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文体学视角看网络用语中的语音偏离现象

2015-05-30 01:30徐丽娜
校园英语·上旬 2015年9期
关键词:偏离文体学

徐丽娜

【摘要】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已经加入到以网络为媒介的交流活动中,网络用语以其开放性、包容性、诙谐性和便利性等特点吸引了世界各地和各行各业的人的参与。由于网络语言特殊的文体风格,使得不熟悉这种网络交流活动的参与者不能成功的进行交际。因此,本文将采用文体学的方法,对网络语言进行较为系统的分析,力图展示网络语言独特的文体风格,使网络交际活动的参与者了解并学会使用它的文体特点,从而成功的进行网际交流。

【关键词】文体学 网络用语 偏离

一、网络文体学的研究背景

网络语言简称为“网语”,是利用计算机在网络交流中所使用的新兴的媒体语言形式。网络语言的产生是由于网络语境和社会文化的要求,它是虚拟世界的信息符号,与现实生活中的语言是两种不同的话语体系。在现实生活中,人们除了用语言来交流还可以借助于非语言交际。而在网络上,唯一依靠的就是语言交际,语言的功能被网络发挥到了极致。网络文体一般形式自由,特点鲜明。目前已经有不少学者从不同角度对网络文体进行研究。比如:曲彦斌和李阳的《网络语言问题规范的语用学研究》,柴磊的《网络语言的文体特征及其成因探析》,鲁丽娟的《幽默类手机短信的文体学分析》等。

二、文体学中的偏离概念

语言偏离现象是英语文体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刚开始多用于文学作品,尤其是诗歌方面的探索与研究。英国语言学家利奇和韩礼德都在语言偏离方面有所建树。利奇使用“deviation”来描述偏离,而韩礼德则选用“prominence(突出)”来描述同一概念。无论是偏离还是突出其实都是指突破常规的语言现象。利奇(Geoffrey.Leech)将偏离现象划分为:词汇偏离、语音偏离、书写偏离、语义偏离、方言偏离、语域偏离以及历史时代变迁偏离。偏离的概念不仅仅适用于诗歌这一文学体裁,偏离的情况在广告、新闻报道、谚语和谜语中都不罕见

三、网络流行语的语音偏离

网络语言与其他语言和文本相比,有着其自身独特的文体风格。而这种风格是与常规语言相背离的,这种现象在文体学中被称为“偏离(deviation)”。“偏离”在文体学中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与“常规(norm)”对立,又称为“变异”。文体学中最有影响力的观点就是文体风格产生于偏离常规的变异。网络语言正是借助于偏离的力量使其语言充满着新意与个性,且符合网民的心理需求。考虑到“deviation”较之“prominence”更能强调语言的怪异性偏离性,所以本文倾向于选用利奇对偏离的划分方式,主要语音这方面对网络流行语进行解读与分析。 语音偏离是指说话者利用语言的同音与谐音的特点,赋予原有词汇不太相同的发音。因为此种表达发音虽然在某种程度上类似原有的发音,可微弱的区分度仍然足够刺激听者的神经,使之注意力加倍集中。网络流行语,正是利用语言语音的变化,营造出独特的含义,达到丰富且幽默诙谐的效果。语言作为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同音异义、一音多义、异音同义等现象构成了音义结合的复杂性和灵活性。在网络语言中体现的语音偏离可分为三类:谐音、合音和外来音译。

1.谐音。谐音就是用同音或者近音字来代替本字,从而创造一种诙谐幽默的语境。如:“麻麻”的意思是“妈妈”,取用妈妈的谐音,达到一种比妈妈二字更为肉麻,亲昵的语言表达效果。“鸭梨山大”,“鸭梨”是“压力”的谐音。“鸭梨山大”即为压力很大的意思。谐音也是网络语言中常用的修辞手法。由于汉语的同音词、近音词较多,所以为谐音的形成提供方便。谐音利用汉语字词的语音条件,依靠声音和意义之间的联系造成一语双关,使一个词语同时关顾两种不同事物,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有意使话生出“言外之意”,“弦外之音”。

2.合音。合音是指合两字之音急读而成一音。主要是受方音的影响,将两个字的音合在一起,用一个表合音的字代替旧词语中的原字。例如:表(biao)表示不要的意思。表酱紫(biao jiangzi)的意思是不要这个样子。还有近年流行的“不造”就是“不知道”的合音。

四、外来音译

音译词是语音、意义完全借自外语的词,也是外语词成为本族词的定型过程中的初级形式。它与外语的关系更密切,一定程度上不太容易被本民族的人接受。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发展,大量的英语词进入汉语。再加上汉语中的同音异形字较多,这就决定了音译词形体的不固定性,于是,网络语言中出现了许多形体不一的音译词。

例如:“图样”意思是从英文的too young音译过来的,表示太年轻的意思。“图森破”,发音跟英文too simple相近,表示太简单的意思。“那一捂”,跟英文navie发音近似,表示中文天真的意思。

五、结语

除音频和视频外,网络中的交流几乎全部通过文字进行。书面文字还承担了口语的功能。由于网络交流中时间和空间的二元脱离,在日常口语交流中起辅助作用的体态、表情和语气等无法发挥作用。所以对网络用语的研究有助于互联网时代交流更顺利的进行,值得大家探讨。

参考文献:

[1]Geoffrey N.Leech:Semantics[M].Harmondsworth: Penguin,1974.

[2]王佐良,丁往道.文体学引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

[3]鲁丽娟.幽默类手机短信的文体学分析[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0(5).

猜你喜欢
偏离文体学
文体学的学科特点和发展趋势研究
《语料库翻译文体学》评介
供给侧改革背景下金融支持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研究
从文体学视角研究英诗《为国捐躯》的反战主题
解读《西游记之孙悟空三打白骨精》
英文诗歌中的偏离与连贯
近期认知研究对戏剧文体学的启示
佛典譬喻经语篇衔接方式的文体学考察
论韵律文体学的基本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