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波 李欣阳
摘 要:公信力是指公众信任的力量,是媒体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日积月累而形成的一种宝贵的无形资产。公信力是电视新闻最有价值的内在品质,是一种被社会公众所信赖的内在力量,也是电视新闻在激烈市场竞争中制胜的关键因素。真实性是新闻的基础和灵魂,如何通过真实的新闻报道赢得广大受众的认可和信赖是新闻电视媒体重要的职责。本文从电视新闻报道的具体要求和内在规律出发,分析研究电视新闻报道存在的问题,揭示虚假电视新闻对社会产生的负面影响,并提出不断增强电视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全面提高电视新闻的公信力,更好地为广大受众服务,从而进一步促进电视新闻的发展壮大。
关键词:电视新闻;公信力;真实性
中图分类号:G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5)09-0049-03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文化广电事业全面进步,新型媒体不断涌现,尤其是在信息大爆炸时代的到来,我们随时可以从手机微信、互联网等新型媒体渠道获取大量的新闻信息,但是由于一些电视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滑坡、法律意识淡泊、网络谣言传播、虚假报道和新闻炒作等原因,使电视新闻报道的权威性、公正性受到一定影响,电视新闻的公信力受到损害,从而,使广大受众一时难以辨别真假,去伪存真,不知所措。尽管当下出现了互联网、微信等一些新型媒体竞相争宠,和一些虚假新闻、人为炒作,但电视新闻依旧是人们内心深处最值得信赖的新闻媒介,因此,如何更好地改进和增强电视新闻的真实性报道,提高电视新闻的社会公信力,更好地为社会各界和广大受众提供服务,是值得我们不断研究和思考的问题之一。
一、电视新闻公信力的概念及其特征
说起电视新闻公信力,就不得不提媒介公信力,这一概念由于使用时间较短,在我国目前还没有统一的界定。但是更多的学者从受众角度出发研究媒介公信力。郑保卫、唐远清《试论新闻传媒的公信力》中提到:新闻传媒的公信力是新闻传媒能够获得受众信任的能力,反映了新闻传媒以新闻报道为主体的信息产品被受众认可,信任乃至赞美的程度[1]。
由此可见,电视新闻公信力的核心特征是信任和信赖,而这种信任的主体是广大受众,是建立在广大受众对电视新闻信用体验的认定基础之上的[2],电视新闻有了广大受众的大力支持和广泛认可,其公信力就会不断提升,相反,离开了广大受众的支持和厚爱,电视新闻公信力就会不断下降。尤其是在今天,各种新闻媒介竞争的实质就是对广大受众的竞争,媒介是信息传播的主体,同时也是媒介公信力的评价主体[3]。
虽然,我国电视新闻的公信力得到了广大受众的充分信赖和认可,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一方面,由于目前发展电视新闻的大环境在不断发生新的变化,尤其是近几年,各种新型传播媒介以方便快捷的显著特点,迅速传播着内容丰富、形式多樣的信息,甚至将一些未经证实的虚假信息通过手机和互联网进行快速传播,从而对电视新闻的公信力带来了新的挑战;另一方面,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尤其是生活在大都市的人们整日忙于应对工作和生活所带来的各种压力,看电视时,更趋向于选择一些娱乐节目进行自我调节和减压,电视新闻节目收视率出现下降。加之,一些新型传媒将严肃性很强的大量新闻娱乐化,从而使电视新闻的公信力不断下降并受到严重挑战,这是我们每个传媒人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二、影响电视新闻公信力的问题分析
