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职业教育和培训研究所 UNESCO-UNEVOC职业技术教育和培训国际中心
本文献综述介绍了有关教育流动、做出教育选择和实施教育选择的一些研究报告。其涉及两个主题,一是人们可选择的教育流动方式,如从国家到国家流动,从学习到工作流动,或者在不同教育体系如学徒制、技术学院或大学之间的流动。二是选择TVET领域内职业的原因,不是因为没有其他选择,而是因为该职业是进入全球教育和就业市场的具有吸引力的敲门砖。本文献综述尽力选择全球关注度高、切合主题的出版物进行介绍,以全面展现各国针对TVET问题采取的不同解决路径。
由于吸引力(Attractiveness)、融通性(Permeability)、流动性(Mobility)和转换(Transition)等术语应用的背景不同,其意义则不同。所以本文采用最适合解读的国际文献对如下术语进行界定。
吸引力,即职业教育与培训(VET)在如下方面的能力:鼓励个人有计划地选择职业培训或教育培训;培养能够开启良好职业前景的高质量职业资格;说服雇主聘用TVET证书持有者(Cedefop,2014)。
转换力或融通性,即技能和能力转移到或应用到一个新的职业或教育环境的能力(UNESCO-UNEVOC/NCVER, 2009)。
流动性,通常指地区和行业之间的劳动力流动。在全球背景下,按照本文的解读视角,国际流动性是指个人迁移到新的职业环境并尽快适应的能力(UNESCO, 1984),或者指学习者进入跨国教育和培训机构的准入条件(SADC Glossary, 2011)。
从学校到工作的转换,是指从接受教育或培训到就业的流动,涵盖离开教育机构和进入劳动力市场期间的时间段(Cedefop, 2014)。
作为致力于德国职业教育与培训(VET)发展与进步的权威研究中心,德国联邦职业教育与培训研究所(Federal Institute for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Training,BIBB)在1994年刚加入UNEVOC网络时就成为了UNESCO-UNEVOC的合作伙伴之一。从那之后,该研究所与UNESCO-UNEVOC建立起了基于相互学习和密切合作的独特伙伴关系。UNEVOC网络由UNESCO各个成员国的专业TVET机构构成,其通过联合行动将各个TVET机构和组织联系起来,并通过合作项目如网络平台和出版项目来推动知识的架构和分享。
本文献综述的发布背景是如下两个在提升TVET国际流动性、转移和转换力,以及吸引力等方面的重要事件:一是2014年9月18~19日BIBB在德国柏林举办的主题为“以更有吸引力的方式构建职业教育与培训——进一步提升其融通性”的会议;二是2014年10月14~16日在德国波恩举办的主题为“2015年后的工作和生活技能”的UNESCO-UNEVOC国际论坛。
本文囊括了近5年来有关TVET吸引力、融通性、流动性和转换的所有文献,如文章、书籍、政府报告、联合国机构文件、捐助机构文件、研究论文和其他资源。这些文献的综述信息完全来源于对网络期刊、会议、数据库和档案的海量搜索。
《初始职业教育和培训(Initial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Training, IVET)的吸引力:确定什么最重要》(欧洲职业培训发展中心,2014)
该研究报告期望为国家和欧盟制定决策和行动提供高质量的证据基础,从而提高IVET的吸引力。以往研究关注的焦点是IVET体系的具体特点和影响,具体包括提供咨询和指导、转向高等教育的机会、资格体系或在职培训的质量保证。虽然IVET体系取得了良好结果,但其不一定能成为具有吸引力的学习路径。该研究还介绍了其他更广泛的问题,这对于了解IVET吸引潜在学生的因素来说至关重要。研究表明,影响因素包括劳动力市场的构成及各自的优势、职业教育经费,以及其他更广泛的因素,如家庭成员的意见、对于VET质量的观念,以及更广泛的教育背景。该研究最后针对如何影响VET认知阐述了几种观点,并对6个国家(包括德国、芬兰、爱尔兰、捷克共和国、丹麦、西班牙)的10个政策措施进行了案例研究,以探索不同国家背景下,影响VET认知的因素是什么,以及为什么结果是这样。
