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丹的表演艺术与美术素养之关系

2015-05-30 10:18文‖吉
艺苑 2015年4期
关键词:赵丹表演艺术影视

文‖吉 琳

赵丹的表演艺术与美术素养之关系

文‖吉 琳

中国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赵丹,是美术专业科班出身,他对中国传统书画艺术具有长期的创作体验和研究。赵丹的美术素养,深刻影响到他的影视表演艺术,他将中国传统书画艺术的美学和哲学思想,应用在他的表演艺术之中,构筑了极具个人风格和民族特色的赵氏表演艺术体系。可见,综合性文化艺术修养对于演员成长极为重要,中国表演艺术教育应当对此有所借鉴。

赵丹;影视;表演艺术;美术素养

赵丹挥毫创作

一、赵丹及其相关研究

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各类艺术思潮的涌动,中国的影视艺术也获得了极大发展,进入了一个繁荣的全民观影时代。当时的中国电影界人才济济,涌现出一大批卓有成就的表演艺术家,如胡蝶、周璇、金山、白杨、蓝马、阮玲玉、石挥等。赵丹正是这一时期脱颖而出的表演艺术家,而且在后来的发展中,他的表演艺术在业界影响最大,生命力也最为长久,成为中国电影艺术史上里程碑式的艺术家。

赵丹(1915-1980),原名赵凤翱,祖籍山东肥城,出生在江苏扬州,成长于江苏南通(1)。中央电视台在2010年底的时候,还拍摄播放了同名电视剧《赵丹》,不仅再现了赵丹的艺术成长历程和风采,也让同一时期众多的艺界名流一一重现,如田汉、聂耳、周璇、金山、金焰、秦怡等,简直可以视之为记录中国百年电影发展的影像史册。这部电视剧还重温了赵丹塑造的众多经典银幕角色:李时珍、林则徐、肖老板、武训、老赵、许云峰、陈少平……由此也表达出人们对于一代电影大师的敬意和怀念!

中国不过百年的电影历史进程之中,赵丹探索开创的赵氏表演艺术体系,乃是中国电影表演艺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赵丹为20世纪中国银幕留下了深刻印记,他是中国电影发展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在艺品和人品两方面都堪称表演艺术界光辉的典范。赵丹献身于中国电影的传奇人生,也折射出20世纪艺术家和知识分子的坎坷命运与瑰丽梦想,可谓半个世纪风云激荡下中国电影兴衰沉浮的写照和缩影。赵丹的一生就是一部微缩的中国近代电影发展史,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看,品读赵丹就是管窥蠡测20世纪的中国电影艺术。

然而当前关于赵丹的研究,总体来看还是趋于浅薄,大多仅仅停留在生活层面的故事叙述,而缺乏对其艺术成就从学术上的深入分析和思考总结。例如国内有关赵丹的编著,主要有《赵丹传》、《赵丹西域蒙难记》、《赵丹与江青》、《中外名人传记故事丛书——赵丹》、《两代丹青》、《我和爹爹赵丹》、《赵丹:地狱天堂索艺珠》、《阿丹魂:与赵丹相处日子的回忆》等(2)。近年来,关于他的文章一直不断见诸于期刊杂志,可见赵丹在当代很多人心目中依然具有强大影响力,对他的研究会逐渐深入下去。

那些对于赵丹的过往故事的回忆和记述,保存了十分珍贵的史实材料,也为后人研究提供了良好的素材。但若止步于此,或者关注的目光总是沉溺于人物的逸闻趣事,则又容易误入歧途,变成诱导人们窥探“明星”秘事,甚至与今天影视界的娱乐“八卦”同流。我们对于“人民艺术家”赵丹的研究,从中国电影历史发展的视角进行考量,全面把握其在电影艺术领域的重要贡献和价值。目前所见的相关著述中,张英进所写《赵丹:殉道者与明星之间的幽灵》[1]36、石川所写《赵丹:中国诗意现实主义的表演大师》[2]45,是对赵丹表演艺术成就进行深入的学理性研究的代表。

