轻视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内部的原因是身为语文教师的我们没有抵达语文教学应具有的深度,没有发掘到语文的美感。本文将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整合后,从小说、诗歌、散文三个方面入手,来探析深度解读文本的策略。

【关键词】深度解读  文本  策略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8-0030-02

高中语文教学处在一个尴尬的境界:我们在高考的指挥棒下疲于奔命,忘记了初为人师时候的雄心壮志,我们在分数和考核的压力下,渐渐背离了语文教学的本质,甚至以题代讲。想要完成语文教师传道的使命,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深度解读,在语文课堂的常规教授中完成对学生人格和价值观的养成。

一、诗歌文本的深度解读

诗歌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然而,由于古今语用习惯的陌生化间隔,使得诗歌成为一种陌生化的文体,让学生望文生畏,这就驱使了教师努力找寻适切的教学策略,进而使得学生更好地把握诗歌所要表达的情感。

教学过程中,导入是十分重要的环节,它不仅仅是诗歌的一种形式,而是要为整堂课的审美旨趣做准备,所以教师在导入过程中,需要创造一点审美的氛围。如果是以旧代新,可选择让学生吟诵或自行提出问题让其他同学作答;或者可以选择贴切的情景导入就要叙述得生动,诗情画意中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想要去深度解读诗歌文本,最重要的方式就是吟诵。如何去达到吟诵中深度解读的效果呢,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听看名家朗诵,体会“吟诵”的诗情画意。二、竞赛读,多种方式评价,读出“趣”来;三配乐读,读出“情”来;四、由“吟唱”代替“诵读”,读出“韵”来。在反复吟咏与诵读中,诗歌的情意自然会浮现出来,也自然达到了深度解读的目的。

二、小说文本阅读的深度解读

受到受急功近利的高考导向影响,小说欣赏教学出现了“以题代讲”的趋向,十分令人堪忧。语文教学不能在高考的指挥棒下失去该有的美好,想拯救语文的诗意,想唤起学生对语文的趣味,小说是重中之重。想完成这一目的。

首先,在小说文本的深度解读中,要注重打破常规,转化视角阅读,解构经典, 鼓励个性化解读。小说的文体特性决定了文本的不确定性和模糊性。所以,教学中小说的解读注重文本的多样性是重中之重。以整齐划一的思维方式,让几十名学生齐步走向一个教学目标,是对学生灵性的扼杀。对学生思维创新的扼杀,如此教书,不如不教。因而教师要鼓励学生通过新鲜的视角来解读,进而达到深度。比如说《林黛玉进贾府》可以采用两性视角来解读。

其次,可以利用心理学上“绵延”效应,将其变为教学策略。学生在问题的驱动下进入文本,衍生出新的问题后走出文本。“绵延”原属心理学的一个概念,生命是由时间的绵延组成的,而世间万物都在时间的绵延中创新,教学课堂也具备如此特征。疑问是激发思维的活水之源,创新的思维始于疑问,而标准答案的诞生恰恰是谋杀思维的罪魁祸首。我们所追寻的创新,在获得答案时往往突然死亡,因此,要采用绵延的策略进而促进新的问题不断地绵延,让学生结束语文课堂后也沉浸在语文学习中,让疑问相伴着每个学生,让学生在绵延中成长。

三、散文文本阅读的深度解读

语文教学的目的应该是通过教学给学生以心灵上的滋养,给学生思想上的陶冶,给学生精神上的审美与愉悦,培养学生一种悲天悯人的情怀,唤起学生的审美与灵性,这在散文这种文体中有恰当的体现。想要激发学生对文字的细腻的情感,想要唤起语文诗意的内核,从散文文本入手是最好的办法。

散文分析中,小处着手,在细微中找寻“诗意”。想要完成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对“诗意”的体悟,文本分析是最最重要的一點。而文本分析,既需从细处把握,一字一句,绝不放过,语不惊人死不休。在教授《小狗包弟》我在课堂上设置了这样一个环节:“请同学们找出自己在阅读中感触最深的一两处文字做圈点批注,给大家谈谈自己的感受。”一个学生的回答是这样的:第八段中“以前看见包弟作揖,我就想笑,这些天我在机关学习回家,包弟向我作揖讨东西吃,我却暗暗地流泪”我喜欢这句话,因为这句话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巴金曾经被称作“中国的良心”,他对自己曾经犯下的错误,敢于剖析自己,将内心展现在人们的眼前,他这种敢于正视错误的态度,值得敬佩,也令人感动。为了完成预定的教学计划,我简单的做了点评,又将学生拉回到我原有的教学设计中。课下校长将我叫去了办公室,就这一个课堂片段,她让我重写了三次,也帮我点评了三次。最后校长将一哭、一笑两个字,从文学、美学、修辞学、心理学进行了不同层面的阐释,最后直抵巴金对人性的拷问,现代人对人性的反思。

四、小结

综上所述,唤醒语文的灵性,挖掘语文的诗意之美,让语文课堂声情并茂、诗情画意,其实并没有那么难。深度解读,进而达到深度解读课标、透彻剖析文本、精确把握课堂要害。最终让学生对文本理性的思考以感性的方式呈现出来,由思考之思抵达诗意之诗。

作者简介:

阚秋莎(1985-),女,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现任职于长春汽车经济技术开发区第六中学,硕士,研究方向为现当代文学。

猜你喜欢
策略研究文本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高中英语书面表达问题分析及策略研究
关于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策略研究
目的论角度下的英语翻译策略研究
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論《柳毅傳》對前代文本的繼承與轉化
如何快速走进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