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随着现代管理向数据化、技术化方向迅猛发展,符合现代社会发展需求的新型行政管理模式——“新公共管理”逐渐融入服务型政府建设当中。新公共管理以现代经济学为理论基础,提倡构建一个企业式的当代政府,并主张将市场经济理论渗透至公共服务体系当中,借此来改善与提升服务型政府的行政管理效率。
【关键词】 新公共管理;服务型政府;行政改革
【作者简介】 许晨祎,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学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 F062.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5103(2015)09-0011-03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与发达国家相比,现阶段中国仍然存在着行政管理效率过低、公共服务不到位、财政压力过重等一系列严峻问题。由此可见,如何高效快速地满足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要求,用科学合理的管理模式来加强服务型政府建设,是当前我国行政改革所必须要关注与重视的问题之一。
一、新公共管理的内涵与主要特征
新公共管理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兴盛于英、美等西方国家的一种新的公共行政理论和管理模式,也是近年来西方国家行政改革的主体指导思想之一。它以现代经济学为自己的理论基础,主张在政府等公共部门广泛采用私营部门成功的管理方法和竞争机制,重视公共服务的产出,强调文官对社会公众的响应力和政治敏感性,倡导在人员录用、任期、工资及其他人事行政环节上实行更加灵活、富有成效的管理方式。许多学者也对新公共管理的内涵作出了相关论述,如美国学者奥斯本和盖步勒就在《改革政府》一书中对企业型政府所具备的10大特征进行了阐述,并着重强调当代政府应当善于掌舵而非划桨、敢于放权而非亲躬、关注服务而非形式。除此以外,新公共管理还主张将传统的官僚主义政府逐步转变为具备强塑造性、创新性的服务型政府。具体而言,新公共管理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
首先,新公共管理强调借鉴私营部门管理模式与策略的重要性,全面实施特色化的竞争制度,而对于公共产品或者公共服务则主张将其通过招投标的形式来外包给经济市场的单位机构,积极鼓励政府通过代理或者委托等渠道来管理经济市场,而非包办一切,给私营部门下放有效的管理权。
其次,新公共管理强调管理的专业性、高效性与合理性,提倡构建弹性化的行政管理制度,并且主张在国家公务员招募、录用、考核、提拔等过程中全面落实灵活性强的政策规定。
再次,新公共管理主动积极地理清市场、政府、社会间的关系,提倡政府机构工作人员应当抛弃原本的“自我服务者”理念,重新认识并树立正确、富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管理意识,将社会大众当成需要服务的顾客或者客户,从而为更好地构建起回应式政府奠定基础。
最后,新公共管理摒弃“政府应作为经济市场直接干预者”的传统理念,主张当代政府应成为维护经济市场友好发展的协调者。除此以外,新公共管理还主张政府的公共服务机构应朝着分散化、具体化、小型化的方向发展,强调制定并落实完善化、标准化、可行的公共服务供给制度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并期望能够借此来进一步提升政府公共服务的功能性,使行政服务的关注重点逐步从过程转移为结果。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部分西方国家为了更好地解除危机,获得更多的公众支持,着手实施规范化的行政改革。例如,英国首相玛格丽特·希尔达·撒切尔就率先落实了政府的改革计划,引入了竞争机制和顾客导向为特征的新公共管理理论,其不但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政府行政对市场的控制力度,充分展现个体在经济市场的积极作用,而且还能够借助有效控管市场货币的途径来进一步处理通货膨胀等社会问题。纵观历史发展,每项行政改革在弱化传统官僚主义影响的同时,还能够进一步革新当代人的管理观念。
二、将新公共管理融入我国服务型政府建设的意义
服务型政府主要是针对中国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对社会事务大包大揽,以行政管制为主要手段的管制型政府模式而提出的一种新型的现代政府治理模式。在管制型政府模式下,政府不仅机构臃肿、职责不清,还存在各种审批环节繁杂、效率低下等问题,政府管理手段也主要是单一的行政手段。服务型政府则要求政府必须优化工作流程、运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和方法,为人民服务,让民众在接受服务的同时,有享受服务的主人意识。
建设服务型政府,要求政府应从经济建设的领导者和指挥者位置上退下来,成为经济发展方向的指引者、经济关系的协调者和公共服务的供给者,不断强化公共服务职能,要逐步形成有效的制度安排,依法规范和约束行政行为,健全民主决策机制,增加政策透明度和政务活动的公开性,建立健全群众监督和参与机制。这与新公共管理的一些理念不谋而合。
1. 有利于构建精简、小规模的政府
在新公共管理模式未出现以前,大多数西方国家受到“经济干预主义”的影响,将政府机构的行政管理权力逐步运用至经济市场的过程中,最终造成政府机构管理范畴过大、政府职能重复繁多、行政管理效率低等一系列问题。现阶段很多发达国家已经逐渐将行政改革的目光投放至政府机构及职能精简的层面上来,更加清晰地掌握了政府最根本的职能,有效地裁减掉政府机构内部多余的部门与人员,从而使政府的规章制度得到规范化的改变,从根本上将政府机构与经济市场有效地分离开来。除此以外,发达国家在进行政府工作人员绩效考核时,借助了私营企业的员工管理模式,适当地应用竞争上岗机制,通过一系列科学有效的激励方法来调动广大公务员的工作积极性与热情,并借此逐步引导政府从“全能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
