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手机依赖的成因及干预措施研究

2015-05-30 00:30伍玉华
中国集体经济 2015年9期
关键词:手机依赖形成原因对策

伍玉华

摘要:选择浙江省温州市高职院校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与统计分析的方法对大学生手机依赖的状况进行分析。研究发现,该地区大部分学生能正确合理使用手机,但仍有部分同学存在手机依赖。借助访谈,进一步了解形成手机依赖的原因主要来源于学生自身、高校管理及家庭,针对原因并提出相应对策。总之,该地区学生手机依赖应引起足够重视并积极引导和监督学生,帮助学生减轻对手机的依赖,促使其正确合理使用手机。

关键词:大学生;手机依赖;形成原因;对策

从1957年苏联工程师库普里扬诺维奇最早的手机问世以来,手机已历经五十余载的发展。通过功能的不断演进与应用软件的持续开发,凭借沟通的便利性、信息传递的即时性及功能的广泛性等特点,手机已日益成为当代最主要的通讯工具。目前我国是世界上手机持有人数最多的国家,而高校大学生正是手机使用人群中的主力军。近年,伴随着手机功能的多样化与应用软件的开发,手机渐渐“入侵”课堂,极大的改变着高校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校园学习风气。在今天的校园里,手机不仅仅是大学生活的一部分,更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健康与学习。由于高职院校和普通本科在教学导向、学生要求等各个方面有所不同,因此,我们针对高职院校的学生手机依赖进行了调研。

一、手机依赖的界定

关于手机依赖的概念,学者们提出了不同的表述。徐成芳,顾林(2011年)认为手机依赖是个体因为使用手机行为失控,导致其生理、心理和社会功能明显受损的痴迷状态。韦耀阳(2012)认为手机依赖是由于某种原因过度地滥用手机而导致手机使用者出现生理上或心理上的不适应的一种现象。张晓旭(2013)将手机依赖定义为:个体在人机互动过程中,由于手机使用失控而表现出的某种痴迷状态。北京安定医院精神科郑毅主任认为“手机依赖症表现为对手机过分依赖”,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对手机的滥用,不该用的时候也频繁使用;二是手机过多地影响生活、工作和学习;三是停机或手机不在身边时,身体会出现一系列的不适反应,包括生理和心理反应。”综上,可以将手机依赖概括为:使用手机的群体,存在强烈的、持续的需求感和依赖感的心理和行为。

二、大学生手机依赖的现状

(一)手机使用情况分析

通过调查显示,大学生主要使用的手机功能有打电话、发短信、聊天、刷微博以及听音乐和玩游戏等。其中最常用的是打电话和QQ微信聊天两项功能(使用人数分别达到97.57%和78.85%),尤其是QQ和微信,其在满足学生需求的基础上,既带来了便利性,又节约了费用。除了打电话和QQ微信聊天之外,仍有63.55%的学生经常使用手机发短信。但不容忽视的是用手机刷微博空间及玩游戏的学生均达到40%以上。

从手机的使用频率来看,“不经常使用手机”的占11.21%,“较为频繁使用手机”的占52.34%,“几乎不能离手,有空闲时间就玩”的占36.45%,而“从不使用手机”的为0%。以一天24小时为例,使用手机时间在6小时以上的达到32.71%。从一天使用手机时长来看,小于1小时的占4.67%,仅17人;1-3小时的达到26.17%,4~6小时的达到36.45%,6小时以上的占32.71%。由于手机功能的多样化和其他原因的影响,大学生使用手机的时间也越趋延长。

(二)手机依赖现状分析

手机现在已经成为大学生出门必带物品之一,如果出门后发现手机没带,41.67%的学生会“犹豫一下 ,还是会回去取”,而42.59%的学生会“立即回去取”,还有15.74%的学生“犹豫一下 ,不回去取”。而如果当手机信号较差或无信号时,18.87%的学生会感到焦虑不安。通过对分数的统计,手机总依赖程度及各维度平均分虽低于3分(大于或等于3分,即认定为手机依赖),但均较接近3,其中3分以上的人数共计64人,占18.27%。从数据中发现,该地区大部分大学生能够正确认识和使用手机,但仍有部分同学存在手机依赖。此外,男生和女生在总依赖程度以及各个维度方面差异并不显著,也就是说手机依赖与男女性别没有必然联系。但总体来说,男生平均分要略高于女生。

通过对不同年级学生的比较分析显示,该地区大一新生出现手机依赖的人数为15人,达到总人数的4.26%,大二出现手机依赖的人数为19人,占总人数的5.4%,而大三出现手机依赖的却有30人,占总人数的8.52%。方差检验中的显著性检验的通过也进一步论证了:不同年级大学生在手机依赖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三、大学生手机依赖的形成原因

(一)学生原因

1. 手机普及,功能多样化,大学业余时间增加

高职由于其注重技能的特色,使得学生既摆脱了高中学习的紧张感,亦没有本科院校理论科研的压迫感,面对突如其来的“自由”加之学习压力较小,业余时间增多,学生迫切需要一个工具来打发漫长的空虚无聊。手机由于其功能日益多样化,软件层出不穷,不仅大大地丰富了学生的业余生活,更迎合了学生的心理诉求。但是,由于高职学生自制自控能力较弱,极易沉溺于手机应用软件而不能自拔,这不仅慢慢侵占了学习时间,而且也不利其身心健康。

