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语境下的微博舆论监督

2015-05-30 10:48郑飞莉
今传媒 2015年9期
关键词:微博舆论监督传统媒体

郑飞莉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互联网以新媒介的身份出现,发挥着巨大的舆论监督作用。新媒体以其交互性、便捷性等特点打破了传统媒体格局,受到了年轻人的青睐。本文立足于新媒体的大背景,首先通过对微博舆论监督的特点以及弊端进行分析,其次对微博舆论监督和传统媒体舆论监督进行比较,针对二者之间的异同点进行研究,探讨微博舆论监督相较于传统媒体舆论监督的优势所在,对正确引导微博舆论监督发展提供参考性策略。

关键词:新媒体;微博;舆论监督;传统媒体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5)09-0018-02

一、研究背景

1994年当人们用一种奇怪的目光去对待互联网时并不知道以后的互联网发展速度惊人,也不会想到十几年后处处会用到互联网,更想不到刷着微博就能知道天下事。难怪有人惊叹:“10年来,互联网在中国得到了爆炸式的大发展,并将中国社会进一步引入网络时代”[1]。在互联网中最为火热的微博脱颖而出,微博以140字为最大限度,通过转发和评论形成传播的途径,代替了以往的博客和论坛,并且多次成为推动网络热点事件的主要力量,信息的快速传播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评论、转发,形成了舆论,并在其中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传播学大师麦克卢汉说:“媒介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也是区分不同实惠形态的标志,每一种新媒介的产生与运用,宣告我们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2]。微博用户粉丝的不断增加,每一个微博的转发都会被关注者所转发,一层层的转发下去加上评论的不断增加形成了一个硕大的舆论场。在这个舆论场里,事件的不断发酵也带来了很多的负面影响。从事件被发现到最后的解決,舆论监督在其中起着很大的推动作用。因此通过研究,对于舆论监督的正确引导是有必要的。

二、微博舆论监督

微博舆论监督是指社会公众或传播机构通过微博平台对各种权力组织和其工作人员,以及社会公众人物(包括著名记者)进行监督的一种舆论形式,微博舆论监督是新媒体舆论监督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网络媒体监督的重要表现形式[3]。现在随着使用微博人数的增多,微博舆论监督算是很有代表性的舆论监督的工具。

微博舆论监督将微博、舆论、监督聚集到一起,不仅仅指的是单方面的定义。微博舆论监督属于广义的舆论监督的一种,其权利基础主要来源于人民主权、言论自由和批评建议权[4]。它有着随时发布信息与监督信息的功能以及向大众传播正面的价值观从而推动社会的发展的功能。微博舆论监督具有公开性和评价性的群众意见,有着制约的同时带来一定的影响力。所以,舆论从而就具有了监督的效果,督促事件从开始到发展直到最后的结局,对社会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三、传统舆论监督和微博舆论监督的对比

近年来,在微博上活跃较多的是“草根阶级”,他们的微博往往都受到众多人的转发和评论,他们生活在社会的底层,心里都存在着对社会的不满,他们把这些不满通过微博的形式发泄出来恰恰得到了一大部分公众的支持。因为微博的便利性和匿名性使得公众表达出了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以致于微博在一段时间内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影响。微博不同于传统媒体,微博舆论监督更具有民主性,更能代表大众的心声。不论是微博舆论监督还是传统舆论监督,他们都是监督的一种形式,都不具有强制性,也就是一种软性监督。两者之间存在共通的地方,也存在着不同的地方。为了更好地突出微博舆论监督的优点,有必要通过对两者的定义和性质将两者进行对比分析:

1.相同点

微博舆论监督和传统舆论监督都属于软性的监督,不具有像法律一样的强制性,只能通过舆论进行监督,但是尽管是软性监督,它所形成的力量是巨大的,某些地方政府官员也意识到了舆论监督的强大力量,所以面对舆论的态度是回避、不给予回应的态度。在没有法律机制的保护下,舆论监督呈现劣势。除此之外它们都是通过舆论的形式进行监督。

2.不同点

互动性:微博舆论监督主体的互动性比较活跃,因为有微博平台作支持,监督主体的互动性越来越高。而传统舆论监督在这点上却显得无力,因为传统媒体对于信息的报道滞后,公众没有渠道去参与讨论,只能被动地接受信息。在2012年8月21日,修订后的《机动车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通过之后,在2013年1月1日开始执行。这消息一出来,其中关于“抢黄灯”的规定立马引起了围观,有一部分的网民则表示:“出现闯黄灯与设备有关,很多路口没有黄灯倒计时,根本就没有反应的时间。”还有些人则表示:“黄灯处罚政策一出台,起码过十字路口安全多了。”在微博上形成了各种观点,有人赞成,有人评论。也正是微博使得公众对于一件事情的看法完完整整的表现在大众眼前。相关部门也可以通过这些看到公众对于新政策出台之后的反应,更有利于以后的政策制定。