面对各种新型媒体和各种虚假新闻报道对电视新闻公信力所带来的前所未有的挑战,我们一定要从我国电视新闻的实际情况出发,全面而系统地分析研究解决这一问题,有力提升电视新闻的公信力,这是我们每一个传媒人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职业道德精神,通过实际调研并经过具体分析,目前,影响我国电视新闻公信力,主要有五方面因素。
(一)职业道德滑坡
虽然我国对新闻从业人员的职业行为已经制定了《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以及内部详细的规章制度,但是由于体制原因,在实际工作中制度的执行往往流于形式,因此传媒管理制度和体制的缺陷,就使得对一些新闻工作者约束力不够,长此以往,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难免会出现弱化的现象。要是以这样一种新闻职业道德观去从事新闻工作,是无法实现客观公正的新闻报道从而取信于民。因此我们要重新审视我国的新闻媒体职业道德观,探索树立更加积极、进取的道德观和敬业精神是十分必要的。比如一些新闻工作者以有偿新闻来达到自己的个人目的,或是拿一些新闻线索作交易,从而任意放大新闻事件作虚假报道,来扩大宣传效应,从而达到自己的利益需求。
(二)网络谣言传播
网络谣言是指通过网络介质,如邮箱、聊天软件、社交网站、网络论坛等传播的没有事实依据的话语。它既有针对公民个人的诽谤,也有针对公共事件的捏造,网络谣言不仅败坏个人名誉,给受害人造成极大的精神困扰,更损害国家形象,影响社会大局稳定[4]。如:“2008年的蛆橘事件”使得全国柑橘严重滞销。“2010年的地震谣言”令山西数百万人街头避难。“2011年响水爆炸谣言”引发大逃亡4人遇难。“滴血食物传播病毒”、QQ群里散布谣言引发全国“抢盐风波”以及2012年散布非典谣言、军车进京谣言等谣言传播引发市民心理恐慌,这些别有用心者编谣、传谣,故意混乱广大受众视听,扰乱社会秩序的不法份子都受到了法律严惩。
(三)虚假新闻报道
虚假新闻报道就是在电视新闻报道过程中,尤其是新闻主持人在没有任何事实依据和有关证明材料的支持下,就向外界报道一些重大新闻事件的进展或是新闻结果。这会让广大受众对电视新闻的公信力大打折扣。如2014年3月8日凌晨,MH370失联,机上共有239人,154名是中国乘客。互联网、微博、手机微信等关于马航MH370失联事件的各种未经事实证实的虚假报道纷纷而来,各种无凭猜测和无据的演绎和推理,真可谓是五花八门,让受众不知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更让乘坐这一架飞机的所有家属心急如焚,欲哭无泪,真可谓是百感交集、万般无奈,面对不同的虚假新闻报道,加之,马来西亚官方和军方总是遮遮掩掩,就连马方官方的权威信息也让受众产生众多质疑。尤其是3月24日22时,马来西亚总理纳吉布在吉隆坡召开紧急新闻发布会并谨慎宣布:飞机“终结”于南印度洋,并声称机上乘客无生还可能。受众不由就问马来西亚总理纳吉布以及马航作出这样的判断和结论有何证据,直到现在他们也没有拿出来,难道这种重大公共突发事件就是这样向外界作新闻发言和新闻报道的吗?笔者认为在没有拿到足以让受众心服口服的铁的证据时,就向外界报道如此新闻,足以让乘客家属悲痛万分,足以让世界受众惊心动魄。各种新闻报道背后的事实和真相究竟是什么,直到现在,人民都无法得到最后的结论,因为我们没有掌握最有力的证据,飞机飞到哪儿去了?黑匣子能找到吗?所有的乘客都还好吗?对于大众来说仍然不得而知,我们目前能做到的就是尽全力地在广大的海面上去寻找飞机留下的蛛丝马迹,在内心深处默默地为机上所有乘客而祈祷。电视新闻可以如实地报道事件和搜救进展情况,但不要再让那些没有任何证据的虚假新闻报道和没有根据的结论报道一次次刺痛我们的神经,一次次哭干乘客家属的眼泪。在这种情形下,我们的官方电视新闻节目,就要很快给广大受众澄清事实,让广大受众有更多可以值得信赖的知情权。
(四)新闻炒作增多
