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红玲
【摘要】辩论式教学是在“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下所探索出的教学模式。本文以研究者在《公共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中的实践为依据,分三个阶段系统介绍了辩论式教学法的运用过程和运用要点,并对其实施效果进行了总结和检验,其目的是为其它课堂运用该教学法提供依据,同时为该教学法的进一步优化提供实证基础。
【关键词】辩论式教学 实证运用 《公共人力资源管理》
【项目名称】湖北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研究项目成果(编号:2010155)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9-0037-02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不断强化“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不少高校教师以本专业课堂教学为基础,积极开展教学模式改革,“互动式教学”、“参与式教学”、“讨论式教学”等教学方式不断涌现。辩论式教学正是这种教学探索的成果之一,理论研究的结果表明,辩论式教学在社会科学类课堂有较好的使用效果,更能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仅给参与其中的学生带来全新课堂感受,而且对于组织实施的老师也有更多教学和科研启示。在此基础上,研究者决定以《公共人力资源管理》课堂为实践平台,系统地开展该教学方法,以对其教学效果进行检验。
1.辩论式教学在《公共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中的“三段式”过程
1.1辩论前
“辩论前”阶段为辩论活动的准备阶段,是现场辩论的酝酿期。其中,教师的工作重点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
一是选定辩题。选择合适的辩题是辩论取得好的教学效果的前提条件,师生共同选题,这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把握本课程的关键理论,另一方面可以指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增强其社会观察能力。实践中,本研究采取了“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辩题筛选方式。所谓“自上而下”,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心得,指令性地提供辩题,在学生中采用“招投标”的方式,组建辩论团队;而“自下而上”则是学生根据自己的文献阅读量和学习心得,主动提出辩题建议,经教师审核后开始自行组队。在这种机制下,本课题组先后拟出了“政府雇员制利大于弊/弊大于利”、“知识型员工应该/不应该进行年度绩效考核”、“应该/不应该取消农村代课教师”、“国企高管薪酬高的离谱/不离谱”等一系列辩题。从内容上看,这些辩题涉及到绩效考核、人员聘用、薪酬改革、组织结构再造等众多公共人力资源管理知识;不仅如此,这些话题既是当前社会关注的热点,也是很复杂的社会现象,能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空间,有利于学生辨是非、求真知。
二是准备辩论素材。选定辩题后,下一步是指导学生如何为自己的学术观点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撑,即有话可说、指导怎么说。为此,本研究组织学生围绕辩题查阅教材、专著、网页、统计公报等文献,这一方面扩大了学生的阅读面,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其对知识的选择性吸收能力、数据分析能力和对社会现象的分析能力。不仅如此,还组织学生观看国际大中专学生辩论赛中的经典赛程,以了解辩论赛的基本特点与赛程设置,学习赛手的临场表现,以提高其表达能力。
三是设计辩论规模。课堂辩论要想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就必须吸引学生的积极参与。我校《公共人力资源管理》课堂目前采用大班授课,学生往往有数十人甚至上百人,而一般辩论比赛的正反双方辩手各为3- 4 名,因此如果按照一般辩论比赛的规模,一场辩论只能由6 名或者8 名学生参与,其他学生沦为了观众,参与积极性会打折;但是,如果每个同学都参加一场,势必导致课时不够。为解决这一问题,研究者采用台前幕后相结合的方式,要求每一位同学必须参加到某一场赛程中,自由协商各自在比赛中的作用。例如,表面上看,只有6或8名同学在赛场上唇枪舌战,但实际上,又有2名甚至3名同学在做幕后工作,帮助辩题分析、辩论依据的收集、观点的提炼等等,最后和整个小组一起参与成绩考核。不仅如此,为了使赛场气氛更加活跃,本研究还根据课时紧张和赛场进展情况,采取对抗赛和循环赛的形式,让同学们在竞争中获得知识。
1.2辩论中
“辩论中”是辩论活动的实施阶段。这时候,学生是赛场的主角,教师的作用反而推后,主要表现在维持现场秩序,保证赛程顺利进行。
