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若溪
摘要:2012年成立的银川综合保税区目前是中国保税区中开放层次最高、政策倾斜力度最大、也是功能最为齐全的,它具备了保税加工、保税物流、进出口贸易以及各种金融服务等功能。综合保税区的建立给宁夏发展加工贸易,承接东部的产业转移提供了良好的机遇,政府应大力发展宁夏的纺织业,使其成为中国纺织产业新的聚集地,并积极引入高新产业,带动宁夏的产业结构升级。
关键词:综合保税区;加工贸易
2012年9月10日国务院正式批准宁夏设立银川综合保税区,银川综合保税区规划占地面积8.17平方公里,其中经国务院批准建立的海关特殊监管区为4平方公里。随着综合保税区的建成,宁夏对外开放的步伐将进一步加快,贸易发展也会随之加速,并将带动技术和产业的升级。本文将从加工贸易的角度进行分析,探讨如何利用综合保税区加快宁夏加工贸易的发展。
一、宁夏贸易发展现状分析
(一)贸易总量
自2003年起,宁夏的国际贸易有了显著的发展,10年中贸易总量增长速度快,增幅大。2003年贸易总量(金额)为6.53亿美元,到2012年贸易总量增长到22.17亿美元。进入2013年,贸易水平持续增长,截止到2013年11月,宁夏的贸易总量已达到30亿美元。2013年1月~11月,贸易进出口总金额为30.59亿美元,同比增长46.1%,总量虽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但增幅较大高于平均水平,同年全国贸易量增速仅为38.4%。宁夏贸易主要以出口为主,出口总额为24.29亿美元,占贸易总额的79.4%而进口总额仅为6.3亿美元。
(二)贸易产品
2013年,宁夏出口产品中(数据截止到2013年11月),钽铌铍及制品的出口份额占据第一位,出口金额为1.2亿美元;羊绒类产品为宁夏的特色优势产品,出口量较大且近年来的增速较快,羊绒衫的出口占据第二位,出口金额分别为1.17亿美元,出口增速为51.63%;排在第三位的为羊绒纱线,出口金额为1.11亿万美元,出口增速为75.32%。
在宁夏的出口产品中,出口比重较大的为化工产品,比重为13%;纺织产品类相对比重较高占11%;而附加值较高、技术含量较高的产品出口比重偏低,高新技术产品不到5%,机电产品不到3%。从长期来看,纺织品发展前景较好,尤其是特色的羊绒类产品发展潜力巨大,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基础较差但呈现增长的趋势;由于政府的引导,高污染高能耗的产品出口开始下降,因此冶金类产品的出口降幅明显,以铁合金为例2013年出口下降了69%;化工产品虽然出口比重较大但发展速度有了一定的下降,双氰胺、四环素等产品的出口也呈现下降趋势。
(三)贸易方式
从贸易方式的角度来分析,一般贸易是宁夏最主要的贸易方式,几乎占据了全部的贸易额,加工贸易的比重极小,2012年加工贸易仅占贸易总量的1.3%。从贸易发展的增速来看, 10年中,一般贸易的增长速度快,加工贸易则为负增长,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
(四)贸易伙伴
日本、美国、欧盟是宁夏最大的几个贸易伙伴。2011年,贸易往来最密切的几个国家分别是日本、美国、德国、意大利;2012年美国成为宁夏第一大贸易伙伴,而日本下降为第二大贸易伙伴,澳大利亚、德国等与宁夏的贸易往来也在增加。随着中阿经贸合作的深入,宁夏与阿拉伯国家的贸易往来逐年增加,部分阿拉伯国家也开始成为宁夏比较重要的贸易伙伴,2012年宁夏与马来西亚的贸易总量为866万美元,比2011年增长6%;与阿联酋的贸易总量增加到204.5万美元增幅达到380%。
二、发展加工贸易存在的问题
2012年中国的加工贸易总额为1.34万亿美元,宁夏的加工贸易发展水平较低仅为 161.8万美元,占全国比重仅为0.001%。我国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是我国由来已久的加工贸易的优势地区,是我国劳动密集型产品加工的基地,这些地方由于加工贸易的历史较长,劳动力丰富,已经形成了较好的产业聚集效应。随着这几年加工贸易产业的升级和转型,长三角、珠三角地区的加工贸易正逐步向中高端转型。因此,加工贸易开始呈现出由东部向西部转移的趋势。西部地区的河南省、陕西省目前已经成为了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重要地区。同为西部的宁夏由于缺乏加工贸易的基础,缺少资金和技术的支持,竞争能力较弱,发展加工贸易存在较大的困难。
除加工贸易基础差外,发展加工贸易还面临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高额的物流成本,宁夏是内陆城市,远离出海口,因此运输成本高,加之运输的时间较长会导致交货周期长。“两头在外”是加工贸易的最大特点,如果算上来回,运费更要增加一倍。
第二,制造业发展水平低,宁夏制造业的发展水平与东部城市相比差距巨大,而加工贸易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受制造业的发展水平的制约。
第三,通关问题,通关的效率是影响加工贸易因素中非常重要的因素之一,如何协调海关、边检是一项复杂又现实的工作,宁夏作为一个内陆城市如何协调这些关系是政府要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这也将直接影响加工贸易的发展。
三、发展加工贸易的机遇
