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地理教学中,我们可以凭借各科学习的大平台,寻求地理与其他学科的知识、技能的连通,让学生的地理学习不单单局限于地理课本的诠释,让他们惊奇地发现“其他学科中的地理,地理学科中的其他”。给予学生发现的机会,让他们在自己每天的各科学习中懂得观察,懂得贯通,学会在不同事物中用学科的语言去思考和交流。借给学生一双看“大地理”的眼睛,让他们感受到学习的美。
关键词:地理观;地理教学;学科整合
记得曾在一本书上看到过,将地理比喻成“一株参天大树”,还说“在它的分支上有越来越多的鸟巢”,形象地说明了地理作为一门科学的强大和它对其他科学的影响。而我想在地理一词前加一个“大”字,不单单只为说明地理学科的“博大精深”,更想强调的是学科的整合性。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可以凭借各科学习的大平台,寻求地理与其他学科的知识、技能的连通,让学生的地理学习不单单局限于课本的诠释,让他们惊奇地发现“其他学科中的地理,地理学科中的其他”。
我的最初的想法也是在教授旅游地理与文化地理时产生的。当时提到山峰的观赏宜远眺,有学生念出了“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将古诗句巧妙地融入到这首诗中。“古诗中的地理”,我灵机一动,有了新的想法:“何不寻找一下和地理有关的语文资料?”于是我翻阅相关书籍、上网浏览,同时还向自己的学生请教,没想到他们的阅读视野也十分开阔,地理古诗、地理成语故事、地理典故、地理笑话等等资料很快就是一大摞。我自己通读一遍这些资料,稍做修改就成为了很好的地理教学素材,如“南辕北辙”涉及经纬网上的方向;“飞流直下三千尺,凝视银河落九天”告诉了我们观赏瀑布的方法….之后我又尝试在其他学科中挖掘地理教学的元素,如美术中图形的框景、天人合一,物理中的气温气压规律,数学中一些长度单位的应用等等。为了让自己的视野更开阔,我的“收集”更加有计划,总结一下为“三多二勤”:(1)多听多看多交流。阅读各科知识书籍、杂志、网文,跨学科听课,时时和其他学科老师谈疑问听想法。(2)勤记录勤尝试。为了方便记忆,我随身携带小记录本,将所看所听的信息先概括的记录在本子上,回到家中再细细整理。我在自己电脑里创建了“地理收藏夹”,运用电脑记录主要是方便整理和编辑,把收集的原始信息修改成为教学素材,再在收藏夹里分门别类,这样一个不小的地理源库就产生了。而后,如何将这些素材较好的运用于实际教学中,我做了不少尝试。
一、巧设悬念,引人入胜
“且听下回分解”,说书者常常在人们饶有兴趣时制造“悬念”。虽然这点“小伎俩”屡见不鲜,但也着实让听书者饱受“折磨”,总想探个究竟。在地理教学中运用其他学科巧设“悬念”,更易激起学生探究的欲望。
例如:我在教学时,在讲到我国农业的南北差异时,引用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设问学生这里隐含了一个有关我国的什么地理知识呢?由此引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从而展开新课的教学。
二、嫁接解说,清晰透彻
抽象的地理规律常常总会让处于低龄的学生不易理解,这时教师形象而准确的讲解尤为重要。在重难点知识的讲解时,移花接木地运用其他学科的事件来说明,效果颇佳。
如教学近地面与高空中气温和气压的关系时,学生总是弄混淆“近地面是冷高压热低压,而高空相反”这个规律。由此我引入物理学中的一个有关气压与煮饭的故事。就是在高原与高山上做饭必须用高压锅,不然不会熟,因为气温太低,水的沸点没有100°。形象的对比,更加凸现出知识的重点。
三、利用偏科,因势利导
我很理解学生“偏科”,从某个角度讲它就是学生的喜爱或专长。十个指头各有长短,我并不期望所教的学生都要成为地理人才,但我希望他们知道地理的文化,知道地理在其他学科的作用,从而相信自己有学好数学的能力。因此利用学生“偏科”心理去让学生亲近地理也是一种不错的方案。
一次我讲到以情观景,引入“西山爽气图”。由于学生在美术课中欣赏过这幅山水画,学生很自然领悟到“人化自然”不就是山水画中的清静无为、天人合一吗?课堂上学生游刃有余,十分轻松地掌握了本节知识。
四、另类小结,记忆深刻
在我们地理教学中,地理规律常常作为一课小结,是精华的概述。然而这些概念学生既难以理解又易遗忘。要改变学生学习概念时的这一普遍现象,我在注意引导学生理解规律的同时常常将它们改变成歌謠帮助学生记忆。如教学地球气压带时,总结如下:高气压带四,低气压带三;南北五度间,高温气上翻;赤道低气压,降水造方便;
这样的另类总结,将地理语文化,平直的概述变为情趣的顺口溜,学生既乐学,又易记,而且经久不忘。
“当孩子在帮助下自己去发现那些基本规则时,他们学得最好。”这是我在《学习的革命》中看到一句话。时下,我们的教育在变革,在发展。教育的理念在更新,教学的方式在转化。不断的完善教材,不断的营造更合理的学习环境,其目的是为了学生学会自己去发现、自己去学习。我想我们教师所应该做的就是给予学生发现的机会,让他们在自己每天的各科学习中懂得观察,懂得贯通,学会在不同事物中用学科的语言去思考和交流。而我们教师所要做的正如一首歌中唱道“借我,借我一双慧眼吧!”借给学生一双看“大地理”的眼睛,让他们感受到学习的美。
作者简介:王小峰,南昌市珠市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