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换物种

2015-05-30 10:48严文华
大学生 2015年9期
关键词:路德修女扇门

严文华

在德国维腾贝格的马丁?路德故居参观时,

院子里的一座雕像让我久久凝望——凯瑟琳?冯?波娜正迈步跨越一道门。

德国朋友向我介绍雕像:当年她和一群修女从修道院逃出,投奔马丁?路德。

修女们被问及愿望,几乎每个人的愿望都得到了满足。

问凯瑟琳时,她说要和马丁?路德结婚。

当时修女和修士都不能结婚,马丁?路德想了想,答应了她,于是她成了马丁?路德的妻子。

这个传说有德国式的幽默,但雕像却非常形象,

用一扇门代表凯瑟琳跨越了人生重要的一步:逃离修道院,向传统说不。

每个人都有跨越那扇门的机会,只是有人选择跨出那一步,有人选择留在门内,陈雅鸥选择跨出。当她关上那扇门时,她以为遗弃了那个房间,抛弃了过去的自己,其实她没有。她只是进入一个新世界,是穿过之前那个房间才进到新世界的。

陈雅鸥的大学并没有被她毁掉,她目前的道路仍是大学生活的延续。在某种意义上,她的大学成就了她。她所经历的都曾滋养过她,并继续滋养她。她需通过所走的路,才能跨越那扇门。她走的“捷径”让她明确:不想再走捷径,换一条路。没有那些走过的路,没有不喜欢事情的磨练,她不会发现有多么不想走这条路,也不会深思什么对自己最重要。最终她有勇气跟随兴趣而走,就像她用的比喻:更换物种,决定做一棵大树而不是爬山虎。用心理学解释,爬山虎更像是她的假我,而大树更像真我。有人用假我生活一辈子,而她决定用真我生活,用真我呼吸每一口空气。

但要找到真我、认清想要的,并不是件容易事,尤其是在选择这么多的时代。

我认识的一个学生,从进校第一天就在摇摆:毕业后留在上海还是回家乡?她认真地思考这个问题,想尽快做决定。但这个决定不容易,或者说,她时而会推翻决定。她问学长,很多人告诉她:“留在上海吧!多少人挤破脑袋来上海。好不容易考到上海,就在这儿扎根吧!”她参加老乡会,有工作的老乡说:“回家乡吧!你看我们在这里买不起房,每天在公司和租的房子之间奔波,生活质量太差了,不如回家过得舒舒服服。”她拿不定主意。

舍友准备考托福出国了,她又开始考虑出国读研。后来决定去德国,而不是很多人都会选择的美国,因为她觉得考德语的人少,更有可能考上。后来德福也考过了,但她又犹豫了,因为她遇到一个海归,海归谈到如果重新选择,会选择在国内读研,因为在国外读研成本比较高,回国后找工作并不容易,即使找到,也不容易拿高薪。在国外的读书成本需要很多年才能赚回来,不合算。听了这番话,她决定在国内读研。

读什么专业呢?她又在本专业和其他专业之间犹豫。她对哲学感兴趣,但从没想过当作专业读。她请教老师,老师鼓励她读感兴趣的专业。她很受鼓舞,开始跨专业听课。听了两个月,她放弃了,因为阅读量大,既有中国古代哲学的文言文,又有西方哲学的艰涩原著,她静不下来心读。通过这段经历,她发现自己不想走学术这条路,决定毕业后直接工作。

她开始到公司实习,每天披星戴月,体会了一把小白领。坚持了几个月,她发现不喜欢。她又有考研的想法。这时离考研只有几个月了,她没有选择,只能考本专业。即使考本专业,时间也非常紧。她潜心苦读,终于考上。但她最终的选择仍出人意料:她放弃了读研,选择回家乡找工作。毕业时她要处理的书五花八门,跨界厉害。这些书见证了她多变的选择。其实那份工作也不是她最喜欢的,但她实在没时间选择了。花了那么多精力尝试不同事情,她能够确认的是:那些她放弃的,是她不想要的。但她真正想要什么,似乎还没有找到。经过上天入海般折腾,她心甘情愿了。折腾并不是浪费时间,它们教会她如何做选择。她只是还没有找到真正感兴趣的事物。

即使幸运地找到想做的事,也需要有足够的勇气和运气才有可能踏上那条路。很多人会把想做的事当作奢侈品,永远放在心里,只在特定的时候拿出来膜拜。我的学生未必不真爱哲学,但她在天上飞的心哪能安稳地停留在一个地方?只要吹来一阵风,她的想法和方向就会变。当很多人都按社会认可的成功标准来定义要走的路时,那些按内心标准确定选择的人,可能会面对更多压力。唯有认清什么对自己更重要,才会坚信地走在想走的路上。从这个意义上讲,陈雅鸥是幸运的,她拥有自己的兴趣,且有毅力、有计划、认真地做好每一件事。她走捷径的过程中也不凡艰辛和努力。

否定曾走过的路并不特别困难,关键是接下来走哪一条路。关上一扇门并不会让天塌下来,但更重要的是开启哪一扇门。

责任编辑:尹颖尧

猜你喜欢
路德修女扇门
这扇门
第8扇门
马丁·路德成名多亏险遭雷劈?
第八扇门
马丁·路德
修辞手法在马丁·路德·金“我有一个梦”演讲词的运用
修女错过教皇祝福电话
马丁·路德与德意志启蒙文化
爱具体的人
从一个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