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梦婷,李国宏
近年来,为有效提升护理服务质量,各级护理管理人员皆以提供优质护理为核心工作,并不断采取各种措施提高护理服务水平。国家卫生计生委也于2010年在全国范围内推行“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目前优质护理的内涵在国内尚无明确的定义,那么,不同人群对优质护理内涵的认知如何,是否存在差异?本研究旨在调查医生、护士和病人对优质护理内涵的认知,综合不同人群对优质护理内涵的认知情况,从而进一步为病人提供优质护理服务。
1.1 研究对象 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对江苏省某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医生、护士和病人进行问卷调查。医生及护士纳入标准:①从事临床工作的医生或实习护士;排除标准:①实习医生或护士;②不愿意参加本调查者。病人纳入标准:①年龄≥18岁;②意识清楚,具有一定的读写及沟通能力。
1.2 研究方法
1.2.1 “优质护理内涵认知调查”问卷的编制 查阅大量有关优质护理的文献,初步编制“优质护理内涵认知调查”问卷,包含知识技能、服务态度、关怀与沟通、病人感受、健康教育、护理人力资源及医护合作7个主题、41个子项目。请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临床护理及护理管理专家5人对该问卷进行评议,删除均分小于4分的项目,并根据专家意见进行修改,修改后邀请专家对该问卷再次进行评议。最终形成具有7个主题36个子项目的问卷,采用Likert 5级评分形式,按照对每个子项目重要性的评价程度分别赋值,非常重要计5分,重要计4分,一般计3分,不重要计2分,非常不重要计1分。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医生、护士和病人共45人进行预调查,发放问卷45份,有效回收问卷43份,有效率95.6%,采用SPSS18.0对预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分析“优质护理内涵认知调查”问卷的每个项目,计算出每个项目的临界比率值(决断值),均达显著水平。对43个样本进行同质性检验,删除与总分的相关系数未达到显著水平(r<0.45)的项目,对所有项目进行归类,最终得到包含7个主题、35个子项目的正式问卷,其Cronbach’sα系数和折半系数分别为0.963和0.920。
1.2.2 资料收集 本研究选取江苏省某三级甲等医院不同科室的医生、护士和病人作为调查对象,共发放问卷550份,有效回收545份,回收率为99.1%。
1.2.3 统计学方法 使用EpiData3.1软件双人双录入,对调查结果使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
2.1 一般资料 医生145人(26.6%)。学历:专科4人,本科22人,硕士研究生85人,博士研究生34人;医师76人,主治医师41人,副主任医师及以上28人;工作年限:5年以下67人,5年~10年33人,10年以上45人。护士200人(36.7%),中专4人,专科93人,本科及以上103人;护士93人,护师78人,主管护师及以上29人;工作年限:5年以下101人,5年~10年51人,10年以上48人;能级N0级26人,N1级72人 ,N 2级7 3人 ,N 3级 及 以 上2 9人 。病 人2 0 0例(36.7%),初中及以下83例,高中72例,本科及以上45例;年龄18岁~40岁39例,41岁~60岁82例,60岁以上79例。
2.2 医生、护士和病人对优质护理内涵的认知情况比较(见表1)
表1 医生、护士和病人对优质护理内涵的认知情况比较±s) 分
表1 医生、护士和病人对优质护理内涵的认知情况比较±s) 分
项目医生 护士 病人 F值P知识技能 丰富的专业知识4.81±0.41 4.92±0.28 4.83±0.38 9.291 0.91娴熟的操作技术 4.83±0.41 4.93±0.26 4.88±0.33 6.099 0.93应变处理能力 4.84±0.39 4.91±0.29 4.63±0.49 62.740 0.00病情观察能力 4.83±0.37 4.94±0.27 4.63±0.49 62.218 0.00服务态度 态度和蔼 4.52±0.61 4.74±0.47 4.59±0.53 15.006 0.81主动热情 4.43±0.65 4.73±0.50 4.58±0.53 23.381 0.57有耐心 4.59±0.60 4.75±0.45 4.58±0.53 11.224 0.83微笑服务 4.26±0.82 4.71±0.53 4.33±0.51 58.460 0.05语言亲切 4.43±0.65 4.74±0.47 4.57±0.54 23.970 0.57精神饱满 