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香
2015年浙江高考作文题,一改近几年“自我入文”乃至“无我难以成文”的命题方向,甚至从专业的角度进行思辨性的学术思考,这就注定是那些能阅读会思考有积累的考生的天下了。
但,在考场这么一个特定的场合,要围绕所给的材料进行观点的比较、选择,素材的筛选、分析,论证的展开、深入,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许多考生在选择论点时举棋不定,其实大可不必,只要选择作品与人品一致,或者不一致再或者未必一致都是切题作文。当然,明确了论点并不一定就能把观点论证到底,拥有一定的素材也未必就能把论点论证透彻,更不用说对论点进行思辨性的论证了。请看下面这篇考场作文:
我心即我文
茫茫现世,芸芸众生,我们总希望看到有精神领袖拨开云雾,指明方向,让我们看到枯黄后的新绿,鲜花后的硕累,雪地下的溪流。作家其实就是这一类精神领袖,尤其是用我心写我文、人品与文品一致的作家。
曾因雪莱的“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产生对春天的期盼,因为我读懂了雪莱的革命热情可以融化冰雪,温暖整个寒冬;也曾因惠特曼的“船长啊,我的船长”而伤心,因为驶向自由民主的航船会因船长倒下而搁浅;还因毛泽东的“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而热血沸腾,因为我明白了少年立志有为的豪情。文如其人,他们的诗句都传递了他们的心声。
不可否认,有积极向上的雪莱,才能坚信寒冬过后的春天;有对民主自由向往的惠特曼,才对林肯总统被刺悲痛欲绝;有对祖国命运的担忧,才有毛泽东主沉浮、遏飞舟的愿望。有什么样的品性,才有什么样的诗句,才有什么样的诗人和作家。他们用人品铸就作品,我心写我文,让我们看到前途的光明,成为我们精神的指引者。
我想,我心写我文应是常理,当代的文坛也是这样。所以,龙应台在《目送》中,既透露出自己对文学真挚的爱,也告诉我们于父母儿女之情不必追,这是龙应台内心的告白,生活中她也是一个这样孝顺而理性的人。所以,史铁生在地坛里想明白了生是不变的事实、死也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后,决定要好好地活,哪怕双腿残疾、百病缠身,也要发自内心地为他的母亲写作,这才有了催人泪下的《秋天的怀念》。所以,热爱滑雪运动和足球的东野圭吾作品中总有滑雪,也常有球类的术语;就是莫言,他的作品中也总常有山东高密的红高粱,那里的生活映入了他的内心。所有的作品都是他们忠于生活忠于内心的写照,言为心声,我文即我心。
当我们困顿于生活,看到文不对心或言不由衷时,我们总会有些反感:高调写着反腐文章的,其实是一只“大老虎”;猛注心灵鸡汤的,其实是一个堕落者。生活并没有欺骗他们,他们却要说些言不及义有违本心的谎话欺骗世人。这样,他们自己生活中会产生落差,对世人也没有作用,反而增添了社会的雾霾,影响我们的视线。这样的人是成不了精神领袖的。
我呼唤人品与文品一致。
初看此文,突然一亮。文章观点之明确,论据之丰富,思路之清晰,语言之简练,结构之圆满,无不符合高分作文甚至满分作文的标准。
首先,观点明确。文章标题,便明确地指向了论点:我心即我文,倡导人品与文品的一致。在文章第一段,考生很快就阐明人品与文品一致的作家作品带给世人的价值,并且提升到对人类精神的作用。
其次,论据丰富。从雪莱、惠特曼、毛泽东的诗作到龙应台、史铁生的散文再到东野圭吾、莫言的小说,都写到了我心即我文。而且,列举诗人诗作后,还有简练的分析,论证人品与文品的一致,亦即我心即我文。
再次,结构圆满。文章从“茫茫现世,芸芸众生”始,到“当我们困顿于生活”结,显示了考生很懂作文之道。文章首尾呼应,从“希望看到精神领袖”到“成不了精神领袖”,从“拨开云雾”到“增添雾霾”,从“人品文品一致”到“欺骗生活,欺骗世人”,前后的照应如此圆满,而且第3段末句还用“成为我们精神的指引者”点题,可见考生思维的缜密。
这样说来,这篇文章应该是一类文中的高分作文,但细读细品却发现,其实不是这样的。
