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萍 陈勇
【摘 要】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高尿酸血症及痛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50例高尿酸血症及痛风患者,将其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使用西医方法进行治疗,治疗组使用中西医结合方法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0%,显著高于对照组75.0% (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尿酸水平均明显降低;治疗组治疗前后对比,血清甘油三酯、总胆固醇水平均明显改善,且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方法对于高尿酸血症及痛风患者具有较为明显的治疗效果,可明显改善患者血尿酸含量,避免其肾功能受损。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高尿酸血症;痛风
【中图分类号】R259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5)17-0072-02
人体内每天均可产生一定量的尿酸,同时也有相等水平的尿酸排出体外,以达到平衡。若体内酸碱失衡,尿酸浓度上升可导致高尿酸血症出现,进而导致痛风急性关节炎反复发作、痛风石堆积、慢性关节炎及关节畸形,严重者可引发间质性肾炎、尿酸性肾结石甚至肾功能衰竭等。患者早期常无明显临床症状,后期可并发各类代谢综合症,加重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1]。临床上对于高尿酸血症的治疗方法较多,常用方法为降低尿酸。但高尿酸血症患者常存在肾功能受损的情况,单纯的降尿酸反而会进一步加重其肾脏负担,使病情更加严重。笔者选取25例痛风关节炎及高尿酸血症患者,对其实施中西医结合方法进行治疗,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收治的50例高尿酸血症及痛风患者。诊断标准[2]:①血清标本、尿酸酶法检测血尿酸,男性血尿酸浓度>420μmol/L , 女性血尿酸浓度> 350μmol/L;②临床上伴或不伴痛风等症状;③实验室检测复查≥2次。将50例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25例,其中男性22例,女性3例,年龄32~69岁,平均年龄(43.5±4.8)岁,病程3个月至12年,平均病程(7.3±5.2)年;对照组25例,其中男性23例,女性2例;年龄32~72岁,平均年龄(44.1±4.9)岁,病程3个月至11年,平均病程(6.9±5.8)年。两组患者上述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基础治疗:两组患者均加强饮食控制,禁止食用高嘌呤食物,适当参加体育锻炼;伴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病患者均继续原方案治疗;尿pH值低于5.5 者需使用小苏打1.0g,3次/d,持续30d。对照组在基础治疗的同时使用苯溴马隆(昆山龙灯瑞迪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10790),50mg/次,1次/d,持续使用30d。治疗组在基础治疗的同时服用中药,药物组成:土茯苓、萆薢各15g、薏苡仁、益母草、金钱草、车前子、丹参、黄芪各10g、大黄、甘草各5g,水煎2次后充分混合,取汁约400ml,早晚各1次,持续服用30d。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血尿酸(SUA)、TC、TG水平。
1.4 疗效标准[3] 显效:无痛风症状,SUA水平正常,无痛风石;有效:痛风症状缓解,发作次数明显下降,SUA水平正常,痛风石较前明显减小;无效:未至有效标准。
1.5 统计方法 本次研究数据均使用SPSS 19.0软件统计,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使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6.0%,高于对照组的76.0%。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对比,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TG、TC及SUA水平变化比较 治疗后两组患者sUA水平均明显降低,治疗组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TG、TC水平均降低,治疗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2。
2.3 不良反应 治疗组有1例患者出现胃肠道不适反应,自行好转;对照组有1例患者出现胃肠道不适反应,2例患者急性关节炎发作。
3 讨论
高尿酸血症是由于体内尿酸产物增加或排泄减少而引起的以少尿、无尿、尿毒症为临床特征的综合征,患者的血清尿酸钠浓度>420μmol/L。高尿酸血症患者若无尿酸结晶沉积于身体各处,就不会导致痛风。通常情况下,无症状的高尿酸血症无需进行治疗,但应寻找引发尿酸高的主要原因如利尿药、降压药、放化疗等,并判断患者是否合并肾病、血液病及糖尿病等[4-5]。
痛风患者就诊原因常为关节疼痛,其属于中医“痹证”范畴,而长期的痛风,可导致脏腑失调,尤以脾肾二脏清浊代谢紊乱为特征[6]。本研究中,治疗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进行治疗,方中的薏苡仁、土茯苓健脾祛湿;甘草健脾和中;萆薢利水胜湿;黄芪具有益气作用。诸药配伍,可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减少血尿酸,提高治疗效果[7-8]。本次研究结果显示,使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患者其治疗总有效率为96.0%,显著高于仅使用西医治疗的患者;两组患者治疗后TG、TC、SUA水平均明显改善,且治疗组效果更为明显。上述结果表明,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对于痛风及高尿酸血症患者具有较为明显的治疗效果,可有效改善痛风症状,降低肾脏受损可能,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另外,笔者认为高尿酸血症应以防治为主,SUA浓度越高,时间越长,则越易增加痛风及尿路结石的发生率。因此,日常生活饮食应避免高嘌呤、高热量,多摄入新鲜瓜果蔬菜,适当加强锻炼等。
参考文献
[1]吴猛军,刘书珍,项淑英,等.中西医结合治疗痛风性关节炎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急诊, 2012,21(7):1149-1150.
[2]Anker SD,Doehner W,Rauchhaus M,et al. Uric Acid and Survival in chronic Heart Failure-Validation and Application in Metabolic Functional and Hemodynamic Staging[J]. Circulation,2003,107: 1991-1997.
[3]于长志,许学猛,刘欣,等.青鹏软膏联合依托考昔治疗痛风患者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 20(33) : 4217-4218.
[4]文君,杨静.汤散结合治疗原发性痛风缓解期38 例[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0( 9) : 1111.
[5]李薇.中西医结合治疗高尿酸血症及痛风的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22(17):1845-1846.
[6]汪荣盛,何东仪. 浅谈痛风的中西医结合治疗[J].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1,31(04):465-465.
[7]邹晖,李晓杰,霍红,等.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合并无症状高尿酸血症的临床研究[J].中国中医药科技, 2013,20(03):226-227,229.
[8]周育栀,王小亮,谭鄂.中西医结合治疗高尿酸血症的临床观察[J]. 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0,12(06):62-63.
(收稿日期:2015.0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