2. 交流沟通方式的变化

进入大学后,由于与中学好友的分别及对新环境的陌生与好奇,学生迫切想要开拓新的交往圈并同时维持与中学同学的联系,手机由于其通讯的及时性与便利性,无疑成为了最佳的媒介。根据对352名同学的调查显示,在同学间的平时交往中使用书信的为0,使用手机的为100%。伴随着近年微信、微博、陌陌等软件的开发与应用,传统的书信交流方式彻底被手机取代。其次,手机既克服了传统书信交流的时空障碍,又可避免面对面交流中存在的紧张焦虑感。正是由于这一优点的存在,更加加重了学生对手机的依赖。

(二)高校原因

1. 制度设计不到位

由于学生纪律观念不强,经常不分时间与场合的使用手机看视频、玩游戏等。运动场、图书馆、自习室、寝室、食堂甚至课堂上比比皆是“低头族”。但是从调研发现,目前四所高职院校的规章制度中尚没有对频繁使用手机的惩罚制度或干预制度,仅限于课堂口头训斥。由于没有相应的惩处措施,学生在课堂上使用手机更加肆无忌惮了。这不仅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降低了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有肆无恐的使用手机更加重了学生对其的依赖。

2. 教学方法与手段单一,疏导方案缺失

高职学生相对本科学生而言,基础薄,自觉性差,加之对课程重视不够,如果仅是简单照本宣科,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根据调查分析显示,在课堂上使用手机原因中,因课程无聊的占55.24%,因老师上课无趣的占55.48%。而高职的教学改革尚在探讨中,所以现阶段的课堂教学仍以传统的PPT或黑板面授为主,教学方式与手段单一,学生参与度低,所以手机就成为了他们打发无聊上课时间的工具。另外,尽管近年来手机依赖越来越明显,但高职院校的关注与重视度不够,欠缺手机依赖的心理疏导方案,使得手机依赖日趋严重。

此外,由于该地区高职学生主要来源于东部沿海城市,家庭经济优越,父母更多关注对孩子物质需求的满足而忽略了对孩子的关心与鼓励,加之两代人的代沟更使得学生将情绪转移到手机上,进一步加重了学生对手机的依赖。

四、干预措施

手机依赖是由于现代生活学习方式以及人际交往方式改变而衍生的一种现代心理病症,针对高职学生特定的生活学习环境,减轻其对手机的依赖应从学生自身、学校及家长入手。

(一)学生自身努力是减轻手机依赖的关键

1. 树立自律意识,倡导文明使用手机

学生作为手机依赖的主体,在体验了手机带来便利的同时,更应清醒地认识到过度依赖对其自身产生的危害。在使用过程中,应树立自律自觉意识,合理规划使用时间,避免沉溺其中。此外,由于手机传递信息的广泛性,学生应注重自身文化修养,积极抵制不健康的文化与信息,正确处理手机与生活学习的关系,让手机更好的服务于生活学习。

2. 努力学习,积极参加各种实践及竞赛活动

学生在学校的主要任务是学习知识与技能,因此,学生应正确适度使用手机,将更多的时间精力投入到学习中去,踊跃参与丰富多彩的课余校园活动,积极参加各种竞赛。通过这些活动不仅能分散对手机的注意力,更能在这些活动中加强学习,不断提升自我。

(二)高校应加强思想教育,为减轻手机依赖提供平台

1. 合理约束手机使用,加强教学制度设计,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目前,手机依赖已在各高校普遍存在。但是学校的规章制度中真正涉及到手机使用的却极少。所以学校应与时俱进,着手制订在校使用手机的有关制度文件,落实在校手机使用的各项措施,严格管理课堂手机使用。同时还应将手机依赖的危害及如何正确使用手机纳入日常教育范畴,通过班会、报刊、校园文化会等渠道宣传手机依赖的危害,树立对手机使用的清醒认识,通过各种形式的校园实践和班级的主题班会,鼓励学生多参加活动,此外,还可以在教室内设置手机驿站,上课时手机统一放到手机驿站中,从根本上杜绝课堂手机的使用,为学生营造和谐融洽的学习氛围。

2. 开展心理疏导,创新教学方式与手段,引导学生正确使用手机

通过调查显示,课堂教学的方式与质量直接影响着学生在课堂上的手机使用。所以教师应积极探讨,深入改革,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与手段如尝试微课、体验式教学等,加大学生参与,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来。而针对已经出现手机依赖的学生应该及时进行心理疏导,积极进行个体咨询,以此来缓解其对手机的过度依赖。

(三)家长关心为减轻手机依赖提供精神动力

家长应积极与学校配合,关心询问学生在校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适时帮助学生改正。此外家长还应加强与学生沟通,切勿盲目物质支持,更应从精神上支持,鼓励孩子多参加各种形式的实践活动,丰富业余生活,适应新的学习与生活环境。

参考文献:

[1]谢新洲.“媒介依赖”理论在互联网环境下的实证研究[J].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04(04).

[2]梁娜,杨烁.80后大学生的手机依赖程度调查报告[J].东南传播,2009(03).

[3]张晓旭.高校学生手机依赖问题探析[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3(02).

[4]韦耀阳.大学生社会支持与手机依赖症的关系研究[J].教育理论研究,2011(32).

[5]胥鉴霖,王泗通.大学生手机依赖现状调查研究——以HH大学J校区为例[J].电子测试,2013(07).

[6]刘朝峰.普通本科院校大学生手机依赖现状调查研究[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2(09).

[7]徐成芳,顾林.大学生手机依赖症的心理原因及防治对策[J].教育理论研究,2011(32).

*本文系2014年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立项号:2014SCG20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浙江东方职业技术学院)

猜你喜欢
手机依赖形成原因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手机依赖影响下的高职学院学风建设新途径
高校大学生手机依赖现状调查与分析
浅析小学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和转化策略
唐代女性服饰考略
大学生感恩、孤独感和手机依赖的关系研究
职校学生手机依赖现状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