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童趣;游戏精神;富有生命;经历过程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009(2015)17-0069-01
小说家格雷厄姆·格林说过:“童年期肯定有一些时机,此时大门打开,让未来走进来。”那么,打开这扇门的钥匙在哪里呢?我曾对全校三至六年级400名学生进行过一个题为“我最喜欢的数学课堂”的调查,调查发现,学生的想法惊人得一致,可以概括为一个“趣”字,包括:(1)老师要幽默风趣;(2)学习内容要生动有趣。这促使我们反思:如何真正转变教和学的方式,使儿童心中原本枯燥乏味的数学学习变得生动有趣、富有活力呢?基于此,我们开展了小学数学“童趣课堂”研究。
1.童趣课堂,让游戏精神再现。
从本意来讲,学习属于人类游戏活动的范畴,它应该具有游戏的特征。自由精神、体验精神和创造精神是游戏的本质。以游戏的本质来观照我们的教学,可以发现很多有违于此的地方。以“小数”为例,小数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教材中呈现的小数已经经过完美的构造变成了一个严谨的系统,而儿童往往不是按照定义的方式来理解的。儿童真正的学习应该在游戏活动中发生。教学伊始,我便和学生来了一次“穿越”,回到古代的某个部落,考察他们的计数方法。学生和古人一起从结绳计数开始,懂得了如何满十进一,思考把一只猎物平均分成10份后其中的1份该如何表示,直至创造出小数和小数点。
2.童趣课堂,让知识富有生命。
史宁中教授说:“小学数学教学最关键是要让学生从头想问题。”然而在教学中,我们往往是“掐头去尾烧中段”。例如,“我们又把■写作0.3。”我们知道■与0.3的关系,但这是成年人的数学现实;在儿童不知道0.3为何意的时候,我们把这个经验告诉他们,期望他们以此来理解小数的意义,实在是勉强。儿童不禁要问:“■为什么要写成0.3?”事实上,就一个小数点的写法,历史上也是经历了很多年才约定俗成的。如果数学教学忽略了这些背景,知识就失去了与经验和对象的联系。面对教材中的每一个知识点,我们要赋予其儿童因子,添加儿童元素。转化的重要方法就是给这些知识提供背景,可能有了背景的知识学生探索起来需要花费更长的时间,但从把握知识的本质这方面来看,这样做不仅值得而且应当。
3.童趣课堂,让学习变为经历过程。
美国学者兰本达认为:经历是发现意义的中心环节。他认为,学生的许多学习都是无意义的,因为他们只是机械记忆语言符号,而不是从亲身体验或经历中获得语言符号所代表的意义。尽管这种学习也许对于某些考试是有用的,但是无益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因此,要使学习对学生本身有意义,应当让学生全身心投入探索的全过程。“发现意义、领会意义”是经历、卷入和参与的结果。在引导学生“认识小数”时,“发现意义、领会意义”主要是指学习和掌握小数的概念,其前提是“经历、卷入和参与”,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就像数学家当初创造小数一样,通过自己的原有经验与新经验不断发生反复、双向的互动,从而使自己的知识经验得到充实和改变。
“童趣课堂”是一种以儿童为中心的课堂,是让学习真正发生的课堂,它最终指向儿童的生命成长,一堂堂富有童趣的数学课,构成了师生实现生命价值的历程。
(作者单位:江苏省张家港市江帆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