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小天地 教学大舞台

2015-05-30 23:34门素英孙艳丽
关键词:楚王晏子小蝌蚪

门素英 孙艳丽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9-0153-01

“认识了课堂,才算真正理解了教育;改变了课堂,才算真正落实了新课程!”课堂教学作为教学方式在我国已有近百年的历史,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如何在课堂教学中真正落实新课程的理念,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将是一个探索不尽的命题。尤其是课堂上学生的表现出人意料,学生喜欢发表自己的见解,有话就说,要让小小的课堂成为他们“大显身手”的舞台。

一、赏识学生的随意“插嘴”

在四年级的活动课上有位老师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 “鸡兔共有16个头,44只脚,问鸡兔各有多少只?” 当老师按照教材上的方法逐步进行讲解时,班上的“调皮鬼”小声嘀咕了:“这样想太复杂了,把每只兔子都砍掉两只脚,每只鸡都砍掉一只脚不就得了。”细心的老师没有呵斥他的“插嘴”,而是让他立即走上讲台给大家解释:“鸡和兔共有44只脚,每只兔子砍去两只脚,每只鸡砍去一只脚,44只脚就少了一半即22只脚。这22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16(和头对应),是鸡的只数,另一部分是兔子的只数:22-16=6(只)。”多有创意的见解啊!一石激起千层浪,老师顺水推舟,干脆改变了原来的教学计划,来个小组讨论。结果,下课时,共有三种方法在大家的赞叹声中被公认为“奇思妙想”。

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究竟是什么样的?较之以往的课堂教学,它在发生着怎样的变化?或许,从上面的课堂教学剪影中,我们可以触摸到一些正在发生着变化的因素。比如说,将学生视为学习的主体、尊重他们的“奇思妙想”;关注学生的兴奋点,由此激发学生“我要学”的热情;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思考探究能力等等。

二、大胆质疑探究新奥妙

其实,对于对话、生成、自主、体验、探究等这些词语,很多教师并不陌生。但要细究它们的内涵,大家就不一定都能准确地说出一二了。这些词语本身凝聚的就是新课程所要构建的一些新课堂理念,但是如何深入理解这些理念并将其转化为课堂教学形态,可就是对每一位一线教师的挑战了。

学习了《小蝌蚪找妈妈》一课后,孩子们兴趣盎然地要自己养蝌蚪,亲眼看看蝌蚪变青蛙的经过。结果,孩子们通过观察,得出这样的结论──—癞蛤蟆和青蛙的蝌蚪是不一样的。癞蛤蟆的小蝌蚪身体椭圆形,尾巴比较短,全身油黑发亮,尾巴颜色较浅,它们喜欢聚集在一起游动;青蛙的小蝌蚪身体呈圆形,尾巴很长,全身青灰色,有几道斑纹,它们不爱在一起游动,喜欢单独分散活动。根据这样的结论,孩子们对语文课本大胆质疑──—课文中的描述“大大的脑袋,黑灰色的身子,甩着长长的尾巴”是青蛙的小蝌蚪没错,但是课文配图中的小蝌蚪都是聚集在一起找妈妈的,而青蛙的小蝌蚪是喜欢独来独往的,看来插图还是有点问题。瞧,一旦孩子们的求知欲望被激活,学习的劲头也就更足了。而只有孩子们真正拨动了自己的心灵之弦,我们的课堂才会产生一种理想的甚至意想不到的境界──—超越课堂,超越学习,变学习为一种鲜活的生活。

三、在阅读中丰富学生的积累

新课标要求,在阅读中“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因为,语言材料积累的多寡,是语文素养高下的重要指标。

下面是一位老师的一段实录:

师:这位同学说得太好了,条条都在理,他可真了解晏子。其实,在原文里头,晏子说了句很简单的古文,在补充教材里,找到了没有?

生: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

师:这是句典故,孩子们快快背进脑瓜里,看看谁将来也能用上这句话,这句话可大有说法。快快背一下。

生:背。

师:继续谈,谁来读?

