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心理学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与研究

2015-05-30 04:08:20徐凤利
北方文学·中旬 2015年9期
关键词:应用研究心理健康

徐凤利

摘 要:音乐心理学这门新兴的学科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并起到特殊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探讨该学科在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运用,有助于寻求适合大学生的心理辅导方式,让他们的身心得到更加健康的成长。

关键词:音乐心理学;心理健康;应用研究

一、音乐与心理健康的关系解读

(一)什么是音乐心理学

音乐心理学是以心理学理论为基础, 采用实验心理学的方法,研究和解释人由原始到高级的音乐经验和音乐行为。它的研究内容非常广泛,如声音的物理特征在人听觉上的反映,音乐记忆、音乐想象、音乐才能以及音乐技能的训练和音乐表演的心理状态等等。 正是因为音乐心理学用心理学的方法及理论研究音乐与音乐作品对人的影响力,以及音乐与人的各种心理现象之间的关系, 使它在音乐治疗学中的地位非同小可。音乐治疗学则始于 20世纪 50年代,它以心理治疗方法为基础,用音乐特有的生理、心理效应,在音乐治疗师的共同参与下, 通过各种专门设立的音乐行为, 使求治者经历音乐体验,达到消除心理障碍或增进身心健康的目的。

(二)音乐心理治疗的生理机制

音乐审美是人的一种心理活动,它和人的听觉直接联系。在音乐审美过程中,音乐艺术的具体音响作为一种适宜刺激,作用于人的听分析器,引起听觉,进而作用于人的身心,产生审美快感。这是一个刺激——反应模式。在心理治疗界对音乐治疗的原理虽然解释不同, 但对其治疗作用的肯定却达成了共识。 音乐心理治疗瑞典学派的创始人Pontwick仔细研究了心理共鸣理论,他认为,音乐通过音响的和声系统反映了某些原始形式的精神生活,和缓而平稳的音乐使人安慰,而宏亮、欢快的音乐则使人激动、振奋。研究表明正确的音乐既能消除病人的不良体验,也能扩大其能享受到的感觉和体验的领域,还能使听音乐过程中出现的思维结构得以提高。因而大多数病人可依据这些不难理解的原则进行音乐心理治疗。

美国音乐治疗之父 Gaston 指出:“音乐的力量和价值就在于它的非语言的内涵”。音乐的这一交流特点对于临床治疗来说是关键因素,特别是当语言的努力归于失败时,音乐可以帮助建立起良好的医患关系,而这一关系正是治疗成功的基本动力。 另外,音乐是一种存在于时间里和由物理结构(空气分子的震动)形成的一种现实存在%这一现实存在是可以被听到、感到、测量到和用图表和符号表示出来的,因此,音乐可以成为一个有效的媒介来帮助那些从现实和社会中退缩出来的患者重新回到现实世界$建立起与外部现实世界的联系。

二、音乐心理学在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运用

(一)心理健康常规教学中的运用

在我国,目前大学里最常用的,也是使用最广泛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是课堂教学,根据大学生心理发展特点,从学生现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唤起他们认知、情感、行为的各种体验,系统地帮助学生学习调节情绪、保持阳光心态、认识自我、发挥潜能。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如果能针对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利用音乐媒介的特殊性,在大学心理健康的課堂教学中适当使用音乐来进行心理辅导和帮助, 必将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考试焦虑的考前辅导

1.音乐精神减压放松训练缓解考试焦虑

大学生毕业班学生的生活充满了紧张和压力,而长期的紧张焦虑状态不仅会造成考试发挥失常, 更重要的是会引起各种身心疾病,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健康。而音乐能直接作用于下丘脑和边缘系统等人脑主管情绪的中枢, 对人的情绪进行双向调节。 放松训练是行为治疗中的常用技术,对于紧张、焦虑、不安、气愤的情绪与情境非常有用,可以帮助学生振作精神、恢复体力、消除疲劳、镇定情绪。 在方法上简便易行,节约时间,大学心理咨询室只要配备一定的音响设备就可以进行。主要的放松法包括:渐进性放松训练、想象性放松训练、深呼吸放松(自然放松法)。