《巴基斯坦的教育体系改革:原因、时间和措施》(德国劳动力研究所的政策报告,2014)
巴基斯坦教育体系(包括基础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在入学、质量和平等机会等方面长期存在问题。尽管近期出现利好趋势,如私立学校快速扩张、高等教育机会猛增,但是体系改革依然固执地难以推进。历届政府的无为已经严重限制了巴基斯坦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法案的无为可能导致未来出现更多的问题,因为目前青年人口在迅速增长,而且其他发展中国家都在致力于教育发展,这给巴基斯坦教育带来巨大竞争压力。该报告讨论了巴基斯坦教育体系改革的必要性,并且阐明了各个利益相关者如政府、市民团体和捐赠者都有机会开展教育改革的原因。但是,该报告特别强调如下信息:第一,改革必须涉及教育体系内的所有部门,包括基础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部门。第二,每个部门的改革都必须是系统性的,也就是说要有完整的目标,要关注每一个细小领域如管理、财政、人力资源和课程等,同时还要将他们作为一个整体统筹改革。第三,实施是首要的致命要害,巴基斯坦在教育改革的实施方面资源有限,而且已经失败过多次。但是,有案例表明,如果政府和公民社团愿意共同开展和维持教育体系改革,还是有可能取得成功的。
《东南亚地区的国家和地区TVET计划:学生和劳动力流动性的应对策略》(亚洲TVET网络期刊,2013)
东南亚地区的多数国家都将TVET作为教育体系的主体,并且将其置于教育议程的首要位置,原因是TVET对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为应对社会、政治和技术方面的各种变化,多数国家和地区都已经制定了新的TVET计划。该报告旨在阐述各个有突出影响的TVET计划,特别是那些有潜力对单个国家,乃至整个地区或更大范围产生重大影响的TVET计划。选定的计划主要涉及解决TVET质量和资格框架的一些内容。在国家层面,所有国家都在提升国内TVET质量的衡量基准。很多国家已经通过出台恰当的指南和认证标准建立了质量保障机制。为了应对学生和劳动力流动的问题,并推动终身学习和全民教育议程,该地区的很多国家近期都推出了国家资格框架。在地区和全国层面,尤其是东南亚国家联盟一体化的2015展望中,学生和劳动力流动性的问题都是关注的焦点。据悉,不同国家/地区资格框架和地区质量保证框架之间的教育和培训证书的相互认可方面已经取得了进步。
《世界VET图册》(Werner Eichhorst; NúRIA Rodriguez-Planas; Ricarda Schmidl; Klaus F. Zimmermann, 2014)
对于近期经济危机的最大输家——青年群体来说,VET成为了解决其失业问题的捷径。本文介绍了世界VET的发展情况,并提出了5种职业教育体系分类法:一是职业技术院校;二是职业培训中心;三是正式学徒制;四是校企双元制学徒体系;五是非正式培训。报告首先介绍了每种体系的优点和挑战。随后,审查相对于普通教育的VET效率的证据,以及不同VET体系效率的证据。有迹象清楚地表明,VET是一个有价值的选择,其价值超越普通教育的核心价值,而与学校VET相比,与体制内学习相结合的各种学徒培训都表现得更有效率。非正式培训是很有效的,但是很少有人意识到其相对于其他职业教育形式的优势。
《双元制VET体系取得成功的影响因素:了解如何转换的可能性》(Wolfgang Bliem; Kurt Schmid; Alexander Petanovitsch-Wien; Institut fur Bildungs for schung der Wirtschaft, 2014)
