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守名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一盏清茶,一卷古书,凝神静气,一读就是三两个小时,黄昏的余光透过窗子落在书桌前。出门看云,也还是淡淡的,一如几天来的心境。
读书需要心境,这种淡然、看花非花的心绪是不宜的。带一卷残页,揣一帘幽梦,不如去水边或山上。走出胡同口,只有一丝清风吹过,夹杂着冬末春初的苦涩和希望。路上鲜有人走,往日车如流水马如龙的喧嚣被流年的影子压住,还没有完全恢复过来。
住处离水并不太远,半小时的光景便能走近一条南北流淌的小河。河水清幽,被淡妆浓抹过的桥梁耸立入云,铺砌得条理分明的青石砖静卧大地。找个荒僻所在,把俗世的头颅低下,清除如潮的杂念,心无旁鹜地读书,让文字从心头流过,冲淡狂热和浮躁,洗净无绪和铅华。
山上也是读书的好去处。捧一册古书,布衣芒鞋,竹杖随身,还有一颗虔诚的心。心苦了不行,读出来的书全是凄冷;心闲了不行,读出来的书大多轻浮;心甜了也不行,读出来的书有失轻闲。登山时可读,下山时可读,最好找一块青石板,和衣而卧,看云看天,看书看字,将天下的情趣读到灵魂深处,那才是一种大境界。
读书强求不得。头悬屋梁读出的是精神的窒闷,凿壁偷光读出的是心灵的桎梏。只有随性随意,把书放在膝头,等月上柳梢,心静如水,不需刻意造作,更不需红袖添香,让心沉入寂静的安然的夜空之中。用心读,那一行行流动的文字,顺风飘过灵魂,真好!
嘈杂的市井读不得好书,那就去僻远的山林。饮一杯残酒,沐浴清风明月,独自行走在幽静的树林间,脚下是软软的落叶,如心一样柔婉,书就拿在手中,忘我,忘你,忘物,只有泪流满面的文字,只有心魂悸动的伤痛,只有前世的相约与今世的别离,只有江南的游子和北国的思妇,不,只有行云和流水……
还是去找一椽破屋,点一支残烛,在夜深人静时入读。只读,不要想,一有杂念,心便如尘,文字是有情的,要想读好,必须斩断这情缘,让水墨画般的文字从你的面前赤裸裸来,赤裸裸走,不留下任何情愫。书读到精深处,便是无书。
记得王梓坤曾说,只读不想,就可能人云亦云,或沦为书本的奴隶。其实,他哪里知道,大多数书是不需想的。人离不开书,但不能靠书生活,沦为书本奴隶的人正是把书看得过重,书,其实只是我们生活的调味剂或佐料。
每天读上几页书,喝上两杯茶,想想过往和将来,心便充实起来。生活如流水,时光从手头轻轻滑过,看周遭的人来了走走了来,总有些伤怀在心头萦绕。好在,身边有书,顺手抽出一本,管它内容是什么,读读就是了。学问的增长与否,不在书,而在人,在心。
生活中,什么人都有,看看你我身边,狡黠者,邪恶者,告密者,贪婪者,欺人者,自欺者,卖己求荣者,灵魂出壳者。在书中,我们大可不看,或一撕了之。书中之美,美在真善,美在爱人和自爱。读书,就是要读出人间真情。
又到黄昏暮云起,将心情折叠起来,别管身处哪里,信步往回走。走过无数个忧伤的日子,让身后的云止风凝,告诉自己,往昔已不再,何必恋恋于那些酸甜苦辣,还原生活本真,让岁月成为一首淡淡的歌不好吗?
三杯两盏淡酒,一卷古书相伴,静听岁月流淌。
(摘自《悦读》2015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