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健鹂
金针菇是世界著名食用菌之一,因菇体小,菌柄细长,色泽和食性似金针菜而得名。金针菇菌盖粘滑,色泽金黄,菌柄脆嫩,风味醇厚鲜美,富含营养。我国金针菇的产量已占食用菌总产量的第六位,其产量在世界上仅次于日本。金针菇生产方法比较简单,成本低,周期短,适应性强,既可以大面积专业化栽培,又能小面积家庭式生产。金针菇耐低温,适于寒冷季节栽培、上市,在北方是很有发展前途的菇类栽培品种,现将其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1 栽培季节
在自然的气候条件下,北方地区从9月下旬到次年夏初为栽培季节;南方地区,一般10月下旬到次年4月底进行栽培。可分期接种分期采收。金针菇自培养料配制到采收全过程,每个生产环节在控温、控湿的条件下,结合适宜的品种,可以周年生产,四季供应市场。
2 栽培方法
随着代料栽培技术的发展,用段木栽培金针菇已经过时了,目前人工栽培多采用瓶栽、袋栽、床栽三种方式进行。现主要介绍瓶栽的方法。
瓶栽是我国目前金针菇栽培的主要方式;
2.1 栽培容器
采用750毫升、800毫升或1 000毫升的无色玻璃瓶或塑料瓶,瓶口径约7厘米为宜。瓶口大,通气好,菇蕾可大量发生,菇的质量也高。
2.2 栽培材料
凡是富含纤维素和木质素的农副产品下脚料都可以用来栽培金针菇。如棉籽壳、废棉团、甘蔗渣、木屑、稻草、油茶果壳、细米糠、麸皮等,除木屑外,均要求新鲜无霉变的。阔叶树和针叶树的木屑都可以利用,但以含树脂和单宁少的木屑为好。使用前必须把木屑堆在室外,其目的是让木屑中的树脂、挥发油及水溶性有害物质完全消失。堆积时间因木屑的种类而异。
2.3 培养料配方
①棉籽壳78%,细米糠20%,糖1%,碳酸钙1%;
②废棉团78%,麸皮20%,糖1%,碳酸钙1%;③木屑73%,米糠25%,糖1%,碳酸钙1%;④甘蔗渣73%,米糠25%,糖1%,碳酸钙1%;⑤稻草粉73%,糖1%,麸皮25%,碳酸钙1%;⑥甜菜废丝78%,糠20%,过磷酸钙1%,碳酸钙1%;⑦麦秸73%,麸皮25%,糖1%,石膏1%;⑧谷壳30%,木屑43%,糖1%,米糠25%,碳酸钙1%。
麦秸的处理方法:将麦秸截成0.3厘米左右,置于1%石灰水中浸泡4~6小时,待麦秸软化后水洗,沥干。
谷壳的处理方法:谷壳经1%石灰水浸湿24小时,捞起洗净降碱、沥干,然后拌料。
2.4 配料装瓶
将不同配方的培养料拌匀,含水量以60%~65%为宜。装瓶时,瓶下部松些,可缩短发菌时间,上部可紧些,否则培养料易干。为了使菇易长出瓶口,培养料必须装到瓶肩。装完后,用大拇指压好瓶颈部分的培养基,中央稍凹,然后用木棒在瓶中插一个直通瓶底的接种孔,使菌丝能上、中、下同时生长。最后塞上棉花或包二层报纸,上盖塑料薄膜封口。
2.5 灭菌、接种
将料瓶进行常规的高压蒸汽灭菌或常压蒸汽灭菌。待料温降到25℃以下时进行接种,接种过程中均按无菌操作进行。接种量以塞满接种口为宜。接种完后立即移到培养室,温度20℃为宜。一般经过22~25天菌丝能长满全瓶。
2.6 出菇管理
出故室必须通风、干净、水源方便,并要求室内无直射光。菇房的管理措施分以下几个步骤:
2.6.1 催蕾
待菌丝长到瓶底后及时把瓶子转移到出菇室,去掉瓶口上的棉塞(或纸),进行搔菌。搔菌是把老菌种耗掉。然后用报纸覆盖瓶口。每天在报纸上喷水2~3次,保持报纸湿润。几天之后培养基上部就会形成琥珀色的水珠,有时还会形成一层白色棉状物,这是现蕾的前兆,再过13~15天就会出现菇蕾。催蕾期温度控制在12~13℃,湿度85%~90%之间,每天通风3~4次,每次15分钟左右,并给予微弱的散射光。
2.6.2 微风抑蕾
现蕾后2~3天菌柄伸长到3~5厘米,菌盖米粒大时,微风吹拂,令其倒伏,再盖报纸,并保持报纸湿润,3~5天后,在倒伏子实体的根部又长出许多密而壮的尖针状的子实体原基。
2.6.3 套筒
套筒是防止金针菇下垂散乱,减少氧气供应,抑制菌盖生长,促进菌柄伸长的措施。可用蜡纸、牛皮纸、塑料薄膜作筒,高10~12厘米呈喇叭形。当金针菇伸出瓶口2~3厘米时套筒。套筒后每天纸筒上可喷少量水,保持湿度90%左右,早晚通风15~20分钟,湿度保持在5~12℃之间。
3 金针菇主要细菌性病害的发生及防治
3.1 黑斑病
病原菌是一种假单胞杆菌。极生单鞭毛,无牙孢。管理中把冷水直接喷到子实体上,在低温刺激下,这部分组织吸水过多,利于细菌繁殖,是引起发病的主要原因。发病后,菌盖表面出现黑色病斑,稍带粘性,组织变软,并逐渐扩大。严重时整个菌盖变黑,并且轻微臭味。防治方法是尽量注意勿将水喷到子实体上。
3.2 锈斑病
病原菌是一种荧光假单孢杆菌。中温、高湿、通气不良及菌盖表面积水时易发病。发病初期,菌盖上出现针头大的黑褐色小斑点,后扩大成芝麻大,呈锈褐色,边缘不整齐,病斑不凹陷,病斑常联合成不规则形的大锈斑。也危害菌柄。防治方法是菇房温湿度不要过高,保持通气良好。不要在菇体上喷水。发病后,通风降温,并适当降低菇房的湿度。
3.3 褐腐病
病原菌是一种欧文氏杆菌,周生鞭毛。发病后在菌盖菌柄上形成褐色斑点后腐烂。此菌还溶解金针菇的菌丝,危害很大。发病原因及防治方有待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