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一丽
摘 要:设计艺术产品因具有功能与美观并存的特性,越来越受到当代人们的喜爱。然而在当代设计艺术类教学中美育教学却严重缺乏,设计艺术类学生的审美观也存在严重的问题,他们片面追求标新立异的设计理念导致各种扭曲、庸俗、无法带给人美感的作品问世。鉴于此,本文从多方面、深层次挖掘这种问题产生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相关解决办法。
关键词:设计艺术;人才培养;美育;改善措施
美育,又称美感教育。即通过培养人们认识美、体验美、感受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从而使人们具有美的理想、美的情操、美的品格和美的素养。在当代中国教育中,将美学原则渗透到学科教学中的思想受到了幼儿阶段、小学阶段、中学阶段以及大学阶段诸多学科的重视,对于美育的教学研究层出不穷,然而在美育最应该受到重视的设计艺术类人才教育中,美育却被广泛地忽视了。
1 设计艺术类人才培养中美育的重要性
设计艺术是实用艺术,是将艺术的形式美感应用于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实物设计中,使之不但具有实用功能,还具有审美功能。它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包括人的衣、食、住、行、用的各个方面,已经成为人造物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物质产品批量生产、物流傳播迅速的今天,一个良好的设计师甚至可以左右小到一个群体,大到整个社会的审美情趣及生活品质,设计师在完成自身作品的同时,也在向他的周围发散着以他的设计思想为主导的精神内涵,这些影响,从个体上看是渺小的,长久以往,会形成一股洪流,导引社会的发展。[1]
2 当前设计艺术类人才美育培养存在的问题
(1)扭曲的设计艺术教育环境。近年来,艺术类高考生每年动辄就有几百万,但这庞然大军中,真正喜爱艺术的人却寥寥无几,很大部分学生是出自于直接或间接对本科学历的渴望。艺考热带动了艺术类专业办学热情,越来越多的综合院校、独立院校开始招收艺术生,而没有历史的积淀、没有对艺术教育特点充分的认知,一味地跟随考生数量增加招生人数,一个教学班级安排五六十人甚至近百人,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下,学校更像是一个工厂,批量化生产无个性、无思想、无自主意识的设计人员。甚至更有学校因多方面利益过分压缩总课时量,为了保证最基本的设计技能的掌握,设计美学等美育理论知识课程成了牺牲品,在紧凑的课时制约下,美学课程的讲析多停留在一种较浅的层次,造成学生美育知识严重缺失。
(2)设计艺术类课程教学中美育观念薄弱。设计艺术自产生以来就与“新颖”、“有创意”等词汇联系在一起,多年来层出不穷的设计物品丰富了人们的生活,获得了人们的青睐,再加上当代人追求迥异的个性需求,所以一件设计作品有无创意成了其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志之一。在这样的社会潮流下,多数教师的设计教育思想也发生了改变,在鼓励学生进行创意设计的同时,逐渐的偏向于重设计形式、重技术,对学生消极和扭曲的设计理念不但不予反对,反而认为这是对学生自主创意的尊重,这种类似宽松实际“无为而治”的教育理念传递给学生一种错误的信号,即“只要与他人不同的就是优秀的”。美育思想的缺乏使得设计艺术的教学变成了简单的理论知识和技法、技巧的传授,片面追求标新立异的设计理念导致各种扭曲、庸俗、无法带给人美感的作品问世。