一些电视新闻为了抢夺广大受众眼球,吸引人们的注意力,将电视新闻传播效应所带来的利益最大化,因此,在电视新闻中就不难发现一些政治炒作、商业炒作、娱乐圈炒作。这种让电视新闻为了一些不同利益集团达到某种政治、商业利益而进行的电视新闻报道或是故意新闻炒作,这本身就让新闻的真实性没有保证,加之,一些广告策划又专门制造悬念,更会直接影响电视新闻的公信力。尤其是这几年随着新型媒体的出现,新闻炒作已经变得更加快捷和方便,有人认为适当巧妙的新闻炒作,只要不是新闻造假或恶意新闻,是可以提高企业的知名度或美誉度,然而笔者认为,这样的新闻炒作难免会让受众对新闻本身的真实性产生质疑,对电视新闻的公信力是一种创伤。虽然新闻炒作不是新闻造假,也不是恶意新闻,但它把事物最亮丽的最美好的一面无限放大并展示给广大受众,从而使广大受众看不到事物的另一面,因此,往往一些企业对新闻炒作乐此不疲,可是他们忘却了对电视新闻公信力的伤害,当新闻炒作成就了一些企业或个人的同时,电视新闻却是失去最多的时候,因为它的公信力会因为它的过分炒作而离它远去,不再像以前那样执着地信赖它。例如2014年3月1日21时许,昆明火车站广场发生蒙面暴徒砍人事件,造成29人死亡、130余人受伤,民警当场击毙4名暴徒、抓获1名。事件发生后,一些网民第一时间通过手机微信、网络传播对该事件进行了传播,于是广大受众对信息的准确性和可信度持有疑问,到底有没有发生如此重大的恐怖事件,此时,广大受众就会赶快打开电视机去收看收听央视新闻的确切报道,以正视听,尤其是昆明火车站附近的市民就要从思想上引起高度警觉和必要的安全防范。随着新型媒体的兴起,广大受众从思想上、行动上整体对待各种媒介的态度也在逐渐发生必要的变化,他们在得到一些新的“新闻”时不再盲目轻信,而是会向公信力较强的官方媒体求证,比如央视新闻频道的正式报道,以此来防范一些恶意的新闻炒作,从而避免盲目传播、扩大,引起广大市民恐慌,造成社会秩序混乱。
(五)法律意识淡薄
在开展具体电视新闻报道过程中,电视新闻工作者和社会公众对虚假新闻报道的法律意识不强,从而使一些虚假新闻报道有可乘之机,一些新闻工作者对电视新闻报道的维权意识淡薄,认为只要自己不报道虚假新闻,不去做有违反职业道德的事,就可以了,其实,我们要大胆运用法律武器同那些利用虚假电视新闻获取个人利益的不法行为做斗争,否则,对这些行为听之任之,那么他们的虚假新闻报道就会对我们电视新闻报道的公信力造成伤害。因此,我们每一个人都要学会利用法律武器对虚假电视新闻大声说“不”,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听到或看到真实的电视新闻报道。
三、提升电视新闻公信力的探索
陆定一同志认为: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报道,也就是说在事实和新闻两者之间,先有事实,后有新闻,由此可见,事实是新闻的生命,事实是新闻最根本的要素,没有事实就没有新闻,而事实就是客观存在,必须是真实的,所以,一切新闻都要必须真实,这是新闻存在的基本条件。那么,在电视新闻工作中要提升电视新闻公信力,需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确保电视新闻报道的真实性
坚持电视新闻真实性报道是新闻工作的最基本要求,也是电视新闻公信力形成的根本基础。电视新闻报道必须如实报道事实真相,客观地反映事物的本来面目,新闻报道的主观想象和主观臆造,都会使它失去了新闻的生命和存在的价值,因而,在电视新闻的具体实践中,真实性一向被媒介人认为是传媒安身立命的宗旨。大家所熟知的《焦点访谈》,是中央电视台于1994年4月1日开办的一档以深度报道为主的电视新闻评论性栏目,现已成为家喻户晓的一个电视栏目,也是中央电视台收视率最高的栏目之一,因此受到广大受众的喜爱和信赖,就是因为它坚持用事实说话,很好地坚守了电视新闻报道的真实性。真实性永远是新闻报道的生命,一切信任源于真实。
(二)进一步增强职业道德素养
