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美德

2015-05-30 23:05罗桂贤
杂文月刊·教育世界 2015年9期
关键词:传统美德语文课程中华

罗桂贤

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宝贵的财富,是每个中国人应该记住并传承的文化遗产。进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要从少年儿童抓起。而我们的语文课程是实现文化传承,进行思想、道德和审美教育的重要工具。通过语文教学渗透中华传统美德教育,是一条重要的途径。所以应从语文教材中充分挖掘传统美德教育因素,同时结合语文教学实际不断优化教育方法,能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

一、小学语文与中华美德

1、中华美德教育的重要性

现如今青少年的道德现状,既有表现极佳的一面,也有令人担忧的一面。他们生长在一个社会经济、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乐于接受新事物,主体意识和平等意识增强。在价值观的选择上,他们有自己的独立意识,但是在他们身上存在的问题也是十分突出的。如:没有远大的志向,急于求成、过度消费、享乐、拜金等都是现代病。因独生子女会有多人宠爱导致青少年自私、狭隘,缺乏合作意识,心理承受能力差,缺乏吃苦耐劳精神。这些问题的存在,从某种意义上反映了青少年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的发展不正确。加强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的宗旨就是为了在新的形势下,继承、弘扬和发展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不断培养和强化青少年的爱国主义和集体主義意识,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因此,要培养一代跨世纪的人才就必须要对学生进行传统美德教育。

2、渗透美德教育的必要性

语文课程是实现文化传承,进行思想、道德和审美教育的重要工具。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的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远的。小学语文教材按专题编排,就是着眼于人文,促使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如人与自然的和谐、自己与他人的和谐、珍惜生命、尊敬父母、热爱祖国、热爱科学等。均体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自己与他人”为基本范畴的人文专题教育,如四年级教材的专题就有:山水风情,壮丽的河山,人间情,长城的故事,人间真爱,为了新中国,乡情·友情,挚爱亲情等。这样的编排把传统美德教育很自然地蕴涵在语文教学中。因此我们教师应该有效且充分地运用语文课程中的这些资源,结合生动活泼的语文教学,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接受传统美德的精髓。

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华传统美德教育

教学是学校工作的中心,而语文教学又是小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语文教学渗透传统美德教育,是一条既快捷又重要的途径。不仅涉及的内容广泛,而且形式多样、角度多变,会使教育过程变得丰富多彩、有条不紊。

1、挖掘语文教材中传统美德教育的因素

新课标语文教材人文内涵丰富,具有很强的亲和力,使学生不仅学到语言、在思想上受到启迪,而且在情感上也得到熏陶。中化民族传统美德的内容十分丰富,它渗透在教材中,更有利于教师的德育工作,所以教师应充分发掘这些因素,不断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

(1)利用图片,激励志向

语文教材中有不少精美的插图。在教学中,应充分重视和利用这些图片加强对学生的传统美德教育。比如,在教学有关介绍和描绘祖国山水、名胜古迹、园林建筑、工艺作品等方面的课文时,可以通过文中的插图、教学挂图的展示、多媒体的播放或让学生去搜集一些相关的图片来配合教学。这样,不但能使文中所描绘的景象更为生动、直观、形象,而且更能让学生深切感知祖国山河的壮丽秀美,深刻感悟祖国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有利于激发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自尊心,从而使他们不断树立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情怀和立志报国、振兴中华的凌云壮志。

在教学名人名篇时,也可以利用文中的人物插图或让学生去搜集有关孔子、毛泽东、周恩来、文天祥、岳飞、鲁迅等名人和伟大人物的画像,并让学生通过进行旁批、查阅资料等,注明其主要的作品或成就。让学生通过这一收集活动,深切感知他们高尚的品质、崇高的气节、伟大的志向、不屈的精神,使之不断地受到激励和感染,从而正确树立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更好地确立自己的志向和奋斗目标,并学会不断地去反思自己的言行,努力修正自己的人生坐标。

(2)抓住动人场景

传统美德教育是以人为本的伦理教育,因而特别强调情感的教育作用。用感人的故事陶冶学生的心灵,让学生在不同的情境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从而不断净化学生的心灵,陶冶学生的情操。如: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的《秋天的怀念》,在教学中以母爱为线索,以朗读为主要教学手段,抓住母亲的动作、语言、神态等描写,甚至母亲在临死前还不忘记关心自己的一双儿女,让学生反复读母亲的语言中去体会、去感受,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母爱的无私与伟大。使学生受到感染和教育,懂得了要学会关心父母、关心别人。教师教学时可以利用课文的感人场景,使学生陷入深深的思考,课后可结合课文,让学生在生活中实践。可以建议学生回家替父母做点力所能及的事,学会关爱他人,做一个懂事的孩子,体现出了语文课程的综合实践性。

(3)渗透古文化

新课标语文教材中安排了许多灿烂的古文化。学生接触比较多的有各类古诗:如《桂林山水》通过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渗透爱国主义教育。教师可以让学生课后收集描写祖国美好景色的古诗及文章,从不同方面了解祖国的美好,从而产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新三字经》中有孔融让梨的故事,还有很多关于勤学的故事,如悬梁剌股等。这些内容让我们的学生从中学会了要克服侥幸心理,养成勤奋的作风,这些宝贵的品质将令他们一生受益无穷。

2、结合教学实践,优化教育方法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把语文教学的特点与传统美德教育的内容、方法以及教育对象结合起来,并根据不同的语文教学内容,自然、合理地结合传统美德教育的内容进行渗透,选择出最佳的实施方案,努力探索最佳的方法,以便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

(1)树立好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通过榜样示范,正面引导,将对学生形成良好品德起到巨大的促进和导向作用。教学中要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从具体、生动的教学内容中悟出真谛。

(2)真情唤真情。”情贵于真”。教学中,教师要运用具体生动的材料或感人的故事,以及充满情感色彩和表现力的语言去影响学生,引起学生的共鸣。

(3)实践悟真知。实施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新课标的语文教材不仅内容丰富多彩,贴近儿童生活,而且形式多样。可让学生通过网络去收集更多的与课文内容相似的典型人物和感人故事,强化中华传统美德对他们的影响。

猜你喜欢
传统美德语文课程中华
身边的传统美德
凭借传统技法传承传统美德——评李保均的长篇小说《花农》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
大学语文课程的“思化”品质认识
用中华传统美德涵养党的道德建设
《弟子规》与传统美德研究中心简介
项目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课程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