2.考前失眠的音乐治疗

失眠是一种常见的睡眠障碍, 是神经衰弱的一种最常见的症状,严重影响个人的身体健康。建议失眠的学生每天入睡前能听一些旋律优美、节奏明快和声悦耳的古典乐曲及轻音乐来帮助他们入睡,并根据他们性格和喜好的不同分别选择不同类型的助睡眠音乐。一般来说,性格抑郁的学生,宜听旋律流畅优美、节奏明快、曲调欢乐地乐曲,如《流水》、《步步高》、《喜洋洋》等;而焦虑现象比较严重的学生则适宜听旋律清丽高雅、节奏缓慢、情调悠然、风格典雅的乐曲,如《平湖秋月》、《雨打芭蕉》、《姑苏行》等情绪冲动、易怒的学生则建议他们听旋律优美、恬静悦耳、节奏婉转的乐曲,如《春江花月夜》、《-塞上曲.》等。音乐能调节失眠者的心率和呼吸,缓解精神紧张,忘却烦恼忧愁,消除不安与烦躁,调整心境,使人心平气和,情绪平稳、放松、安静,从而改善睡眠。运用音乐疗法治疗失眠也要注意时间的限制,建议学生一般选择晚上睡前 2-3小时进行,每次治疗时间为30-60分钟,不宜过长,不宜单一用一曲,以免生厌。 音量不要过大,以舒适为度,应掌握在 70分贝以下,听音乐时应全身投入,从音乐中寻求感受,并且还可以随乐曲自我哼唱。听完音乐后进行散步活动。音乐疗法治疗失眠一般以一个月为一个疗程。

3.大学生心理创伤治疗中的运用

心理治疗认为认知决定情绪,音乐治疗却认为情绪决定认知, 情绪改变了,对事物的看法和对境遇的感受就截然不同,这是音乐治疗和心理治疗的迥异之处。根据这样的治疗观念,音乐治疗的生理、心理。“共振”说、内分泌和情绪的“调节”说,吻合了心理动力学的基本理论假定。生活严重负性事件导致心理创伤,在患者心理上留下了。“撞击的痕迹”。这个痕迹太重,超越了承受能力。而个体的自我平衡能力、合理防御机制几近崩溃,内分泌系统杂乱无章,出现紊乱。音乐治疗的动力特征,正好吻合了这个需要。音乐治疗的动力效用,往往在无言之中得到发挥,令人惊喜!内在能量的转移与升华在悄然进行。悲哀跟着音符化为泪雨,泪雨追随韵律带来了春风,愁容随着旋律化为笑靥。

现今大学生中有着相当一部分是来自单亲家庭或者隔代家庭,父母的离异或者去世都在他们心理造成了或多或少的情感创伤,但是在一般情况下,周围的人只会让他们坚强,不要去想那些,试图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孩子振作精神去学习,殊不知这样让孩子压抑自己的负面情绪, 短时间内可能还没什么,时间久了,如果总是生活在刻意的压抑之中,对孩子的心理健康会造成严重的影响,甚至精神失常。所以对于有着情感创伤的人来说,正确疏导才是关键所在。

三、音乐心理学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前景展望

随着素质教育、终身教育等现代教育观念的深入人心,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也日趋明显,工作以来,在把音乐和大学生心理健康相结合的教育实践中,音乐的美是如何激发和唤起学生内心深处的积极力量和生命的强大动力。音乐心理学作为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不仅是在医学的某些领域治疗中运用,也可以在基础心理健康教育中发挥它的独特功效。

参考文献:

[1]严丽丽,覃远生,蓝琼丽等.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模式的研究与实践田学术论坛,2009 32(2).

[2]胡邓.王艳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困境与思考[J].思想教育研究,2009 (10).

[3]姚本先,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导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猜你喜欢
应用研究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品牌研究(2022年9期)2022-04-06 02:41:56
心理健康
品牌研究(2022年8期)2022-03-23 06:49:06
心理健康
品牌研究(2022年6期)2022-03-23 05:25:50
心理健康
品牌研究(2022年1期)2022-03-18 02:01:10
心理健康
品牌研究(2022年2期)2022-03-14 08:49:56
现代机械制造工艺与精密加工技术的应用分析
“黑农”大豆育种技术及应用研究
进驻数字课堂的新兴教学媒体
AG接入技术在固网NGN的应用研究
空域分类关键技术及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