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庆礼
1931年,日本通过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了中国东北。1932年3月9日,日本又在长春正式建立了以前清逊帝溥仪为“执政”、以郑孝胥为“国务总理”、以“大同”为年号的伪满洲国傀儡政权,开始对东北地区实行全方位的殖民统治,同时也使整个东北地区成为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全中国和发动太平洋战争的兵站基地。6月11日,伪满洲国颁布《满洲国货币法》,规定“货币之制造及发行权属于政府,使满洲中央银行代行之”。6月15日,伪满洲国政府任命并公布了伪满洲中央银行的主要头目,总裁由原吉林省财政厅厅长荣厚担任,副总裁由原台湾银行理事山成乔六担任,总行设于长春的伪满洲中央银行同日宣告成立。7月1日,伪满洲中央银行开始对外营业。
其实,早在九一八事变之后,日本关东军在占领沈阳、长春、吉林、齐齐哈尔等地之时,就立即封锁和迅速接管了东三省官银号、边业银行、吉林永衡官银钱号、黑龙江省官银号(简称“四行号”)和辽宁省城四行号联合发行准备库及中国银行、交通银行等金融机构,并肆无忌惮地劫夺了上述金融机构库存的大量金条、现款及其他巨额资产,以此作为即将成立的伪满洲中央银行的准备金之用。伪满洲中央银行成立后,又陆续设立了兴农合作社、商工金融合作社、满洲兴业银行、兴农金库等金融机构,形成了比较完整的金融体系。而作为这个金融体系的主体和依附于日本金融垄断资本的殖民地银行,伪满洲中央银行还下设奉天、吉林、哈尔滨、齐齐哈尔4个分行,各地又设有众多支行,并在重要地区设有办事处。伪满洲中央银行成立之初,分行、支行只有127个,到1938年分行、支行和办事处增至142个。其成立时资本金原定伪币3000万元,实缴750万元。1933年7月1日,又增缴资本750万元,实缴资本增至1500万元。1942年资本金增至1亿元,实缴资本增至2500万元。
伪满洲中央银行甫一成立,就以强制手段禁止原有货币在东北的流通,限期收缴并以伪币取代原有货币。因此,伪满洲中央银行需要发行大量纸币。由于时间仓促,来不及印制新券,就以东三省官银号民国十八年美钞版1元(图1)和10元(图2)现大洋兑换券未曾加盖印章的币料进行改制,俗称“改造券”。改造券的改印工作由原东三省官银号所属奉天东记印刷所承担,方法是在票券上面“东三省官银号”行名之下加印“满洲中央银行”六个红色隶体字,在北京香山双清别墅图案之下加印“依据大同元年满洲国货币法发行”一行红色小字,在下边原有盖章处重新加盖“满洲中央银行之印”和“总裁之印”两枚篆书方章,并用两条红线划去原券上的“中华民国十八年印”等字;背面上方加印黑色英文行名“THE CENTRAL BANK OF MANCHOU”,同时在下边的右、左两侧分别增加了总裁荣厚和副总裁山成乔六的黑色英文签名。据相关资料记载,截止到1932年8月23日,奉天东记印刷所共改制1元券170万张,10元券260万张,到了这年年底,改制1元券达到319万张,10元券达到301万张。
在改造券发行两个月后,由日本内阁印刷局承印的伪币陆续运抵东北,面额有5角(图3)、1元(图4)、5元(图5)、10元(图6)、100元(图7)5 种。随后,陆续收回四行号旧纸币及改造券。这套明显带有殖民地标志的伪满纸币,被称为“甲号券”,钱币界又称之为“五色旗”票券。其突出特征是5种面额的票券除5角券外,其他票券正面左侧均印有伪满洲国的五色旗“国旗”,右侧印有伪皇宫中的“勤民楼”图案。各票券背面均印有伪满洲国国务总理郑孝胥亲笔书写的说明。就五色旗票券本身而言,其图案设计、纸张选用和颜色配置均属上乘。一是图案形象逼真,色彩鲜艳明快,具有一定的观赏和收藏价值;二是采用了面值文字和花纹固定水印纸,而且纸张内无规律地分布着红蓝海藻丝,具有极高的防伪效果。