一是提供即时的学术指导。由于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较为薄弱,并且一般情况下没有经过专业的辩论训练,因此在辩论过程中会出现各种问题,特别是容易偏题和冷场,影响辩论效果。对此, 教师需要及时进行引导以保障辩论的顺利进行。辩论中, 冷场的原因往往是因为双方均不能对对方的发言予以反驳, 而自己又提不出新的论据, 这时候老师可以进行即时指导,帮助某方发现对方的漏洞,并展开新一回合的辩论。
二是把握现场节奏,防止秩序紊乱。辩论赛将全面考察学生的理论水平、语言表达能力和反映能力,有的学生急于否定对方,甚至口不择言,严重偏离学术轨道;更有的“逻辑不够感情补”,甚至对对方辩手进行人身攻击,影响辩论的气氛。这时老师需要及时,确保赛场顺利进行。
1.3辩论后
“辩论后”是辩论活动的总结阶段,也是该教学法的关键环节,学生从该场辩论中能否学到知识、学到哪些知识,均与该环节有关。
一方面,学生进行自我总结。“以学生为主体”是辩论式教学的精髓,课堂辩论的目的不仅注重过程, 更注重结果。要想使课堂辩论取得好的效果, 必须让学生在辩论结束后对自己的表现进行自检,提出自己的得意之处,也坦率说出自己的困惑。辩论总结分两部分,一是关于辩论技巧的总结,二是关于辩论内容的总结。每一位同学将回答以下问题:自己在辩论过程中提出了什么问题以支持本方论点? 这些问题是否具有说服力? 本方其他同学所提出的论据是否有说服力? 对方同学所提出的观点有何参考价值? 等等。辩论的过程是一个集思广益的过程,通过这一过程, 能够加深同学们对辩题的理解,而辩论后的辩论总结, 能够使同学们对辩题的理解更加系统化。
另一方面,教师及时进行辩论点评。点评过程中, 首先肯定学生们辩论所取得效果以及辩论过程中的思维闪光点,然后再指出辩论内容方面的具体不足,并示鼓励。教师点评要突出两方面重点,一是及时纠正学生的价值观偏差。《公共人力资源管理》的辩题往往牵涉很深层次的社会问题,学生在判断这些问题时往往折射出其价值观,因此,教师必须实时关注、及时调整,防止出现与《劳动法》等相关法律相悖、与国家宏观政策相悖的错误观点;二是及时纠正学生的学术观点出现错误。辩论的关键是把握学术方向、坚持学术观点。虽然辩论式教学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但是教师才是课堂授课中学术探索的舵手,必须做好学术领路人。例如在《公共人力资源管理》课堂,很多学生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在激烈的争议中,厘清了“公共部门”的准确含义、梳理出“绩效考核”和“绩效管理”的区别和联系。
2.辩论式教学在《公共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中的绩效表现
研究者连续多年讲授《公共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期间多次将辩论式教学运用到该门课程的课堂。实践证明,其教学效果是显著的,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首先,它改变了学生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搞好学习的第一环节,而辩论式教学首先改变的就是学生被动学习、消极参与的学习习惯,实现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辩论式教学的课堂不再是教师讲、学生听,而是学生就某一问题进行辨析、讨论和研究;不再是教师和学生对立的两端,而是共同讨论、共同学习。例如,教师不再通过黑板板书和语言讲解告诉学生“公共人力资源”和“人力资源”的区别,而让学生在辩论中找答案,这极大增强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也激发了其学习兴趣。
其次,它全方面锻炼了学生能力。理论知识不断更新中,最前沿的《公共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也会有时效性,而培养学生能力更利于学生可持续发展。辩论式教学对学生进行了全程训练:辩论前,培养了学生查找文献、阅读文献、分析文献的能力;辩论中,培养了学生表达能力和应变能力;而辩论后,又进一步培养了学生总结思考、综合分析的能力。不仅如此,辩论离不开团队合作,个体间的亲密合作不仅分享了知识,也锻炼了团队合作能力。
最后,它促进了教学相长,刺激了教师持续、深度的专业学习和研究。辩论式教学虽然看似将教师从讲台上解放出来,减轻了教学压力,实则不然。为充分扮演好参与者、合作者和引导者的角色,同时为了能够全面把握课堂教学,教师必须比学生准备的更加充分和丰富。因此,辩论式教学对教师的要求更高,教师只有不断更新知识储备,加深学习力度才能控制课堂,实现辩论式教学的有序进行。
总之,就《公共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来说,辩论式教学以其良好的互动性受到教改教师的关注,也值得在相近课程和学科中进行推广实践。把握几个本文所述及的几个要点,有利于进一步提高辩论式教学的教学效果。当然,作为一种教学改革模式,它仍需要得到更多课堂的尝试、检验和完善。
参考文献:
[1]龙晓莉,凌泽毅. 辩论式教学在全科医学概论教学中的应用[J]. 科技创新导报,2014,22.
[2]金燕. 辩论式教学方法及架构初探[J]. 素质教育论坛,2008,(12).
[3]孙有中.突出思辨能力培养将英语专业教学改革引向深入[J].中国外语,2011,5.
[4]彭勇,黄承锋.辩论式教学法在运输经济学教学中的应用[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