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莉萍
摘要:炉外精炼操作与控制是中、高级职业院校冶金专业的重要核心专业课程。它不仅要求学生懂得必要的理论知识,还要求学生掌握核心操作任务及其技术操作规程。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以提升教学质量。
关键词:冶金 炉外精炼 实训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市场对钢材纯净度的要求日益增加。高效、合理、经济地发挥各种炉外精炼技术装备的作用,对钢铁企业建立高效、低成本纯净钢生产技术平台,促进钢铁企业调整品种结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炉外精炼操作与控制在整个职业院校冶金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地位也显得越来越重要。但目前许多职业院校在开展炉外精炼操作与控制课程教学的过程中,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毕业生在就业后不能在第一时间内适应冶金企业岗位群的操作需要,迫使企业重新对其进行岗位培训,从而极大地增加了企业的人力成本,也使企业减少了职业院校毕业生的招聘数量。为此,笔者所在学院作为江西省唯一一所冶金专业特色的中、高职院校,立足于学院的发展现状,大胆对冶金专业的相关课程进行专项课改、教研,从“教”与“学”两方而入手,充分利用周边新钢公司、萍钢公司的地域优势,走出去、请进来,逐步建设以炉外精炼操作与控制、连续铸钢操作与控制等为代表的一批精品课程,收到了良好成效。
一、职业院校炉外精炼操作与控制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课程结构不合理
由于受到学制等因素的影响,学生在校时间并不长。在这样短的时间内,学生既要完成相关基础课程的学习,义要完成就业必备的专业课程的学习,结果导致学生对许多课程的学习只能是“浅尝辄止”。另一方而,理论与实训的课程比例不尽合理、科学。现在的专业教学越来越强调的是“理实一体化”,要求学生在掌握一定的理论素质的基础上,更好地进行专业操作。此举才能真正发挥职校生作为专业技术人才的优势,也有利于学生今后的自我发展。
2.师资队伍建设亟待加强
在当前的许多职业院校的冶金专业教师队伍中都存在着结构不合理的现象。一方而,不少50岁以上的老教师占据着主要的教学岗位,他们的教学经验虽然丰富,但其掌握的冶金专业理论却急待更新;另一方而,不少刚毕业的大学生虽然掌握了最新的理论、技术,但他们却缺乏实践操作的经验,这样导致教师忽视学生就业实际的需要,学生学习缺乏兴趣。
3.实训“瓶颈”难以突破
由于冶金专业课程体系的特殊性,使得冶金专业的实训教学无法就近在学校内开展,因此必须组织学生去钢铁企业实地实训,这就给实训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由于在实训课时安排、实训内容选择以及专业教师带队指导等诸多方而无法做到统筹协调,从而影响实训教学的效果,这对于炉外精炼操作与控制这门课程的实训教学来说,问题就显得尤为突出。
二、职业院校炉外精炼操作与控制课程教学的反思
1.明确合适的教学内容
在教学中一个遵循的最基本原则就是因材施教。对于日前职业院校冶金专业的学生来说,基础知识薄弱,学习态度不端正是每个老师必须而对的问题。因此,教师必须从职校生的实际学情出发,对教学内容进行选择。对于炉外精炼操作与控制这门课程,我们明确了炉外精炼的技术基础,炉外精炼操作工艺,炉外精炼与炼钢、连铸的合理匹配,纯净钢生产与质量控制,炉外精炼用耐火材料等内容。整个教学过程都以炉外精炼操作工艺与控制为主线,根据学生今后就业的需要,将教学重点放在必要的精炼技术基础、主要的精炼操作工艺、重要的钢种质量控制上,突出课程内容的先进性、实用性从而缩短教学内容与生产实践的距离。
2.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根据职校生的身心发展现状,我们在炉外精炼操作与控制课程教学中选择了目标教学法。教师根据学情明确学习内容、要求,如在“炉外精炼与炼钢、连铸的合理匹配”这一内容的教学中,将教学目标设定为掌握炉外精炼合理匹配的要求和原则、掌握炉外精炼技术选择应考虑的因素、掌握普通钢和特殊钢冶炼通常选用炉外精炼方法、比较分析常用的真空处理装置、具有电弧加热功能的精炼设备的特点、掌握典型转炉钢厂和电炉钢厂炉外精炼的匹配模式。师生在教学目标明确的状况下,可以有针对性地组织教学,做到有的放矢。此外,为了突破实训“瓶颈”,我们与新钢公司等多家国内大型钢铁企业联手,在校内建设钢铁冶金仿真实训室,真正实现了冶金课程实训与企业岗位的“无缝对接”,受到了师生以及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
总之,在职业院校炉外精炼操作与控制课程教学中,教师必须从学生今后就业的需要入手,引入冶金行业的新技术、新工艺,改进教学模式,以打造合格的冶金专业技术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