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课堂上科学精巧的提问

2015-05-30 02:02刘颖
关键词:埃及教材思维

刘颖

【摘要】地理课教学中课堂提问是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习效率的重要环节,本文就课堂提问的一些观点从几个方面做了简单的阐述: 抓住学生求知的兴趣点提问,方式新颖准确切入、结合实际激发趣味,梯度设问增加层次。抓住知识的链接点提问,抓住问题的卡壳处提问。

【关键词】地理课堂教学 提问艺术 知识的链接点 抓住问题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9-0141-01

课堂提问是一门艺术,如果提问的质量不高、深度不够就会影响教学效果,进而会导致学生思维发展的滞后。一个精心提炼的高质量问题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可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由于学生对学习缺乏主动性,在学习中很少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所以教师在必要的时候巧妙设置疑点是教学过程中一项必要举措,同时教师要注重课堂提问的时机、方式、技巧和能力层次。

一、抓住学生求知的兴趣点提问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所谓兴趣点,就是能够激发学生兴趣,集中学生注意力,促进学生 理解的知识点。兴趣能有效地诱发学生思维,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善于思考,乐于思考。提问的方式不拘一格,教师要善于把握教学内容和学生的情绪波动状态,在适当的时间、适当的位置,需求时机最佳时提问,从而激发学生的情趣、启发学生的思维、增强教学的有效性。有些教师在问题的设计上时间选择不当,最后既浪费时间,又耗费精力,还不能完成教学目标。同时,不在恰当之处提问也可能使教学有效性大打折扣,导致教学重、难点不突出。比如:在讲述自然灾害时,播放一段地震灾害片段,当学生正被短片中的灾害震撼时,教师突然暂停影片,向学生发问“印度尼西亚为什么是多地震国家?”此时,时间的选择让学生反感,问题的设问之处也有悖教学内容,此次的教学重点在于自然灾害给人类带来哪些危害。所以,教师应当在学生思维发生断裂或者感到迷惑时这样的关键点进行提问,让学生积极思考,寻求答案的学习过程,可以开拓学生的创造性思 维。以求“柳暗花明又一村”。

二、方式新颖准确切入

在问题设置之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问题的构思源于教材、高于教材,问题的揭露要活跃气氛。要使得提问达到预期目的,教师必须在课前做好充足准备,全面、准确地把握教材,对教材内容进行归纳、筛选,探究教学的重难点,设置问题,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提问的角度要力求新颖有趣,避免“旧瓶装新酒”。在问题既定的情况下,提问的方式越是新颖便越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后,才有可能使得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要做到提问的方式有新颖感、趣味感,最好是要找到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作为切入点。例如在学习“农业区位因素”时,可以选取常熟的葡萄产业作为问题的背景资料,针对常熟近几年葡萄种植面积不断扩大,让学生用所学的知识评价葡萄产业发展的原因以及进一步发展的方向。再比如笔者在讲授“大规模的海水运动”一课时,首先向学生介绍了“鸭子舰队历险记”,激起学生的兴趣。“玩具鸭是在太平洋北部海域落入海中,它们是怎样到达太平洋南部海域,甚至到达了大西洋的呢?”当教师把这个问题抛向学生时,学生已经迫不及待地开始想探索新知识了。

三、结合实际激发趣味

只有将知识融入实际生活,使得知识学有所用,才能显示知识的价值。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问题要因人而异,将课堂学习与生活经验有效结合在一起。如讲解环境污染问题时,可以从身边某一条被污染的河流入手,从学生的生活为出发点设计问题,将纯理论知识变为有依据、可触摸的真实事件。同样,在提问的过程中,如果教师只关注对列举河流比较熟悉的学生产生关注,而忽视了其他学生,则会使部分学生学习积极性受挫。所以,教师也要结合实际,因材施教,对不同类型的学生提出不同问题,让教育面向全体学生。针对“河流被污染的真实原因”、“河流以前与现在的区别”、“治理污染一般的步骤”等问题进行分类,针对现实问题可以让熟知河流情况的学生作答,针对一些治理类的纯理论问题,可以让其他学生回答,结合学习的实际情况,因人而问。让全体学生都感到被关注,针对具体问题,让所有学生都感受到自己是参与的一员。