生:“楚王瞅了他一眼,冷笑一声,说:“难道齐国没有人了吗?”晏子严肃地回答:“这是什么话?我国首都临淄住满了人。大伙儿把袖子举起来,就是一片云;大伙儿甩一把汗,就是一阵雨;街上的行人肩膀擦着肩膀,脚尖碰着脚跟。大王怎么说齐国没有人呢?”在补充教材里,也有这样一句,是“晏子对曰:‘齐之临淄三百闾,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何为无人。”晏子用简短的语言,直接就把齐国的人多势众表现出来了,楚王看晏子身材矮小,来讽刺齐国没有人了,但是晏子如此一说,让楚王大吃一惊。晏子的话柔中带刚,刺中楚王的要害,让楚王无言以对。

师:真是太精彩了。第一个掌声送给你,是因为你读人家的文章,读人家的语言,能把别人的语言变成自己的语言,这就是一个运用语言的过程。第二个掌声送给你,是因为你刚才长篇大论,说晏子委婉地直指楚王的要害。后人在晏子说的这个简短的一句话里面找出了三个成语──

生:挥汗成雨,摩肩接踵,张袂成阴。

师:你是猜出来的还是联系着这句话想出来的?

生:是联系着这句话想出来的。

师:你看看他多会联想,我们来对号入座,“张袂成阴”的意思是?

生:“张袂成阴”的意思是大伙儿把袖子举起来,就是一片云。“摩肩接踵”的意思是街上的行人肩膀擦着肩膀,脚尖碰着脚跟。“挥汗成雨”就是大伙儿甩一把汗,就是一阵雨。

师:把这三个成语赶紧写下来,看谁一边写一边记在心里。(待学生写完。)来一起读一遍──

生读: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摩肩接踵,或者是比肩继踵。

师:大家说得好。他不光是语言简练,还用了什么方法说出来的?

生:用了比喻。

师:仅仅是比喻?

生:还用了夸张的手法。

师:和你一样,晏子的语文学得真好。用了夸张的方法,你说这个国家,哪里袖子举起来就能成一片云?但晏子就用这个方法一说,怎么着?

生:晏子这么一说,就让楚王觉得晏子他们国家的人真的十分多了。

师:所以说这晏子的语文学得真是太好了。刚才我们读了这么多晏子的话,请同学们总评晏子的口才给了你们什么样的印象?

生1:通过读晏子的对话,我知道了晏子的口才十分好,他足智多谋,能以口舌之战打败对手,是一个人中之人,才中之才。

生2:我认为晏子的口才绝了,他不仅能反驳了楚王,还四两拨千斤,借力打力,让楚王觉得自己很没面子。

生3:我想用一句话来说晏子的口才:“一人之辨,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

师:她和刚才一个同学一样,也利用补充教材里的话,用人家的话来点评晏子,你咋这么会学语文、用语文呀?我们不妨一起学着他,夸夸晏子的口才,那真叫──

生齐: “一人之辨,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

在以上的这段教学中,老师为学生提供了与文本水乳交融的补充教材。学生从被动地找补充教材的典故,到主动运用补充教材的警句来表达自己的想法;老师从将学生的视线引向补充教材,到融文本与补充教材于一炉的天衣无缝,使学生积累的语言进一步内化,并在运用中转化为自己的语言,从而发展了学生的语言能力。我们都知道,积累的途径有课内,有课外,往往,课内似乎就是“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的就事论事,而这位老师为我们开了一扇窗,打通了课内课外积累的壁垒,为丰富学生的积淀播下了可喜的种子。

用新课程的新理念来“洗脑”固然重要,但是教学改革要改变的不只是传统的教学理论、教学观念,更重要的是,要改变教师们每天都在进行着的、习以为常的教学行为,这几乎等于要改变他们习惯了的生活方式。课堂上关注每个学生的课堂劳动量,真正做到动手、动口、动脑。学生在课堂上会小脸通红,小眼发光,小手直举,小嘴常开,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上力求书声朗朗,把听、说、读的训练真正落到实处。小小的课堂,每一个教学行为、每一个教学环节都承载着太过复杂的因素,需要大智慧的支持,才能使课堂小天地,变成教学的大舞台。

猜你喜欢
楚王晏子小蝌蚪
晏子不辱使命
楚王失弓新编
晏子使楚
小蝌蚪
小蝌蚪
楚王招贤
小蝌蚪
晏子使楚
楚王围宋(下)
晏子辞退高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