宁夏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具有丰富的煤炭、石油、天然气、硅石等资源,是我国西北煤化工产业基地的“金三角”地区;引黄灌溉条件发达,工业用水极为便利;银川是我国“西电东送”的电源点,年均日照高达2800~3000小时,同时风能、电能、地热等资源充足。钽铌铍等稀有金属丰富,不仅具备了一定开发利用经验,还具备了延长高新技术产业链的基础。同时,由于享受国家一系列扶持政策,地价、电价、气价、水价、劳动力等投资成本低于其他城市30~50%。如:大工业用电仅0.39元/度,工商业用水价格仅为2.6元/立方米,工商业用气仅为2.21元/立方米。宁夏是中阿博览会的永久举办地享受着国家多方面对外开放的优惠政策。这些优势都成为发展加工贸易、吸引外商投资的重要因素。
空域区位优势是宁夏发展加工贸易非常有利的一个条件,随着国际空港物流中心的建立,以及国际空港客货运出入境联检机制的完善,宁夏的货运条件日趋成熟。从宁夏进行货物运输成本相对较低,例如从宁夏到欧洲或中东,货物的运输成本要比从上海更低。这为承接东部产业尤其是加工贸易的转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012年建立的银川综合保税区的功能是以保税物流为突破口、以保税加工为支撑,同时发展保税服务和口岸作业。政府规划的保税区优先发展的项目有三类:(1)高端穆斯林用品产业(2)商品展销、电子交易中心(3)临空产业经济。
政府为银川综合保税区制定的优惠政策涵盖了税收政策、贸易管理政策、外汇管理政策,海关监管政策等,旨在推动地方产业升级、加快产业集群的发展,加快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发展。其中的贸易管理政策和外汇管理政策都非常有利于加工贸易的发展,此外,政府也在推动电子口岸的建设实现一站式服务,提高通关效率、贸易效率并降低贸易成本。
四、发展加工贸易的政策建议
(一)积极推动纺织产品的加工贸易
宁夏的羊绒产业在国内以及国际市场都具有非常强的竞争力,羊绒及羊绒制品也是宁夏贸易的重点产品,近年来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政府也将羊绒产业作为了综合保税的重点建设项目之一。东部地区加工贸易向中西部转移也为宁夏发展纺织品加工贸易带来了机遇。
发展羊绒产品的加工贸易,政府应引导企业将重点放在ODM(委托设计生产)和OBM(自主品牌营销)的培育上,而不是仅大力发展最传统的OEM(贴牌生产)。劳动力、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和人民币的升值使得纺织品利润空间一再压缩,仅靠贴牌生产不是企业长期的发展之道,企业应加大自主设计和营销创立知名品牌。除发展宁夏本土纺织企业外,政府还可以利用综合保税区的优势吸引外商企业进入保税区投资,同时引进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
宁夏还可以依托中阿经贸论坛和穆斯林文化,重点发展穆斯林服饰及用品,加强与阿拉伯国家的贸易往来。企业可以有针对性的进行产品的生产与设计,适当的开发一些高品质、高档次的纺织产品,塑造一些高端的民族品牌。
(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比如珠三角、长三角地区,发展初期都是依靠承接国际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的转移,在经济发展的初期,这种做法是合理的。但从长远的发展来看,加工制造业处于产业链中游,利润率低还对各种资源存在较大的依赖,对环境也存在着较大的负面影响。宁夏在发展加工贸易时,应不单纯的承接东部的低附加值的产业转移,可以跳跃的承接高新技术、电子信息产业的转移。
宁夏拥有丰富的钽铌铍稀有金属,钽铌铍及制品的出口占据宁夏出口的第一位,此外在碳基材料、光伏材料等新材料上也具备一定的优势。除原材料、初级产品的出口外,企业可以加快技术创新,延伸产业链条,加强产业集聚,加快原材料工业改造提升。政府还应利用综合保税区的优惠政策高标准引进精密铸造、数控机床、飞机组装、零件生产等加工贸易项目,引导加工贸易向综合保税区集中,形成产业集群。特别是应重点引入几家国内国际大型高新技术企业入驻保税区,从龙头企业的“带头转移”到同类企业的“抱团跟进”,形成了“1+N”的发展趋势,加快产业聚集。
(三)加大政府的扶持力度
政府应扶持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和研发,可参照东莞政府的扶持方式。东莞政府于2009年起每年设立20亿元“科技东莞”的专项资金,用于鼓励东莞的加工贸易企业建立各种研发中心和技术中心等科研机构,几年中陆续建成了10个公共创新平台以及11个专业技术创新平台,从而推动了东莞加工贸易产业的升级。宁夏可效仿东莞政府的做法,加大对企业技术创新和研发的支持。
政府可对综合保税区重点建设的产业提供产业政策和投融资政策的优惠。以穆斯林用品为例,政府可以引导社会资本组建穆斯林用品、清真食品产业公司或穆斯林综合投资公司进入保税区。在企业融资方面,可给予发行企业债券、贷款方面的优惠。尤其对于高新技术行业,可以给予较多的政策倾斜,加大其技术带动作用。
政府应该对出口企业进行培训,对于保税港区的政策功能优势,许多企业了解得不够透,比如大型企业集团可在保税港区设立贸易型分支机构,进出口企业可把某个环节放到保税港区,这些都有利于企业进行贸易,因此掌握保税港区政策,有利于外向型企业提升市场开拓能力和国际竞争力。
此外,政府还应大力引进人才,尤其注重综合保税区专业管理人才、物流人才、对外贸易人才、涉外金融、涉外法律等方面专业人才的引进。并注重人才的培训,包括对普通工人、技术人员、管理人员以及专业外语翻译人员的培训,实现人才培养的多样化和本地化。
参考文献:
[1]黄国祥,原舒.谈我国从保税区到出口加工区的发展[J].国际贸易问题,2002(10).
[2]陈晖.我国内陆地区建设综合保税区若干问题的探讨[J].海关法评论,2012(03).
(作者单位:宁夏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