4.31±0.71 4.72±0.50 4.33±0.51 58.108 0.05关怀与沟通 经常巡视 4.50±0.64 4.84±0.39 4.58±0.54 41.281 0.06主动与病人交流 4.48±0.67 4.78±0.45 4.57±0.54 27.167 0.53主动了解病人的需求 4.33±0.75 4.76±0.49 4.57±0.54 37.056 0.07协助生活护理 3.99±1.01 4.50±0.72 3.40±0.50 176.724 0.00给予病人适当的解释 4.34±0.75 4.72±0.49 4.58±0.54 26.675 0.56注重病人隐私保护 4.48±0.63 4.75±0.46 4.60±0.53 19.473 0.78人际交往技巧 4.46±0.70 4.74±0.51 4.58±0.54 20.951 0.69良好的护患关系 4.55±0.59 4.85±0.36 4.61±0.53 34.961 0.34病人感受 安全舒适 4.34±0.70 4.77±0.48 4.58±0.51 44.438 0.06对病人负责 4.59±0.60 4.86±0.38 4.58±0.51 44.394 0.06满足病人合理需求 4.14±0.82 4.62±0.58 4.58±0.51 78.756 0.00维护病人权利 4.28±0.79 4.68±0.54 4.59±0.50 67.871 0.01服务周到 4.23±0.79 4.68±0.57 4.59±0.50 78.017 0.00病人满意 4.34±0.76 4.72±0.52 4.59±0.50 27.754 0.53健康教育 主动讲解 4.32±0.79 4.76±0.47 4.58±0.50 37.449 0.07细心解答 4.38±0.73 4.75±0.48 4.59±0.50 29.364 0.44护理人力资源 稳定的护理队伍 4.63±0.57 4.86±0.37 4.59±0.50 38.663 0.07和谐的护士团队 4.68±0.53 4.90±0.30 4.60±0.50 76.191 0.01充足的护士人数 4.66±0.57 4.93±0.28 4.77±0.42 33.907 0.36较高的护士质量 4.59±0.56 4.85±0.36 4.61±0.50 33.352 0.36合理的护士能级分布 4.54±0.67 4.79±0.43 4.61±0.50 20.585 0.69医护合作 跟随医生查房 4.15±0.84 4.45±0.67 4.18±0.68 20.147 0.69了解病人诊疗计划 4.34±0.75 4.57±0.59 4.60±0.50 110.742 0.00了解病人检查指标 4.20±0.86 4.55±0.57 4.15±0.65 78.631 0.00医护密切合作4.72±0.52 4.80±0.44 4.83±0.37 3.609 0.97
结果显示:在优质护理内涵7个主题、35个子项目中,有9个项目医生、护士和病人的认知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别为知识技能中应变处理能力、病情观察能力;关怀与沟通中协助生活护理;病人感受中满足病人合理需求、维护病人权力和服务周到;护理人力资源中和谐的护士团队,医护合作中了解病人诊疗计划和了解病人检查指标。
2.3 医生、护士和病人对优质护理内涵认知差异性比较 为进一步探讨医生、护士和病人对优质护理内涵认知的差异性,对9项认知有统计学意义的项目进行组间差异性分析,见表2。
表2 医生、护士和病人对优质护理内涵认知的差异性比较
3.1 优质护理内涵的主要内容 本研究中,优质护理内涵涉及护士的知识技能、服务态度、关怀与沟通、病人感受、健康教育、护理人力资源以及医护合作7个主题、35个项目,由表1可见,医生、护士和病人对其中26个项目的认知是一致的,占总项目数的85.7%。而在应变处理能力、病情观察能力、协助生活护理、满足病人合理需求、维护病人权力、服务周到、和谐的护士团队、了解病人诊疗计划、了解病人检查指标9个项目中医生、护士和病人的认知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这与段丽丽等[1]报道住院病人与护理人员在经常巡视、帮病人进行生活护理、把病人当亲人一样、让病人感觉如在家一样等方面的认知有相似之处。在医生、护士和病人对优质护理内涵的认知中,均认为丰富的专业知识、娴熟的操作技术是优质护理中较为重要的内容,这与刘庆素等[2,3]认为丰富的知识和娴熟的技能是优质护理的核心内容一致。由此可以看出,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仍是护理专业不断发展的基石。为此,2011年国家卫生计生委颁发《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年—2015年)》提出,在完善医院护理岗位设置的基础上,确定临床专科护理岗位,坚持“以用为本”,以岗位需求为导向,建立和完善专科护理岗位培训制度。并在“十二五”期间为全国培养2.5万名临床专科护士,并提出专科护士应具有包括专业临床实践能力、评判性思维能力、管理能力、沟通协调能力、专业发展能力等方面的核心能力。另外,充足的护士人数也是医生、护士及病人共同关注的问题,在全球护理人力资源短缺的现状下[4],优质护理的开展,大大增加了临床护理工作量[5],因此,保证充足的护理人力资源成为护理质量发生“质”的飞跃的重要保障。护理人力资源配置也被国家卫生计生委纳入《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2011版)》[6],作为等级医院评审条款之一。由此可见,只有充实临床一线护士人数,才能保证护理质量不断提升。
