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课堂要给学生更多的自主探究

2015-05-30 21:20李昕弘
杂文月刊·教育世界 2015年9期
关键词:科学知识经验交流

李昕弘

小学科学课堂是学生和老师共同组成的传递和交流各种信息的一个平台。在新课程标准中指出:“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针对这一要求我们应该如何去做呢?首先我们应创设有效情境,调动学生探究兴趣,带学生亲历探究过程,让一个个科学活动层层深入真正成为学生的自主探究难忘经历。

一、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万,起点一个问。”质疑提问就是科学的探究活动起点。学生在开始小学科学活动之前,教师需要创设一个情境,情境的创设方法很多,在教学时需要设置与学生生活经验和教学内容相关的学习情境。比如用故事、视频、谜语、科学现象、设置悬念等方法引入,但无论用什么方法激趣引入要与教学内容有关,而不是仅为引入而创设情境,最好是要为教学内容服务,甚至是贯穿整个课堂,起到深化延伸课堂教学的作用。

二、自主探究,将生活经验融为科学知识

《新课程标准》指出:科学探究一般包括提出和聚焦問题,设计研究方案,收集和获取证据,分析数据、得出结论,表达与交流五个重要的要素。重视引导学生从证据中进行分析推理、得出结论,关注学生的讨论和交流。科学探究必须基于实证,分析整理信息和数据,最后获得探究问题的结论。例如:在教学本课时,设计了两个科学活动,凭借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各种感官、借助一些工具比较生熟马铃薯的不同,搜集它们在颜色、气味、口感、软硬等方面的不同信息,感知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之间的静态变化过程,并在观察的基础上分析马铃薯烧熟吃的优点。在此基础上,更进一步地观察比较猪肉在烧熟过程中的变化,感知食物在烧熟过程中的动态变化过程,再次分析猪肉烧熟后的优点。两个活动,由易到难,层层递进,既是线性的深入,又是殊途同归,归结于食物和营养的关系,使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得到深入和扩展,最终和科学知识融为一体:学生凭借生活经验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学习科学知识,继而科学知识又补充丰富了生活经验,两者相得益彰。

三、交流与讨论相结合

讨论交流是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重要的互动过程,贯穿探究式学习的全过程,尤其在学生进行分析推理,得出结论的过程中,讨论和交流更是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教师在组织交流活动时,不要急于诱导学生解答,急于给出答案,更不要简单地给予肯定和否定,而是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思考,让学生充分地表达和交流他们的想法,发现认知冲突,鼓励和促进学生进一步思考和探究,充分展开讨论和交流。讨论中还可以培养学生倾听别人意见、评价和接纳不同观点等开放的科学态度,促使学生学会尊重事实、尊重他人、尊重和欣赏不同意见,并从他人意见中得到启发和帮助。

四、将小学科学与生活相结合

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具有活动性、实践性和综合性的课程。小学科学课程的综合性首先表现在学科内容的综合上,其次还表现在还表现在学习内容与学习经验的综合,动手和动脑的结合,以及科学知识学习与社会实践的结合上。在科学课堂的最后,一般可以采取两种方式:一是对本课学习的一个知识巩固,使一堂课的学习目的明朗化;二是在所学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更深层次地讨论,使科学知识生活化。

总之,小学科学课堂的自主探究学习活动并不是一个固定模式的程序,而是一个能动的、多样的、多层面的、循环发展的过程。面对新课程,我们应该重视小学科学课的探究教学,加大对科学课的研究力度,让小学科学课堂真正成为学生的自主探究的课堂。

猜你喜欢
科学知识经验交流
如此交流,太暖!
2021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蜗牛看牙医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基于科学知识图谱的滑雪运动研究可视化分析
经验
2018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2000-2017国外关系从句研究动态的科学知识图谱分析
社会化知识及其客观性探析——兼议朗基诺的科学知识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