从1935年11月至1938年4月,伪满洲中央银行又发行了“乙号券”,面额有5角(图8)、1元(图9)、5元(图10)、10元(图11)、100元(图12)5种。由于这套票券最明显的特点是各票券背面的面额文字均采用实心字体,因此又有“单线券”之称。乙号券的图案设计基调与日本纸币相似,正面上方增加了伪满洲国国徽“兰花御纹章”,背面上方增加了伪满洲中央银行行徽。5角券的正面为财神爷赵公明像,背面为门楼图,发行时间为1935年11月;10元券的正面也是财神爷赵公明像,背面为行楼图,发行时间为1937年7月;1元券正面为孔子戴冠半身像,背面为庄园图,发行时间为1937年12月;5元券正面为孟子戴冠像,背面为伪满洲国国务院大楼图案,发行时间为1938年1月;100元券正面为孔子免冠像和哈尔滨文庙大成殿图案,背面为羊群图(后来“绵羊票子”的叫法,即源自于此),发行时间为 1938年4月。经过比较,不难发现,5种票券正面两侧均印有龙图,1元券和100元券均印有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像,5元券印有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像,5角券和10元券均印有中国民间传说中主管财富的赵公明像。日伪当局在乙号券的设计上可谓费尽了心机,他们绞尽脑汁地选择对中日传统文化影响较深而使中日两国民众都能接受的代表性人物,目的是借推崇孔孟之道,宣扬封建正统观念,标榜伪政权的合法性,以此蒙蔽广大民众,掩盖侵略野心,达到他们独霸中国的目的。此外,龙又是皇帝的象征,其含义更是不言而喻。此套票券采用雕版印制,主要图案均由日本著名雕刻师加藤仓吉雕刻,钞纸则采用“满洲中央银行”固定文字水印或财神爷半身肖像水印,印制质量较高。
从1941年至1944年,伪满洲中央银行还发行了“丙号券”。由于这套票券最明显的特点是各票券背面的面额文字均采用空心双线字体,因此亦称“双线券”。丙号券增加了1角券(图13),号码为短号,正面为花卉图,背面是伪满洲国新京建国忠灵庙图案,无水印,发行时间为1944年8月。其余5角、1元、5元、10元、100元5种面额票券与乙号券比较,除正面主图保持不变外,其他方面都有所变化。比如,5角券(图14)颜色变成了绿色,长号变成了短号,发行时间为1941年8月;1元券(图15)颜色变成了棕紫色,背面取消了庄园图,号码只有7位号一种,发行时间为1944年4月;5元券(图16)背面颜色改成了绿色,号码只有7位号一种,发行时间为1944年4月;10元券(图17)正面中间变成了绿色,背面变成了蓝色,号码只有7位号一种,发行时间为1944年4月;100元券(图18)正面中间变成了蓝色,背面图案变成了粮仓图,颜色也改成了棕色,号码只有7位号一种,发行时间为1944年11月。除1角券由满洲国印刷局采用胶版印刷外,其他各票券均由日本内阁印刷局印制,正面采用雕版印刷,背面采用石版印刷。
1944年9月,受原料和运输等条件的限制,伪满洲纸币印钞版从日本运回长春,由伪满洲帝国印刷局就地印制纸币,是谓“丙改券”。丙改券的1、5、10元券只是将原丙号券中的同面额券的长号码改成了短号码,但由于印刷时间仓促,甚至连印刷厂名都来不及改正,“大日本帝国内阁印刷局制造”一如其旧,批号按照已发行的丙号券批号接续排列。100元券(图19)正背面图案未变,但号码改成了6位号,印刷厂名也改成了“满洲帝国印刷局制造”,背面颜色变成了紫红色。丙改券增加了1000元券(图20),此券正面右侧虽然也印有戴冠孔子像,但与1元券上的戴冠孔子像并不相同,左侧为哈尔滨文庙大成殿图案,票券两侧改成了双凤图,下方印有“满洲帝国印刷局制造”,背面印有伪满洲中央银行总行大楼图案。不同面额的丙改券均发行于1944年11月,正背面多采用平版印刷,印色粗糙模糊,质量较差。
伪满洲中央银行发行的纸币,是日本侵华掠夺的又一铁证。经过七八十年的岁月,如今这些纸币能够保存下来的已经少之又少,特别是品相较好的就更是屈指可数。这些五颜六色、斑驳陆离的纸币,时刻在昭示人们:牢记历史、不忘过去,珍爱和平、开创未来。
(责编:刘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