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科技创新
在新一轮的国内国际竞争中,中部如何奋起直追,逐步缩小与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差距。中部各省不约而同地抓住科技创新这个核心,加速中部的崛起。
“中国创造”让传统工业焕发生机。“没有技术的创新,就没有企业的发展;没有发展的企业,就无法赢得市场。安徽奇瑞汽车公司正是因为拥有发动机、变速箱和整车设计等100多项专利技术的支撑,在异常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才赢得了自己应有的地位。
自主创新成为中部经济新亮点。在中部,不仅传统产业鼎力革新,以自主创新为命脉的新兴高技术产业更是方兴未艾,日益成为经济增长的新亮点。湖北的高校、科研院所云集,人才济济。在鄂各类国家级科研基地数量位居全国前五名,拥有国家重点实验室15个,居全国第三位,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居中部之首。
目前,仅“武汉·中国光谷”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国家光电子产业基地高机关报区,就已批准注册高新技术企业2105家。2007年,光谷高新技术产业产值1030亿元,比上年增长31.55%。武汉邮科院掌握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创造了光通信领域的一系列“中国第一”,使我国光纤通信,发展成为高技术中与发达国家差距最小的领域之一。截至目前,“光谷”企业在光通信领域提出的4项标准,已被国际电联批准为国际标准。
制度创新是科技创新的“推动力”。自主创新需要激励、扶持和宽松的环境。湖北省政府2006年出台政策:湖北省政府投资的重点工程,采购国产自主创新设备的比例,不得低于总价值的60%。“十一五”期间,湖北省各级财政要确保财政科技投入的增幅,明显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幅。安徽制定的“创新推动”战略,通过增加科技投入、改善体制机制环境等,有力带动了企业创新能力的提升。安徽省科技厅把有限的研究经费集中起来,先向企业征集攻关难题,再向科研单位“招标”。他们还将国家级的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直接设在企业,引导科研院所的科研人员走进企业。有益的启示:自主创新是中部经洛的新亮点。自主创新是根本,这个根本是现代化的标志,是中国人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的根本标志。
二、制度创新
创新,是中国企业做大做强的主要课题,那么,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企业在制度创新、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等方面的进步和差距在哪里?近日,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发布了《2008·中国企业家队伍成长与发展十五年调查综合报告》——
制度创新——从“破旧”到“立新”
如果说,在企业改革初期,国有企业制度变革的主要任务是“破旧”,即打破计划经济时代形成的旧体制的束缚的话,那么,随着改革的深入,企业制度变革的主要任务已经由“破旧”转变为“立新”,即更高层次上的制度创新,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制度创新对企业而言,其目标是建立与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包括产权制度、组织制度和管理制度三个部分。1992年,我国颁布了《有限责任公司暂行管理条例》和《股份有限公司暂行条例》,这两个重要文件为企业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提供了法律依据,标志着中国现代企业制度起步。
技术创新——由引进到自主开发
综合分析企业家调查系统历年的调查数据,可以发现企业由初期的偏重技术引进到近年来注重自主开发的轨迹。
近10年来,不少企业充分意识到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原创性技术的重要性,开始了自主创新的历程。在2000年的调查中,有48.9%的企业家在实现技术创新的三种方式中选择了“自主开发”,比重最高。到2004年的调查,“注重新产品、新服务的开发”的企业已经达到75.9%。近几年的调查数据显示,企业研究开发费用接近企业销售收入的5%,企业职工教育培训费用接近企业销售收入的2%。
管理创新——由粗放到精细
综合历年的调查数据,可以看出,企业家认识到企业管理创新的必要性,希望掌握先进的管理方法和手段,建设高效的组织和优质的团队。
在组织管理方面,2000年的调查显示,企业希望通过采用多元化的组织形式来提高组织效率。在管理的技术方面,2000年的调查显示,当时已经有相当多的企业开始采用新技术手段来进行管理,企业信息化建设被视为提升企业管理水平的重要技术手段,2004年的调查表明,一些企业经营者开始直接负责信息化建设工作。
有益的启示:“制度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其核心在于技术创新。但不管是“软创新”还是“硬创新”关键在于运用“破”和“立”的辩证关系,不懂得这种辩证思想是不行的。
三、自主创新
3月11日,世界工程机械企业聚焦美国拉斯维加斯——2008国际工程机械博览会在这里举行。博览会也是竞技场,国际知名的工程机械“巨头”纷纷亮出“拳头产品”,吸引用户目光、赢得同行尊重。中国的制造业骄子——徐工、柳工、三一集团、中联重科、山河智能、杭州叉车、安徽合力、山推股份等,以强大的展品阵容赢得世人喝彩。
“来自中国的制造者以十分自信和骄傲的姿态,展示了最新研发的工程机械。展品凭借良好的工艺设计和性能品质,即使对世界顶尖制造商的产品也形成了严峻挑战。”美国一家专业网站如此评价。
现代化不能依靠进口,制造业尤其离不开自主创新
2007年9月20日,长江三一工业城鲜艳的“三一红”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从这天起,由三一自主研发的66米世界最长臂架泵车托载着“中国制造” 的新形象,巡游全球。三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梁稳根很激动:“我们首次站到了世界泵车制造领域的最前沿,从技术的跟随者变成了开拓者!”湖南山河智能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是工程装备制造业激烈竞争中胜出的一匹“小骏马”。董事长何清华在创业之初就提出“科教兴产业,产业兴科教”的宗旨。“靠‘抄作业过日子、技术上依附别人、自主创新不强的‘世界工厂,最终必定会成为‘泥脚巨人。”
技术创新贵在立足自身实际,与国外同行优势对接
4月5日,在长沙山河职能产业园现场,一台标有山河智能“SUNWARD”醒目标志的“小个头”装载机展示了它的神奇本领。“这台我们自主研发的挖掘装载机获得了世界三大工业设计奖之一的美国‘IDSA国际设计优秀奖,填补了国内在此奖项上的空白。”山河智能董事长何清华自豪地说。
中联重科在引进国外技术的基础上,注重消化、吸收、再创新,特别提出“高位嫁接,二次创新”。公司凭借基础研究和技术储备优势,实现了“产业科技化,科技产业化”。公司还通过在英、德等发达国家建立研发机构和信息网络,把国外同行专家“请进来”等方式,把握国际技术发展动向。“中国工程机械企业尽管创新路径不尽相同,但他们能立足自身实际、与国外同行优势对接,能在各自的领域标新立异,从而拥有了自己的拳头产品。”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副秘书长江琳说。
资金和人才是技术创新的“两翼”,企业要腾飞缺一不可
“科研投入绝不能小气,越是在市场看好的情况下,越有必要加大技术创新的资金投入。”这是记者在采访中听到的最多的话。据了解,徐工集团、三工集团、山河智能、山推等企业近年来的研发投入都占到销售收入5%左右,中联重科、山河智能2007年的研发投入更是达到7%。
“工程机械企业的发展再次证明了一个道理:资金和人才是企业技术创新的‘两翼,企业要腾飞缺一不可。”中国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副主任艾丰说。
有益的启示:搞现代化不能仅仅依靠进口,就是“进口”也要改造,核心在于“自主创新”,专利是自己的、品牌是自己的,……那样,才称得起现代化。
创新得有人才,得有杰出人才,得有像钱学森那样的人才,这种人才从那里来?从教育来,因此,自主创新又回到原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