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荣乾
[摘 要]如何构建高效的数学课堂是值得每一位数学教师共同探讨的一个问题.基于此,提出构建高效数学课堂的几点建议,以不断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和效率.
[关键词]构建 高效 数学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5)260033
在新课程改革的推动下,如何构建高效的数学课堂是值得每一位数学教师共同探讨的一个问题.作为一名初中数学教师,初中生上一节数学课并不难,但是想上一节精彩的、丰富的、学生感兴趣的数学课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作为一名初中数学教师,给学生认真上好每一节数学课是我们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也是我们数学教学工作者的奋斗目标.而要上好一节课,我认为必须构建高效的数学课堂.那么,如何构建高效的数学课堂呢?
一、重视基础知识教学
如果说语文是网的关系,要求学生全面吸收新知识,那么数学就是链的关系.我们都知道数学的连贯性是很强的,这种强大的连贯性不仅表现在年级与年级之间,同时也体现在章节与章节之间、课时与课时之间.数学和数学公式其实就是实体和影子的关系,他们就像文学和历史一样不分家,有数学存在就会有数学公式的存在.数学公式是数学科目中最基础、最重要、最核心的部分.不管是简单的数学题,还是复杂的数学题,它们考查的都是书本上最基础的知识,考查学生对公式的理解和运用.换句话说,所有的数学题目实际上考查的都是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可以说,
扎实的数学基础是学生学好数学的一大法宝.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注重基础知识教学,让学生巩固好数学基础知识,为进一步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将数学问题生活化
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要用数学的眼光从生活中捕捉数学问题,探索数学规律,主动地运用数学知识分析生活现象,自主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教学中,我们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中抽取出数学问题,从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出发,选取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素材,以生活化的问题展现给学生,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数学无处不在,生活处处有数学.因此,通过学生所了解、熟悉的社会实际问题(如环境问题、治理垃圾问题、旅游问题等),为学生创设生动的、探究知识的情境,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寻找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既可促使学生积累数学知识,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价值所在,又可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应用意识.
三、注重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艺术性
数学比较贴近生活实际,具有很强的知识性、趣味性和艺术性.因此,它以丰富的内容提供教学中诱发学生情趣和动机的酵母.新教材抓住了学生情绪易变、起伏较大的心理、生理特点,要求以“活的东西去教活的学生”,培养学生持久的学习兴趣,全面提高他们的素质和能力.对此,我的具体做法如下.
1.注重课堂教学中的导入环节.在课堂导入中,设计各种形式,运用各种手段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培养他们的参与意识.例如,教学七年级上册《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时,可给出一个统计案例,让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在课前开展统计调查,让每一位学生都积极地参与活动,课堂上再让几个小组的代表反馈、展示成果.这样,通过简单的活动,创造了一个生动、有趣的学习环境.相信在这样轻松的环境下,学生自然会兴趣盎然,积极主动地学习.
2.让学生充分参与实践操作.新教材还针对学生喜欢观看、喜欢动手的性格特征,安排了大量的实践性内容.要求教师尽可能地利用自制教具优化课堂结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我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自由组合),请他们做我的助手,一起准备实验器材、进行实验演示.实验操作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又使他们在参与活动中认识自我,激发兴趣和求知欲.此外,在教学中教师语言的精炼、语调的变化得当、板书设计合理、字体优美雅观、知识丰富等都能培养学生的学科情感,达到“亲其师,信其道”的教学效果.
四、注重学习方法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新教材以“指导教法,渗透学法”的思想,在每个章节内容的编排上安排了“做一做”“想一想”“议一议”“读一读”等栏目,独具匠心.其宗旨是设法使学生学有趣、学有法、学有得,同时对教师的教法提出了高标准、高要求.在教学实践中,我侧重于从以下几个环节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1.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在教学中可出示阅读材料,让学生阅读完毕后,通过提问或以评估的形式来检查学生的阅读效果;或有计划地组织学习小组以讨论的形式探讨阅读内容.同时,鼓励学生在阅读中找出问题,并不失时机地表扬在阅读中有进步的学生,使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兴趣,养成阅读的习惯.
2.培养学生的讨论习惯.教师通过有针对性、合理性的提问,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探讨数学知识,逐步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讨论习惯.例如,在教学八年级下册《等腰三角形》时,就有很多需要分类讨论的题目.又如,在《探索规律》的教学中,也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归纳出相应的方法和规律.
3.培养学生的观察习惯.学生对图形、实验的观察特别感兴趣,缺点是思维被动、目的不明确.这就需要教师引导他们有的放矢、积极主动地观察.可采取边观察边提问的方法,引导学生对图形的变化原因、条件和结果进行讨论,也可以创设
学生较熟悉的
教学情境
培养学生的观察习惯.
4.培养学生的小结习惯.根据新教材的要求,在实际教学中,可让学生上讲台进行小结评比,或以板报的形式张贴几个学生的小结,或在课余时间对互帮互助的小组双方的小结进行评比,从章、节小结慢慢过渡到课时小结.教师经常强调让学生归纳、小结,可使学生记忆效果明显,逻辑清晰,学过的知识也不易遗忘.教学实践表明,只有正确的学法指导,才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学有所得,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还能保持他们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五、重视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
中学数学具有内容的抽象性、应用的广泛性、推理的严谨性和结论的明确性等特点.我们在进行数学教学时,应根据数学本身的特点,不仅给学生传授数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更要积极探讨数学知识与素质教育的最佳结合点,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要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学生,必须要着重对学生思维能力进行训练,关注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思维活动,研究学生思维活动的发展规律,研究与思维有关的类型、功能、结构、内在联系及其在数学教学中所起的作用.所以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尤其要注重充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良好的思维品质,让学生既有明确的目的和方向,又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既有广阔的思路,又能做到揭露问题的实质;既敢于创新,又能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六、与时俱进、因材施教,优化课堂教学
日新月异的时代发展要求我们要不断汲取新的、科学的、先进的文化,将抽象的知识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轻松的学习环境中掌握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教师要不断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根据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进行因材施教;兼顾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和学习优异的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教师要给予及时的关照与帮助,鼓励他们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尝试用自己的方式去解决问题;对于学习优异的学生,教师可另外选择一些较灵活的问题让他们思考、探究,扩展他们的知识面,发展其数学才能.另外,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有意识、有计划地设计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体会学科之间的联系,感受数学的基础性和应用性,不断丰富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上只是我个人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一点粗浅的看法.如何构建高效的数学课堂,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还有待数学教师共同研究和探讨.
(责任编辑 钟伟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