首先,论点明确但中途易辙,有始无终。应该承认,文章第3段真的写得不错,围绕论点“我心即我文”“文品与人品一致”论证,但在第3段末“我心写我文”与第4段始“我心写我文应是常理”的衔接中,考生的写作方向、思维便已发生了偏离。其实,标题本身就隐藏了偏题的危险:“我心”的“心”是什么并不明确,导致写作指向含糊。不能说下文的论据不能证明论点,但考生的角度已转到作家的真实生活给作品带来的影响上了,“所有的作品都是他们忠于生活忠于内心的写照,言为心声”。尽管也点到“我文即我心”,但已经与第3段的论证发生了偏离,而且,文章结尾,尽管形式上照应开头,但内容仍然把“心”指向现实生活而并非作家品性。而发生这样的变化,主要是因为分析论证的不充分。
其次,论据丰富但角度单一,形似堆砌。在第一部分的论证中,考生的论证思路是非常清晰的,所以,列举的诗人诗句与自己读后的感受结合得非常紧密,而且第3段的分析尽管简要,也算是紧扣论点。初读此文,尤其在阅读了一大批没有充足论据胡扯一通的文章后,阅卷者产生了极大的心理安慰:考生不仅活用了课本上的知识,如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惠特曼的《船长啊,我的船长》,还非常难得地点出雪莱是一个热情的革命者。虽然,不少考生也用到龙应台、史铁生、东野圭吾、莫言等素材,但此考生难得的是能写出史铁生的《我与地坛》、龙应台的《目送》中的语句,还能联系东野圭吾、莫言作品中的生活背景。不可否认,该考生的阅读积累是非常不错的,但细细考量,不能不说,三位诗人还有两位散文家两位小说家的所有作品或生活经历的描述只有一个单一的指向“我心即我文”,没有更深层次的思考,这便是一种堆砌。
再次,思维清晰但思辨不足,分析欠缺。全文共6段,从第1段明确论点后即转入第2段的论证,边叙边议后转入到第3段的综合分析,考生聪明地将第3段的综合分析内容与第2段一一对应,“有……,才……”排比句很有气势,但与其说这是分析不如说更接近判断,因为根本没有逻辑推理,没有思考辨析。到第4段,则更是论据的堆砌,同样是边叙边议,叙议之后,没有独立一段的综合分析,就连接近判断的语句也没有了,只剩下“所有的作品都是他们忠于生活忠于内心的写照,言为心声,我文即我心”的结论。议论文写作,使用切合论点需要的论据之后,必须对论据进行分析论证,将论据引向论点。如果是思辨性的议论文,还需随着对论点的辨证思考,对使用的论据进行进一步的事理分析,做到清楚、准确,使论证明白有力。难得的是考生于篇末提到“文不对心或言不由衷”,有了思辨的萌芽,可惜,论点已转到了“生活”而非作家的品性,即使思辨,也于文无补。此文最后得分48,为二类作文即部分切题作文的最高分,甚为可惜。
那么,如何实现此文的升格呢?
作文升格,在时间有限的情况下,应该尽量少改动原文,只需在非动不可的地方稍作修改,从而弥补原文的不足,使修改的文章在原文的基础上有一个较大的提升。
升格建议:
一、修改标题。改成“人品即文品”。不改变原文论点,但可以将“心”的内涵固定在人品上,免得因此造成对“心”的另解。尽管没有原题文艺,但可以让考生不偏离中心论点写作。
二、减少论据,增加分析。第二段诗人诗句可以删去一个,在第3段的“不可否认”后,加入对上述提到的诗人的人品分析,这样可以在“有……才……”之后有个过渡,下面判断式的结论才有依据。下文的论据可以再删去两个,然后在两个论据后添加分析,尤其要添加“生活赋予作家怎样的阅历、感悟、品性,便在文章中有怎样的文品”,以此达到论点上下一致,论据分析到位。
三、加强思辨。在原文第5段思辨的基础上,要有明确体现思辨的语句,将“文不对心或言不由衷”直接改成“人品与文品分裂”,删去“生活并没有欺骗他们”到“产生落差”之间的语句,修改成“他们这样的人品不可能成为真正的清官,也不可能调制作出真正有益芸芸众生的心灵鸡汤”,删去最后一句“我心即我文”。
升格后的文章,保持原文的思路清晰、结构圆满等特征,论点上下一致,论据分析从第一部分的人品影响作品到第二部分的生活影响人品、人品影响作品,论证稍有深入,删去两个论据,减少堆砌。第5段增添思辨性的分析,使观点更辩证,论证更充分。
在今年的高考作文中,像这样有始无终写着写着就游离原来观点或者在两个观点之间左右摇摆、态度不坚决、论证不彻底,再或者观点明确也能始终如一却欠缺思辨、论证单一的文章比比皆是,所有这些都凸显出考生思维能力的薄弱,尤其是思辨能力的不足。作为一个导向,今年的高考作文对高中乃至初中的作文教学或许是一个福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