(3)审美观紊乱的现代大学生。在混乱的网络知识下成长的学生,加上教师对消极观念设计思路的忽视,一些反设计、反人类、反生活、反三观的设计被学生们津津乐道,更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搞不清楚设计与艺术的区别,做设计时完全依照个人爱恶,没有认识到一个合格的设计师在设计活动中应该扮演次要的角色。更多的设计艺术类学生认为大众化的设计即是流行设计,认为小众化的设计即是前卫设计,设计作品停留在哗众取宠的层次上,缺乏设计高度和审美高度,更没有意识到设计师的社会责任。
3 改善设计艺术人才美育培养的措施
(1)提高艺术类学校对美育重视力度、改善设计艺术生存环境。设计艺术教育是精英教育,是有强烈爱好和天赋的学生经过层层选拔,再进行严格的专业学习和技术训练,进而生产能够带给人方便、舒适,并能够陶冶大众情操的生存用品,他们身上背负的社会责任是先天性的。因此,每一个开设设计艺术的学院要端正办学态度,严肃教学过程,减少盲目扩招,缩小班级人数,提高教学质量;而每一个要学习艺术设计的学生和家长则要转变报考的功利性,修正个人学习态度,理性的认清大学学历的光环和假象。只有从这些根源出发,扭转目前设计艺术生存环境存在的各种思想意识问题,才能保证美育在设计艺术教育实际的教学中彻底贯彻下去。
(2)从美育的角度实施设计艺术教学。首先,设计艺术类教师应提高个人美育认知,仔细研读古今中外优秀的工艺设计作品和设计理念,特别是中国传统设计思维之“道和器、理和欲、义和利、形上形下”等,将其寓于课堂之中,按照美育的要求来选择知识和技能教学内容,查找优秀、积极、正面的教学案例呈献给学生,使学生在美的享受中接受教育,在不知不觉中受到高尚健康的美育情感熏陶。例如,在基础课程平面构成中,对于“对称”一词的解释除了基本的意义和概念之外,可以将一些经典案例的建筑如印度的泰姬陵、法国的凯旋门、北京的天坛等展示出来细致解读对称所产生的美感,从而加深学生的认知。其次,设计艺术类教师在指导学生设计创作时,要时刻以真善美的思想严格控制学生作品设计的方向,任何时候不能以“个性设计”、“自由发展”等理由默许学生设计缺乏美感或者带有反动情绪、消极情绪的作品,并要善于利用对比的手法使学生懂得真正的美。例如,在《传统纹样》课程教授中,让学生根据个人兴趣分课题收集国内外最为经典的传统纹样,然后从审美构成的角度分析其纹样的特征与优势,同时寻找现代的一些消极纹样设计,通过讨论、分析、对比、总结等教学手段使学生在具体学习中认识美、感受美、辨别美,从而获得创造美的能力。
(3)学生审美意识的主动性培养。对未来的设计艺术家——如今的设计艺术生来说,除了认真接受课堂美学教育和广泛参与各种美育活动之外,更要利用一切机会主动培养个人的审美意识。这种审美意识不仅仅包括构成形式上的美,更包括美化人类心灵、促进人类身心愉悦的美,它甚至包括自然美、社会美以及伦理道德美。伦理观念在我国传统造物思维中一直是工匠自觉遵守的设计理念,我国传统哲学思想追求“天人合一”、“寄物喻人”的人、自然、物和谐交融的境界,强调建立“厚德载物”的理想道德人格,[2]让设计作品同时具有实用、装饰和教化使用者心灵的功能,这也是中国传统艺术长盛不衰的留存之道。设计艺术生应充分重视中国传统艺术中的审美观念,主动学习其精华为个人设计所用。
4 结语
艺术教育不等于美育,只有将美育的观念深深地植入每一个设计艺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内心,未来的设计艺术师才能创造出更多更美好的事物。美育是一项艰巨而繁重、需要长期不断进行的工作,但它对设计艺术者和现代社会的发展具有无与伦比的价值与意义,相信当代设计艺术的教学必将走向美育的发展之路,在新的历史时期与时俱进取得辉煌的成就。
参考文献:
[1] 郑晓莹.简论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师的责任[J].公共科学,2013(4):161.
[2] 王楠.理念 意识 技能——浅谈设计伦理教育[J].装饰,2010(9):108-109.
[3] 孙红阳.探讨汉字在艺术设计中的审美特性[J].包装工程,201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