时效性:相比较下,微博舆论监督的时效性比传统舆论监督的时效性高,一件事情的曝光,传统媒体对于事件的报道比不上微博上对于事件曝光的速度快。传统舆论监督主要是表现在深度报道,而微博舆论监督的方式主要是网民对于事件的讨论,相比之下,还是实时的曝光和评论来的快一点,这样更能让广大的公众迅速的了解一件事情的过程和真相。在2013年4月20日的雅安地震中,四川雅安市芦山县发生了7.0级地震,震源深度13公里,受灾人数达到152万人,而在地震发生后的第53秒,成都高新减震研究所就发布了有关地震的第一条微博,在后面的一小时内,接着又有1300多条的关于地震的微博发出。数以万计的人不是通过电视,而是通过微博知道四川又发生地震了,这和汶川大地震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当时还没有微博,只能通过电视或广播来获取有关地震的消息。当时的电视是在地震发生之后的十几分钟内才开始进行直播,相比微博的速度确实慢了很多。

监督效果:相对于传统舆论监督,微博舆论监督的效果要显著的多,因为传统媒体受到种种的限制,传统舆论的监督者主要是靠新闻工作者跑事件,而微博舆论监督则明显不一样,公众们通过微博进行监督,最基层的群众也有权利表达出自己的观点。在2012年8月26日延安特大车祸现场,在看了事故新闻,被现场官员笑容激怒后,网友“@JadeCong”发出了:“事故现场官员满面笑容,情绪稳定。”眼尖的网民发现主人公有好几张照片上佩戴的手表都价值连城,这也是后来“手表哥”事件的导火索。这条微博被转发了14531次,评论高达5350条,这时杨达才被网民戏称为“表哥”。之后这个带表的图片,引发无数网友疑问,直到9月21号,陕西省纪委才在官方网站上发布了杨达才因存在严重违纪问题被撤职的消息,事情才慢慢平息。这又是微博舆论监督的一个胜利。由此看出,微博舆论监督的效果明显比传统舆论监督高很多。

四、微博舆论监督的负效应

微博舆论监督相当于一把双刃剑,既有传播方面的正效应,肯定也存在着问题。

1.言论暴力

说到暴力两个字,人们想到更多的是行为上的暴力,而在语言中也有一种暴力,叫做语言暴力。微博上存在着很多例子,在2013年10月28日的“朗朗钢琴”事件中,杨澜在微博上向朗朗提出问题:“对于世界上买不起钢琴,甚至生活在战乱中和饥荒中的孩子,你的工作有什么意义。”就是这一句话,引来了许多网友对杨澜的谩骂,谩骂的词汇不堪入目,网友纷纷吐槽。由于网民的整體素质不高而导致的微博言论暴力屡见不鲜。类似的事件还有“我爸是李刚”、“郭美美事件”等舆论热点事件都存在着或多或少的暴力言论。

2.谣言变身另类监督

谣言的产生,是有人知道,有人相信,有人传播。有一句话叫做:“谎言重复千遍就变成了真理。”这句话在微博上就得到了验证。在2014年的3月8日发生的“马航”事件中,有一张水面漂浮着降落飞机而且还有幸存的旅客的图片被疯狂的转载,当时确实有很多人被“忽悠”了,一开始相信了,但是很快谣言得到辟谣。谣言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很多人相信了谣言。微博中的大V用户是公信力的代表,一些信息经过大V的转发和推波助澜,普通网民会从一开始的半信半疑逐渐变为深信不疑的。但从另一反面考虑,这也是对政府信息发布的另类监督,谣言使得政府以及相关部门及时发布辟谣信息并且解决问题。

3.法律困境

在微博舆论监督中,有一些行为往往会触碰到法律的底线,比如隐私权的侵犯,肖像权的受损等。所以在微博舆论监督中还存在着类似的各种各样的问题。微博上,负面舆论事件一旦被曝光,网民会通过网络对事件的主角进行“人肉搜索”,事件当事人的隐私全部暴露在网络之上,这对于当事人来说也是一种极大的人身伤害。侵犯别人的隐私是一件违法的事情,所以对网民隐私权的保护还需要有关部门的监管,而且网民本身也需要从自身做起,做一个合格的有道德的监督者,相反也提醒了人们,使用微博要懂得保护自己的隐私。

五、结 语

通过对微博舆论监督的调查研究,本文认为,在新媒体语境下的微博舆论监督虽然还存在着各方面的问题,比如:微博舆论监督的伦理困境、法律困境、谣言不可控等,但它的地位是不可抹去的,所以我们需要利用好这把双刃剑。在公共监督意识能力不断增强的情况下,微博舆论监督也会发展的越来越好。公众对于监督的意识不断提高,这将有利于我国舆论监督事业良好有序发展,有利于我国公民社会的形成,使得舆论监督在促使我国政治民主化进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5]。

参考文献:

[1] 刘玉珠.积极应对网络时代的挑战[J].求是,2005(1).

[2] 邓素娟.“微”观世界新景观[D].云南大学,2010.

[3] 周欣.微博与传统媒体行驶舆论监督功能的合作模式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3.

[4] 杨贺.微博舆论监督的功能与引导路径[D].中国政法大学,2013.

[5] 李博文.新媒体语境下舆论监督的发展趋势[J].新闻爱好者,2012(5).

[责任编辑:东方绪]

猜你喜欢
微博舆论监督传统媒体
探索舆论监督报道的“破”“立”之道
舆论监督报道要注重“建设性”
舆论监督报道如何促成更多“解决”
传统媒体为什么要包装自己的“网红”
事实与流言的博弈
重大突发事件中微博之力不微
传统媒体在新形势下如何实现突围
五问传统媒体:你以为熬过寒冬就是春天吗?
“见怪要怪”:舆论监督报道的切入点
传统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