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玉刚
【摘要】21世纪是以网络为基本特征的知识经济时代,以计算机为代表的多媒体技术已逐渐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尤其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教育技术,是对传统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以及学习方式的一种挑战,是教学改革一次质的飞跃。因为它从根本上激发教与学的兴趣,将抽象化为具体、将枯燥变为生动,可极大地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课堂教学不再只是单纯地传道授业,已经完全转变成培养新世纪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为目标。这就为学校以及教师提出了一个崭新的课题,课堂教学必须实现信息现代化进课堂。这样能让学生在全新的感知中获得新知,在审美感知中发散思维,在动态的熏陶中发展语文能力,提高语文素养,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文字的情感。在语文教学中,教师有效地运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广泛的学习资源和浓郁的学习环境,不但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信息量,而且还实现了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多媒体教育技术为语文课堂教学改革提供了物质保障,为教育教学改革带来了新的契机,给教育领域注入了新的活力。
【关键词】信息 技术 语文 教学 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9-0123-01
随着科学的发展,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学科的整合是必然的。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教学质量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能深化语文课堂教学,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学习能力人才的有效方法,是提高教学效率的根本途径。我们应该自觉地把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有机地整合到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首先,教师在教学中的示范作用无论是在多媒体技术教学还是在传统教学中都不可缺少,教师对信息技术的应用,对知识和信息的获取方式、手段等无疑都会对学生产生极大的影响,使学生在现代信息技术的理解和应用上能得到很好的熏陶和教育,增强其在各方面发展的信心和动力。
其次,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自己动手,运用多媒体技术将自己的活动信息以幻灯片、电子图书、个人网页的形式展现出来,亲身地实践了一次信息技术在学习中的运用。
一、通过运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学习兴趣在学生活动中起着巨大的推动,它不断地推动学生去探索新的知识领域,挖掘新的知识潜能。它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活跃思维,让学生尽快产生更高水平的思维活跃状态。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充分利用多种感官传递学习资源,有利于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吸收和消化。中小学生正处于天真梦幻的年代,好奇心极强,喜爱艳丽和动态的景物。在语文课堂教学时,作为老师,我们应该根据教学内容,选用适当课件激发学生学习祖国文字的兴趣。使学生由厌学、苦学变为好学、乐学。真正实现寓教于乐的理念。学生对所学的内容感兴趣,学习的积极性就会明显提高,学生也就乐于接受,正所谓“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而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使教学过程呈现出情景交融、声情并茂、生动活泼的情景,不仅为学生提供认知和感知的材料,而且可以在学习中给课堂注入新的活力,把学生的兴趣完全激发出来,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保持高昂的学习情绪。如教学《春雨的色彩》一文时,教师可以在课堂开始时利用信息技术给学生展示一幅幅优美的春天风光同时配上一段《春天在哪里》的音乐,或者播放一段孩子们早春春游时的录像,学生会快就会融合到画面和音乐中,情不自禁地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展开想像,水到渠成地进入课文的学习。又比如:在执教《开国大典》一文的时,教师可以在新课伊始,用课件将情景链接到开国大典的宏伟壮观场面,放映相关的中华民族英雄儿女面对压迫、侵略、同仇敌忾的片段,结合画面相机讲解一些与之相关的重大历史事件,激发学生爱国欲望,仿佛自己就是当年的一员爱国志士,渲染身临其境的感受。这样不仅使学生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同时还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了爱国主义教育。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可见,教师在课堂上借助信息技术手段,为学生的学习创设出一个最佳的学习氛围,也是极为必要和重要的。
二、利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
现代信息技术的最大特点就是趣味性,他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有着极高的价值。信息技术有以下几种表达方式:动画、图像、解说、文字、音乐等。教师恰当的利用信息技术的多种信息,能使学生及时地观其境、闻其声,使学生触景生情,更准、更深地把握教学重点、难点。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该力争每篇课文都能做课件,充分利用资源平台激发学生练笔的欲望。
例如《草原》一文的最后一句话:“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夕阳。”这是全文的灵魂,也是中心所在。怎样才能让学生展开想象,具体写出这两句诗所描绘的情境呢?一位执教老师是这样做的:课前她先下载剪辑一些草原风光的美丽画面,还有另外一些画面,那就是身穿蒙汉服装的人,这些人或坐或站,或抱或握手,或流泪或深情交谈,恰当地配上音乐《陪你一起看草原》,播放给学生。学生的思绪很快就随着画面进入草原,仿佛自己也成了其中的一员,这时在让学生说说这两句话的意思,学生感觉是那么的容易。在学习、体会蒙古族人民热情好客的内容之后,顺其自然导出了这两句诗,并用PPT出示了图片和诗句。理解了诗句的意思,学生的思绪仍沉浸在画面中久久地不肯离去,,老师相机鼓励学生展开想象:“我们和蒙古族主人是怎么话别的?大家可能说了什么?说话时的动作、表情会是怎样?”让学生直至在细节处表现出“蒙汉情深何忍别”的意境。学生插上了想象的翅膀,思维更活跃了。这样,他们在现代信息技术媒体创设的情境中充分展开想象,使蓄积已久的情感得到了完全的释放。孩子们在语言与思维的碰撞中,畅想着草原的无限风景、品读着课文语言美的同时,思想感情油然而生,教学内容水到渠成地圆满完成了。
三、运用信息技术,拓展学生的视野。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开发语文学习资源,扩大课外延伸,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增大学生的阅读量,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语文学科几乎涵盖了其他学科,是一个信息量极大的学科。有人说,语文外延相当于生活的外延。是的,语文课堂就是生活篇章,生活处处皆是语文。运用信息技术能很好地处理这两者之间的关系,一篇语文课文的课内学习结束后,课外延伸拓展也非常重要,它是一种有效的完善和补充。农村中小学当前还没有实现班班通网络,孩子们的家里也没有完全实现网络化,学生大部分不能上网查找资料。为此,在课后,教师可以利用时间上网帮学生们查找课外补充的学习材料,按时分放给学生,让学生在阅读欣赏的同时更加充实课内的学习内容。如在教学《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时,为了理解作者对西沙群岛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教师可以设计如下的课外活动,让学生自主选择。
1、搜集描写祖国风光的诗句、谚语、歇后语等。
2、画一幅美丽、富饶的西沙群岛的图画。
3、用自己的话写一写自己心中的西沙群岛。
4、继续搜集有关西沙群岛的信息。
学生在课外拓展延伸中尽情地展示自己的探索成果。这样的交流,不但有效地拓展了孩子们探究的空间,而且适时地放飞了学生的思想,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知识面得到了拓宽,潜移默化地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总之,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必将有效推动学生语文素养和教师在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的素质提高。语文教学也改变了以往“一支粉笔一张嘴,一块黑板一本书”的传统教学模式。信息技术的运用为高效课堂的构建架起了桥梁,让语文课堂教学灵动起来,充满诗情画意。成为落实课堂的三维目标的强化剂,给当今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为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发挥学生潜能播种新的梦想。你听,信息技术迈着稳健的脚步步入课堂,孩子们快乐地徜徉在学海里,吮吸着、幸福着……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课程标准》;
[2]《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3]《现代教育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