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绪杰(北京)
名称:颜鲁公争座位帖
书写年代:唐
刻帖年代:宋
拓制年代:清晚期
题跋年代:2014至2015年
题跋者:
梁选峰 杨华 殷燕召 张兆林 刘大生 曾柏豪 滕占敏 仝凌飞 刘斌 坐道 王朋 张靕古 李臻泰 李绪杰
装帧年代:2015年
手卷长度:20米
颜鲁公争座位帖 五月廿八日 九斤 九斤小乖(朱文) 李臻泰印(白文)
颜鲁公争座位刻帖拓本 余所见者皆施浓墨 神采不逮微妙尽没矣 今于乾堂兄处得览此拓 古韵清容游丝宛在 叹为至精 鲁公此帖当冠之绝妙 有黄山谷评之为证 观鲁公其帖奇伟秀拔 奄有魏晋唐以来风流气骨 回视欧虞禇薛徐沈辈 皆为法度所窘 岂如鲁公肃然出于绳墨之外而卒与之合哉 盖自二王后能臻书法之极者 唯张长史与鲁公二人 传世法帖书精要文焕采者 向为后人所重 鲁公此文指斥权贵 文昭书境 书显文意 性情一纸 见书文两脉依 窃以为争座位之刚烈堪与兰亭序之悠然祭侄稿之悲状寒食诗之清苦同彰于世也
岁次癸巳夏至梁敔堂拜观 梁选锋印(白文) 敔堂手段(朱文)
颜书争座位帖 墨迹本传至宋时归长安安师文 安氏以之上石 后世称此刻帖为长安本 即此拓也 另有它本与之相较差之天壤 不可类比也 此帖声望远播 历代习颜书者无不拱壁为珍 宋元明清皆有拓本传世 然工精墨佳者稀如麟凤 此帧拓制年代虽近 其点划间毫厘必现 得之亦可宝用也
甲午重阳后三日西泠印人杨涵之拜观 杨华(白文) 涵之(朱文)
廿四诗品首重雄浑 若以书论 则鲁公下笔足以当之 其精神气质直接汉人 争座位帖真迹宋时犹存 苏米俱曾得观 故坡公尝谓平原书古今之变尽天下之能事 今以拓本观之 尚使人心惊 想其真迹可直视乎
甲午霜降京城重霾乾堂东窓下观此略舒愁怀 燕召 殷燕召印(白文)
颜鲁公争座位帖 此帖为颜行书中之精品 襄阳米颠评此书在颜最为杰思 想其忠义愤发 顿挫郁屈 意不在字 天真罄露在于此书 今观之正所谓有雷霆斧钺 凛然不可犯之气
甲午立冬兆林题于在山园 琴鹤(白文) 张兆林印(朱文)
世谓学书必由唐楷入 唐楷之冠者颜鲁公多宝塔勤礼碑也 故昂昂然曰 颜鲁公笔力虯劲 内蓄千斤 右军以下不做二人想 此诚学舌之语 为方家笑耳 学书之人不可不辨 铭刻之与翰扎使转之与点划 囿于颜楷碑铭 焉能真知鲁公之妙哉 必于祭侄文稿 争座位帖 反复揣习或知鲁字之妙 乾堂李兄见示此本 以淡墨拓之 字口清晰 笔意俱在 为民国所拓 亲见太师用笔缠丝蓄劲 或出篆意 自知争座位帖勃郁千古 正气充沛 合璧兰亭诚不谬也
甲午深秋大生于明精舍 大生(朱文) 刘(朱文)
包慎伯谓祭侄文稿有柔思 此帖则有矜怒气 颜鲁公理正辞严 凛然不可犯 时又藏愤激于悲痛中 若与山巨源绝交书之稿犹存 昔人合璧之说未必属兰亭也
乙未年前二日于京中兑文堂 乾堂兄示此帖拓品 其跋甚有味 复赘两语 淳庐曾柏豪 淳庐曾氏(白文) 柏豪印信(朱文)
争座位帖本是一篇草稿 作者凝思于词句间 本不是着意于笔墨 却写得满纸欝勃之气横溢 成为书法史上的名作 入行草最佳范本之列 后世以此帖与兰亭序合成双璧 东坡曾于安氏处见真迹 曰 此比公他书犹为奇特 信手自书 动有姿态
甲午初夏于京都 滕占敏 占敏(白文)
初观旧拓本颜真卿争座位帖 乃鲁公行书草手稿 整章文采飞扬 字精意且 可与鲁公祭侄文稿比肩矣
平湖丘生凌飞 凌飞之印(白文)
乾堂兄示此民国旧拓 为颜鲁公精绝之品 前人有颜鲁公楷不如行 行不如稿云云 余谓此帖与祭侄文稿可并称 为颜鲁公有别晋人之又一风骨是也
甲午玄月景厂谨识 景厂(白文) 刘斌(朱文)
金石永寿 甲午初冬坐道 坐道笔墨(白文) 闲堂(朱文)
鲁公至宝
时在甲午冬月获观乾堂旧拓 弘堂 王(朱文) 朋(白文)
鲁公一生刚正 此帖文情激越 点划飞扬 满纸忠义之气 太上有立德 其次有立功是之谓不朽 甲午秋日靕古拜观 张靕古(白文) 灌园叟(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