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杯春醪寄余心

2015-05-30 10:48浙江一考生
作文新天地(高中版) 2015年9期
关键词:脱俗品性用例

浙江一考生

古有刘白堕脱俗隐于市,善酿酒,饮之香美,经月不醒。游侠语曰:“不畏张弓拔刀,但惧白堕春醪。”一杯春醪,寄着他一生的志趣,一生之作,亦携着他品性高低。

冯骥才曾道:“植物死了,将生命留在种子里;作家死了,将生命留在作品里。”“言为心声”,作品的格调趣味与作者的人品常有着高度的一致性,或无意的性格流露,或刻意的志节寄托,作品以其穿越时空的永恒与广远,承载着作者的追求与修养。

百家争鸣,各有其芳华。若你的歌声不现出你最独特的嗓音,便只能湮没于喧嚣的人世。庄子汪洋恣肆,老子凝练沉稳,墨子严密周全,韩非子肃穆苛刻,则《庄子》抑或《道德经》,《墨子》抑或法家大集《韩非子》,无不承载着其独特见解、个性思考。台湾云门舞集享誉全球,其舞姿脱俗超凡摄人心魄,而表演者亦无一不是高雅养性之性情中人。作者与作品如人与影,映照着彼此最真实的内心,只有你将最真实的生命投射,作品才能温润如玉,毫无杂质地现其熠熠光华。

人在成长,作品亦在成长,如影随行中,两者的生命都登上更高山巅。龙应台年轻时像生活在唐朝,热情奔放,文字如“横眉冷对千夫指”,抑或“俯首甘为孺子牛”,都是其性情之真,与作品携手胁肩,向更深阔的远方迈进。俄国诗人安娜·阿赫玛托娃的人生起伏,其诗作亦从少女的幼稚转为熟女的沉稳。作者与作品如一对孪生兄弟,在时光的磨蚀下恣意成长,从一个方面,我们得以窥见另一方的性格。

而元好问曾道:“心画心声总失真,文章宁复见为人。”作品格调与其品性的背离,有时并不是性情相悖,或是作者在作狂野挣扎,或是反其道愈见其力。顾城的诗天真纯朴,他却亲手杀死妻子;凡·高的画绚丽奔放,他却癫狂割下左耳。我们能说他们的品性恶劣、思想卑劣吗?当世界以痛吻我,我在报之以歌后,内心的苦苦挣扎或许会蒙蔽我纯洁的心,但心会通过我的笔卓然于世。卢梭在《忏悔录》中极尽猥琐之能事,而谁又能否认他卓然脱俗的品性、高雅勇敢的追求呢?作品与人当面的背离,实则乃内心更坚定的追索啊!

当今社会人们热捧“雅作”,却不知“雅作”之作者粗鄙无知,而耻于那些外表粗鄙之人,浑不知其作品华美天成、淳朴自然。悲哉!悲哉!而我坚信,那些枯灯夜雨下的荒江野老,剑指连营而无畏,笔削春秋而令乱臣贼子畏惧,定会与作品一同矗立于民族之巅。

一语天然万古新,繁华落尽见真淳,在这急景流年的时光里,哪一杯才是真正寄余心的春醪呢?

点 评

文章十分切合题意,以严谨的思维论述了文章与人品性高低“相携”的观点。观点鲜明,有独到之处。文章先通过刘白堕的事例初步议论引出观点,论述文章与人的品性的关系,然后再进一步思考“人在成长,作品亦在成长,如影随行中”,两部分内容前后勾连,相互补充,带动议论的深入。文章用例丰富详尽,古今中外,不同角度不同层次,避免了写作中常见的平面用例、不作分析的问题。文章最后联系现实指出“当今社会”存在的创作上的不良现象,与前形成对比,既突出了议论的针对性,也凸显了文章的深刻性。综观全文,议论的理性表达非常突出,语言流畅大气。

猜你喜欢
脱俗品性用例
UML用例间包含关系与泛化关系的比较与分析
UML用例模型中依赖关系的比较与分析
联锁软件详细设计的测试需求分析和用例编写
從出土文獻用例看王氏父子校讀古書的得失
关于监狱学的学术品性
清丽脱俗的色彩,还有成熟的调校系统 Vivitek(丽讯)DH765Z-UST超短焦激光投影机
重塑狼王品性(二)
论高校教师的专业伦理品性及其涵养
清新脱俗的“悦竹悦居”竹家具
百合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