由于青年失业率高,双元制VET成为很多国家关注的焦点。但是照搬澳大利亚、德国和瑞士的学徒培训体系并不妥当。可借鉴的几个国家的教育体系、制度框架的条件和传统都存在较大差距。因此,WIFI国际将该研究视作澳大利亚和斯洛伐克之间跨界研究的一部分,该跨界研究是SmartNet项目实施的一部分。基于已经建立的学徒培训体系,该研究尝试鉴别影响双元制VET体系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这为分析如何在斯洛伐克和其他可能的目标国家创建这些成功因素所需的框架条件奠定了基础。最后,该研究就有关转移过程的诀窍形成了讨论初稿。
《VET的吸引力:理论背景》(斯洛文尼亚教育政策研究中心,2014)
该论文通过评审咨询实践、实施文件、教育体系用以影响个人决策的社会因素等方面的法案,分析了VET缺乏吸引力的问题。很明显,关于教育部门职业咨询服务的组织和内容的管理法规是不合理的。在实施层面,职业咨询的组织也不合理。咨询顾问以学业成绩和能力倾向测试为基础为个人提供建议。以将职业规划和管理技能置于未来展望中的理论为基础的咨询实践极少付诸实施。将职业决策视为社会过程的理论表明,学生群体主要依据经济地位和教育水平来选择学校类型是合理的,据此可以找到适合的具体教育路径。较低的VET吸引力与如下事实刚好相符,即较低社会阶层代表的经济地位较低,并且较高社会阶层代表具备VET资格的几率高很多。然而,具有学术资格/学历的年轻人的高失业率,有悖于传统,表明有必要将职业规划和管理技能纳入体制内的正式教育。
《印度VET改革:印度的企业需求和德国经验借鉴》(贝塔斯曼基金会工作报告,2014)
印度是世界上青年培训率最低的国家之一。而且,在当代,中等教育学校开展的职业教育(始于20世纪80年代)可以接受的资助非常有限,而且其教学质量较差,鲜有与产业合作。相反,德国VET体系的特点是青年群体参与率高、私营机构密切参与,以及有立法为基础。在此背景下,该研究试图了解德国双元制教育和培训的经验,因为历史上已经将其引为成功的模式。该研究对44个公司开展了基础调研,其中大部分是大型公司,调研了其组织管理部门,而其他公司大多调研的是生产车间。该研究试图甄别出印度境内德国公司、印度公司和德国与印度的合资公司之间的技能差距。该研究认为,为解决目前和将来面临的挑战,印度需要重构和重新定位TVET体系,即将主要的社会合作伙伴纳入TVET体系,包括企业部门、国家、学生及其父母。
《中亚地区通过完善VET体系推动技能发展》(OECD,2013)
该政策手册针对支持VET体系发展并使其紧密切合国家劳动力市场需求,从而提升人力资本、缩小技能差距,提出了国别化的建议。该手册是参与OECD中亚计划和OECD欧亚大陆竞争力项目的7个国家(阿富汗、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供合作、蒙古、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共同努力的成果。
《提升TVET的社会形象和吸引力》(亚洲TVET网络期刊,2013)
TVET的社会形象和吸引力包含一个有待探讨的有趣议题。与该议题有关的问题不止存在于发展中国家,也存在于发达国家。到目前为止,很多国家都将TVET评定为中等教育。经济条件允许的父母极少将自己的子女送到职业学校。他们大多更喜欢普通教育。该报告深入分析了印度尼西亚TVET社会形象和吸引力的现状及其改进措施。来自中国、印度、韩国和俄罗斯的调查数据表明,这些国家也面临同样的问题,并且采取了类似的解决措施。多数社会群体都认为TVET毕业生并未作好就业准备。原因包括诸多方面:缺乏实践设施、校企之间衔接不畅、教育体系落后、教师资格缺乏等。印度尼西亚在TVET的社会形象和吸引力提升方面已经取得一些突破性进展,尤其是在提升职业教育和培训的比例方面,其目标是到2025年TVET和普通高中教育的比例达到7∶3。提升TVET社会形象和吸引力的另一举措是像中国一样在职业领域范围内建立更多的高等教育机构,或者像韩国或印度一样提高TVET与高等教育的融透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