出现电视虚假新闻,媒体公信力受到挑战的原因之一就是我国新闻记者综合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一些记者个人道德素养低下,缺乏社会责任感和最基本的职业道德,受当下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个人极端主义侵蚀,在新闻工作中见利忘义、弄虚作假,做了功名利禄的俘虏,成了虚假新闻的枪手。要提升电视新闻的公信力,记者要努力做离事实最近的人,要全面提高记者的综合素养。具体来说,一要加强他们的职业道德培训,通过组织专业培训,提升职业素养;二要建立记者资质信誉档案,对每一位新闻从业工作者建立信誉档案,从而无形中对他们的工作进行监督;三要用法律法规规范记者新聞报道工作,对违反法律法规进行虚假新闻报道的记者,要用法律惩罚。
(三)建立完善新闻考核制度
如何才能更好地调动电视新闻工作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我们要科学的建立和完善新闻考核制度。俗语道,无规矩,难以成方圆,所以我们要尽快建立和完善新闻考核制度。一是要从电视新闻报道的每一个环节要有一个明确的考核规定,根据每一个人的完成情况进行科学而合理的奖惩,充分调动他们的工作热情。及时地纠正处罚他们的不当行为,奖罚分明,力争使每个人的工作在考核制度下及时高效运行;二是要适时开展一些新闻节目的评比活动,全面调动新闻工作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三是要将新闻工作者考核同干部的提拔任用有机结合起来,建立良好的激励机制。
(四)广泛建立新闻监督体系
电视新闻报道是一个特殊的行业,离不开社会监督,因此我们要开通社会监督渠道,从而有效制约有偿新闻、虚假新闻的发布。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电视新闻行政主管部门可通过设立有偿、虚假新闻举报电话,进一步规范和约束新闻工作者的行为。对模范的电视新闻工作者给予表扬和奖励,给那些违反职业道德的“伪”电视新闻工作者进行严厉的打击和惩处,让他们在强大的社会监督体系中无力生还。
(五)学会运用法治手段
当前,我国电视新闻报道过程中缺乏应用法治手段有力维护电视新闻报道的真实性,虚假新闻事后追惩已经不再是空谈。我们要进一步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并大力学习宣传,运用法治手段对那些恶意造谣、传谣者进行有力地惩治,便于用法律法规来规范电视新闻报道活动,净化电视新闻报道空气,从而,进一步维护电视新闻的法律性、公正性、严肃性,为全面提升电视新闻的公信力保驾护航。
四、总结与展望
媒体的公信力时刻经受着现实生活的考验,经受着广大受众的考验,新型传媒和电视新闻都是如此,不管是哪种新闻媒介,一旦违背了新闻规律和传播规律,其公信力必然会受到伤害,所以在面对现在发生或即将发生的所有新闻事件时,新型传媒在追求潮流时尚时往往却忽略了真实性,因此,受众在领略它美艳的外表时却总是付之淡淡一笑,随即回到家里坐在电视前,仔细品味其电视新闻背后的故事,慢慢探寻其背后的真实面目。因为,电视新闻一直以给社会和广大受众进行真实新闻报道作为自己的使命,即使存在电视新闻公信力下降等一些重要问题,只要依照上面几个方面的途径积极探索并制定有效措施进行整改和完善,就会得到更多受众的大力支持和广泛认可,电视新闻的公信力就会不断提高,电视新闻节目就会越办越好。
参考文献:
[1] 巨浪.电视新闻[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
[2] 雷跃捷.我国广播电视媒体公信力的受众认知调查与研究[J].现代传播,2012(5).
[3] 鄂璠.2013媒体公信力调查:电视依旧领先?网络反超报纸[J].小康,2013(8).
[4] 郑祖武.电视新闻报道学[M].杭州:浙江出版社,2000.
[责任编辑:思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