3.2 医生、护士和病人对优质护理内涵认知差异的分析 由表2可见,病情观察能力以及协助生活护理两个方面护士得分均高于医生和病人。在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深入的新形势下,临床护士已深刻地认识到护理工作不再局限于以“处理医嘱”为中心,只从事打针、给药等治疗性工作,而是要求护士具有评判性思维的能力,除了关注疾病带来的生理反应,还要密切观察病人病情,及时发现病情变化,为病人提供连续、全面的人性化优质护理服务。在协助生活护理方面,病人得分显著低于医生和护士,这与杜丽等[7]的调查结果相同,说明在为病人提供全面、全程、连续的护理服务时,需基于病人的需求、尊重病人的意愿,适时为病人提供所需的护理服务。应变处理能力得分医生和护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医生和病人、护士和病人得分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进一步说明,优质护理对护士的工作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护士必须具备过硬的专业素质,及时发现病人的病情变化,及时处理突发状况,为病人赢得最佳的抢救时机,提高病人救治成功率。满足病人合理需求、维护病人权利、服务周到、了解病人诊疗计划得分医生和护士、医生和病人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护士和病人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明优质护理要求护理工作“以人为本”,体现人文关怀,以高度的同情心、爱心、耐心、细心、责任心和真心对待病人,想病人之所想,急病人之所急。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医生、护士和病人对优质护理内涵的认知多数是一致的,但对部分内容的认知存在差异,尤其在病人感受方面,病人对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病人提供优质护理服务,不仅需要护士知识、技能的提升,还要贯彻“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理念,紧紧围绕病人的需求,做到心中有病人,用心体会病人的感受;眼中有病人,密切观察病人的病情变化;耳边有病人,耐心倾听病人的想法;手中有病人,及时与病人沟通交流;身边有病人,主动到病人身边提供护理服务[8],为病人提供连续的、专业化、个性化的护理。因此,基于优质护理内涵,以病人需求为导向构建护理质量评价标准,可以促进护理质量提升,不断提高病人满意度。
[1]段丽丽,康晓凤,李莉.住院病人与护理人员对优质护理内涵认知的研究[J].中华护理教育,2007,4(5):223-224.
[2]刘庆素,吴淑凤,王建华,等.医护人员对优质护理认识的调查分析[J].护理学杂志,2007,22(24):38-39.
[3]郝玉兰.住院病人对优质护理服务的评价[J].护理研究,2012,26(12C):3431-3432.
[4]Swan B,Griffin K.Measuring nursing workload in ambulatory care[J].Nursing Economics,2005,23(5):253-260.
[5]陈进霞,李国宏.优质护理病区护理工作量及人力配置标准的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3,29(4):68-71.
[6]卫生部,卫医管发(2011)33号.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2011版)[S].2011-12-23.
[7]杜丽,汪学付,张琪,等.住院患者对优质护理服务认知的调查研究[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3):6-8.
[8]温贤秀,张义辉.优质护理临床实践[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