2. 有利于支持与发展社会公共组织
一般而言,政府机构与经济社会之间存在着一个无形的缓冲平台,这一平台能够有效地缓解经济市场激烈的矛盾、处理好政府权力干预过多的严峻现象,而最能代表这一无形平台的则是社会公共组织。所谓的社会公共组织,即一些不以盈利为运营目的、关注与重视社会公共服务的自发性组织,与企事业单位相比,这些社会公共组织具备最独特、最显著的性质特征,能在一定程度上完成社会慈善、群众管理等目标。自新公共管理理念诞生以来,西方发达国家已逐步开始减少政府的基本职能,仅仅让政府部门负责一些只能通过政府才能实现的公共服务,将绝大多数的公共服务职能分给了一些社会公共组织,比如提倡社会卫生组织在全社会范围内提供快捷有效地公共卫生服务等。
三、如何借助新公共管理理念建设服务型政府
考虑到东西方政府在发展历史、制度特征、基本国情等方面都存在着程度不一的差异性,我们在借鉴新公共管理理念时,应当根据现阶段我国公共行政的现实实况,本着实事求是、以人为本、合理创新的原则,从认识、绩效评估、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着手,逐步将新公共管理理念融入服务型政府建设的过程当中。
1. 通过新公共管理重新认识与总结政府的行政改革经验
通过前文所述,我们清楚了解了新公共管理理念能够有效推动政府的行政改革,可是仍然有必要从新公共管理理念出发,深入分析与研究新公共管理理论的基本内容,比如政府绩效评估、公共服务民营化等,唯有清楚地认识与掌握这些理论知识的来龙去脉,方能够通过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与手段将新公共管理理念灵活应用到政府的行政改革当中。许多事实证明,服务型政府的建设过程中,若不能够全面考虑经济改革、群众生活、社会发展等多种因素,会使很多决策或者发展方案的制订都出现简单仓促的可能,最终导致一些不良的社会问题现出现。例如,1998年3月10日,第九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决定》,这是建国以来规模宏大的一次行政改革,取得了了很多成就,可同时也引发了一些社会问题,如,一些地方政府重新聘请了外出创业的职工参与行政改革工作,虽然这种做法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满足一时的岗位需求、补充急需人才,但这部分工作人员长期脱离岗位,对基本的岗位技能较为生疏,对政策、体制、条例等方面的最新动态都不太了解,如果政府选择重新聘用这部分工作人员,就必须重新投入教育资金进行培训,让这部分“老员工”重新掌握技能,那么这就意味着产生了不必要的资源浪费。
2. 通过新公共管理将绩效评估融入服务型政府建设
与新公共管理模式相比,传统的行政管理模式存在如下缺陷:政府绩效评估结果不透明、管理工具与方法单一化、公众不了解政府的绩效评估流程等。为此,在服务型政府建设过程中,要进一步改进与完善行政管理工作,就务必要借助新公共管理模式来规范绩效评估工作,行之有效地构建标准化、规范化的绩效评估体制。与企业相同,服务型政府要构建绩效评估体制,就务必要为之制定相配套的绩效评估指标。值得注意的是,私营企业主要围绕工作效率、经济效益来制定绩效评估指标,考虑到自身特点与职能的关系,政府在确定绩效评估指标时,要全面考虑社会经济、劳动效率、公平公正、民主平等、按劳分配等一系列因素,最终制定出一套适应社会发展的绩效评估体系,避免官僚主义与形式主义再度出现。
3. 通过新公共管理加大府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改革力度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一切竞争的最终决定因素都是人才的竞争。人力资源已经成为各国能否提高自身综合竞争力的核心因素。为此,我国在服务型政府的建设过程中,要重视政府部门人力资源的建设工作,具体应注意如下几点:首先,加大对新公共管理理念的宣传力度,行之有效地转变传统管理理念。政府应当为各地方官员提供定期的人力资源专题课程,实时更新官员的思想认识,尽可能削弱传统“官本位”思想对政府官员带来的不良影响,引导官员的思想观念从“管理”向“服务”转变。其次,贯彻落实《公务员法》,出台与行政改革相配套的法律制度。服务型政府建设,应当根据技术类与非技术类公务员岗位,分析与研究现行的《公务员法》中不完善的方面,制定出一系列能满足行政改革要求的法律制度,从而在根本上弥补《公务员法》的不足。除此以外,政府在提供定期的公务员培训项目时,不仅要重视政治知识方面的培训,还需要结合公务员所在部门的实际工作情况、发展方向、个人成长需求等因素来进行全面、系统的培训,从而实现政府与公务员双赢的时代目标。
总之,新公共管理理论已被广泛应用于各国政府的行政改革过程中,取得了了一定的成效。我国应借鉴发达国家的行政改革经验,从基本国情与发展实况着手,借助新公共管理理论,继续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只要我们从经验、制度、理念、方法等实际情况出发,依托国情,将新公共管理理论拿来为我所用,建立合理的公务员绩效评估体系,进一步完善行政法律法规、进行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服务型政府建设工作一定能取得实效。
参考文献:
[1] 孟建柱.在更高起点上全面推进平安中国建设[J].求是,2013,(14).
[2] 何莽.我国高尔夫政策变迁与效果研究[J].旅游学刊,2012,(8).
[3] 周必健.从浙江工业增长潜力下降看转型升级[J].浙江经济,2012,(13).
[4] 马万里,李齐云.公共品多元供给视角下的财政分权:一个新的分析框架[J].当代财经,2012,(6).
[5] 李灵芝.“新公共管理”及其对我国行政改革的启示[D].南宁:广西大学,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