四、梯度设问增加层次

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难易适中,要层层深入,让学生有种“跳一跳,够得着”的感觉。如果设置的问题过于简单,学生只要翻翻课本就可以解答,缺乏思考价值,便起不到训练思维能力的作用,如果问题设置的起点过高,学生回答不出,长时间下去,学生的信心和学习的积极性便会受挫,因此,教师设计问题是一门艺术,要准确拿捏问题的难易程度。笔者认为,问题的设计要遵循以下原则: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简到繁。随着问题的难度层层深入,学生不仅会因为正确作答而产生成功的喜悦,更是会由于问题的层层引导,作答出困难的问题,从而激发思考和探究新知识的欲望。针对同一个问题,不同的设问方式取得的效果往往大相径庭。针对课堂提问,教师要做到从“问题设计”,到“何时何处设问”,再到“提问方式”,最后到“归结提问”,每个步骤步步为营。做到结合实际、符合学生认知的规律,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以完成教学目标

五、抓住知识的链接点提问

在知识的链接点上,进行提问的启发点,能使学生的思维在 旧知识的固定点 新知识的伸长点 上有序展开,促进良好知识结构的形成。 例如,在讲《世界地理》 中来概况 一节中的交通之前,可提出这样的问题, 看图找出亚欧大陆桥的起止点,看这两个起止点各濒临什么海洋? 兴隆镇人去中亚怎么走?古代的 丝绸之路 怎样经过中亚东? 通过这一连串问题,激发了学生探求问题的热情,即复习了旧知识, 又在大脑中形成了新的知识体系。

六、抓住问题的卡壳处提问

抓住学生回答问题的卡壳处采用降低起点,放低难度、变换角 度、巧妙引过渡等方法,不仅可以使学生找到思维的落脚点,而且可以使其茅塞顿开,思维流畅。 例如,在进行埃及 一节的教学时,如果一开始就向学生提问,苏伊士运河对埃及的经 济发展起了什么作用?学生就会 “卡壳” ,为此,可先让学生读“读一读”栏目 金字塔之国 ,通过金字塔的高大雄壮,激发起学生对金字塔之国的问题的求知欲望,自然地导入阅读,为了将学生的牵引到尼罗河的赠礼这一重点内容。可从纬度位置的角度,设计下面的问题: 埃及位于世界的哪儿?北回归线从埃及的南部穿过,气候炎热干燥,全境90%以上的是沙漠,是什么自然条件使得埃及曾拥有灿烂的文化,成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呢? 学生在教师的点拨下,迅速阅读课文尼罗河的赠礼 ,并以一种急不可耐的劲头探寻问题的答案。在这一重点问题突破后,紧接着又依次提出: 埃及的发展与尼罗河的关系密切,19 世纪中叶苏伊士运河开通对埃及的发展又产生了哪些影响?埃及近些年来发展状况如何?在因地制宜开发利用本国各种资源的过程中形成了哪些经济支柱?哪些经验值得我们国家在发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借鉴? 将学生的思路逐渐引导到 苏伊士运河和埃及的重要经济支柱 两部分内容的教学上,这些贯穿人地关系的线索,在过渡处设计的 问题不仅使教材各标题内容得到了自然的衔接,而且一步步诱导着 学生的思路,不是简单地去记忆教材内容,而是借助于教材努力发展 探究的能力,使全体学生思维的深刻、灵活性、创造性都得到良好的训练和发展。

总之,课堂提问是一门艺术,只有掌握了它,才能更好的为地理课教学服务,才能有效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猜你喜欢
埃及教材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Hide-and-seek for Halloween万圣节捉迷藏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埃及艳后(外二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