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霞
【摘要】复习课是一种必不可少的课堂教学模式,复习课既没有像新授课那样有“新鲜感”,也没有像练习课那样有“成功感”。 然而复习是教与学的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复习课的质量和效率,直接影响到学生后续的发展,那作为教师的我们该如何更有效的进行复习,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现实问题。
【关键词】复习 策略
【中图分类号】G2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9-0295-02
一、问题追溯
年、月、日这一单元上完后,我上了一节年、月、日复习课,而后进行单元练习,在练习批改后,有一道题目引起了我的高度重视,我发现两个班这道练习的正确率不到50%,这是怎么了,是我没复习到位,还是学生不认真。不应该啊,相同类型的题目昨天刚复习过呢,这件事情一直让我不停的思考:原因出在哪?我们教师该如何更有效的进行复习?
方案一(错解):星期五,学生说法,因为日历当中的最后一天是28号,所以29号就直接跟在了后面(思维定势,不注意审题)
方案二(错解):星期四,因为1月比2月小,就往前走,所以填星期四。
(没考虑到1月是大月有31天)
方案三(正解)
通过问学生,学生回答的头头是道,看来学生听的还是挺认真的(除个别外)那主要原因出在我的身上了。要想上好复习课,就应该先找到源头。
二、原因分析
1、过多的关注于知识
每次期末复习期间,我们敬爱的校长总是会对所有老师说,复习课不是炒冷饭,不是把知识点讲了又讲,要为学生的后续发展服务。一直来我都没把这句话听进去,每次复习我就是把新授课上讲过的知识点,重新拎出来和学生重复一遍,讲完之后就拿着单元卷考试,批改好后讲评,讲评后换下一单元。就这样让每一个学生掌握我所要求的知识点,然后迎接期末考试。“复习”与“应考”总是被我十分功力地捆绑着。老师教得苦,学生学得更苦。
2、与练习课相混淆
在上复习课时,很多老师包括我自己,会做一题,讲一题,本题的知识点是什么,做到相同类型的题目要注意些什么,然后又做一题,讲一题,书上的复习题都讲完了,然后开始做大量的练习,这就算是给学生复习了。将重点放在学生做练习上,练习做完,发现错的很多的题目,又重新拿出来讲一遍,然后再做练习。复习就是:做练习—讲练习—订正练习—做练习—讲练习,直到大多数学生都不会出错为止。这是在上复习课吗?不是,这是一种机械似的练习。最多也只能称之为失败的练习课。
三、措施对策
1、以生为本——能力培养目标化
每节课有课时目标、每单元有单元目标、每学期有学期目标,正因为有了明确的目标指向,我们才知道本节课要完成哪些教学目标,本学期要学习什么。而培养孩子的复习能力(理教材)的目标是由教师自己定的,你觉得需要,就操作一下,觉得不需要就不去培养,而很多老师为了应付期末考试,知识本位,孩子的能力都不是很重视,更不用说培养孩子的复习(理教材)能力了。最近听了不少复习课,在点评教师上复习课的时候,很多教师的观点是执教教师上的太碎,一问一答式,没有凸显学生本位,然而造成这个原因的只有老师吗?试想,我们的孩子从没有自己去复习过,老师也从未带着孩子学习这种复习的能力,孩子肯定是答不上来的,这些给我们一起提示,复习(理教材)是一种能力,这需要我们从一年级就开始培养,低段以老师带着理为主、中断教师适当的放手,高段教师只是引导者,这样我们的复习课就不是教师一个人在唱独角戏了。在新授课中,大部分教师都会留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去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然而在复习课中我们这样做,很少有孩子能说出点东西,这就是因为我们平时没有对孩子进行这方面的培养,就像婴儿3翻6坐8爬,6到10个月是孩子爬行的最佳时间,而孩子爬的能力是需要家长去培养的,错过了这个时间孩子的爬行能力也就丧失了,就像我们培养孩子的复习能力,从孩子掌握基本的学习能力后,我们就应培养孩子的复习能力(理教材的能力),因此,我认为孩子的复习能力的培养是需要我们从一年级就开始,应将其目标化。
2、抓住时机——时间安排合理化
何为复习?在汉语词典中的意思是:把以前遗忘的知识记起来,重复学习学过的东西,在脑海中存留的时间更长一些。(如下图)
所以我们应遵循艾宾浩斯的遗忘规律,根据教材的安排,合理的进行复习,复习课并不只是在期末考试前才需要上的一种课,我认为应贯穿整个学期。每册的教材安排都会有整理与复习(一),整理与复习(二)等安排,不要等快期末考试了再来一起复习,这样效果不佳,学生也会觉得很累。遵循以上原则,我的做法如下:(1)课时复习:每节课后来个小结,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让学生在复习中学会了评价和反思的能力,每天上课前再来一次复习,昨天我们学了什么?和我们新授中的复习导入有点相同,又有点不同,同的是都是复习,不同的是复习导入是为了本节课做一个知识铺垫,而我每节课的开头是,不管复习对于这节课有没有帮助,都请学生回忆昨天学到了什么。每节课通过两问,让学生进行及时复习,慢慢的将短时记忆转化为长时记忆,达到复习的目的。(2)单元复习:每个单元学习完之后,先让学生自己去梳理本单元学了什么知识,然后带着学生一起进行复习,复习完之后,再做单元练习,通过单元练习上的错题,进行查漏补缺;单元复习还有单元间的复习,像整理与复习(一)、(二)就是几个单元间的复习。 (3)知识领域复习:每个小朋友都想在期末的时候考个好成绩,所以期末复习,也是非常重要的。将所有知识通过分块梳理(数与代数、几何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应用)这就是让学生按照知识领域来复习。让学生最后通过期末复习形成一个立体的东西,并通过联结、比较得到新的东西。其实以上3个时间段的复习并不是独立开的,而是有机的结合在一起的,有时也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3、系统梳理——知识梳理系统化
复习应该是让学生对所学知识的一个系统性的回顾,要在复习的过程中让学生明确所学知识前后知识的联系(求同)和区别(求异),进一步厘清其内涵和外延、各个阶段的呈现形式、各种变式以及相互之间的联系,再将点连成线,由线构成面,形成一个系统的知识体系,学生的脑海里有一个完整的知识网络图,提取信息会更有效,做起题目来会更得心应手。复习了之后,要让学生比复习之前有所提高。就像全国特级教师俞正强说的“复习课要基于课时,又要高于课时,”要把所学的局部的,分散的,零碎的知识,纵横联系,使之系统化,调理化。就像我前面讲的那题一样,在复习前,我们应先知道要“复习什么”。“复习什么”往往比“怎么复习”更重要。老师心中应该先有一个知识网,不能讲一题,一个知识点,应将知识点连成串,这样学生就能在理解的基础上做题,复习前学生思维是很乱的,通过系统梳理,学生的思维有条理了,对知识的掌握也就更清晰了,就不会题目稍微一改,就不会了,不是死记硬背,而是活学活用。以下是和学生共同整理完成的年、月、日知识网络图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 梁宁建,《心理学导论》,[M].上海教育出版社,2010年
[3]《俞正强工作室》活动记录
[4]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三年级(上) [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5]窦春梅 小学数学复习课的基本策略 [J].《新课程研究》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