二、从美术创作到影视表演

赵丹不仅是一位卓越的表演艺术家,其一生除了在影视领域声名卓著,演艺成就斐然;另外我们还应注意到,赵丹在美术领域也是卓有建树,他是上海美术专科学校科班出身的书画家,在中国传统书画艺术领域具有很深造诣。但是由于前者的成就过于辉煌,影响过大,而往往容易使人忽略后者。

赵丹同时行进在表演和美术两条艺术道路上,并行不悖,各有所长。而他最初走上艺术道路,则是从学习美术开始,并且考取了著名的上海美专。所以也不奇怪,赵丹生前不仅被中国电影家协会纳为会员,而且还被中国美术家协会吸收为会员。只是到了后来,他在表演艺术的道路上更加星光璀璨,令人瞩目,遮蔽了他在书画道路上的孜孜以求。纵观赵丹一生,他从未舍却对于美术事业的爱好,创作出大量的山水花鸟画和书法作品,并受到中国书画界的珍视。

赵丹创作的书画作品

赵丹著作《银幕形象创造》和《赵丹画辑》、《赵丹书画选》

因此我们全面地认识艺术家赵丹,便要通过两条主线来进行展开:一条线索是他的美术修养之路,一条线索是他的表演艺术之路。这两者在他一生中动静结合、相得益彰,前者对后者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例如他吸收了中国画“传神写照”、“气韵生动”等美学思想,他的表演十分注重“神韵”,将“形”与“神”结合在一起,塑造出“形神兼备”的人物形象。故而可见,我们应对将赵丹的表演艺术与美术素养结合起来进行分析,探寻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检视中国传统书画艺术美学思想在表演艺术中的应用和体现。

(一)与艺结缘,始于美术

赵丹走上艺术之路,其实就是从学习美术开始的。赵丹的父亲便是善于写字作画之人,并对他从小进行书画艺术的磨砺和严格训练。赵丹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下成长起来,13岁时已经能书画佳作。上中学时赵丹的美术老师是当时知名画家楼辛壶先生,在他的指导下赵丹进行系统的传统绘画学习,上至五代董源、巨然、下至清代王时敏、王原祁等历史上正统画家,赵丹心追手摹,提升笔墨技巧,而且重视自然写生,心师造化,这些早年的学习经历为他打下很好的美术基础。

赵丹原是希望在美术领域有所作为的,他特地考取了位于上海的美术专科学校,在郑午昌、黄宾虹、潘天寿等国画名家指点下,他接受到更为高级的美术教育,传统书画艺术日益成熟。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最初名为上海图画美术院,是今天南京艺术学院的前身,在近代走出一大批优秀的美术家。他的原名赵凤翱在上海美专学习期间正式改名为赵丹,他在这里受到十分严格的美术训练,也由此打下了中国传统书画艺术的基本功底。

赵丹在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学习国画时,潘天寿对这位高材生非常欣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并在他的画作上题跋:“此帧临簏台尚得运墨意致,若进而求之苍茫古厚可矣,未悉凤翱仁弟何如耶!”赵丹的画风是从中国画南宗正统一脉走来的,他学习元四家、清四王,又借鉴了同时期潘天寿、刘海粟等人的技艺,画面大气磅礴而不失沉稳,笔墨酣畅生动,颇具洒脱不羁的艺术家风范。另外赵丹对西方油画亦颇有喜好,特别是西班牙画家戈雅的作品。

(二)丹青不知老将至

赵丹一生笔耕不辍,创作出大量山水、花鸟和书法作品,特别是在文革几年的艰难时期,他只好以书画艺术作为重要精神依托,倾情于中国山水、花卉绘画。其山水、花卉不拘定法,凭借才情以气胜而时有新意,多有佳作出现。赵丹与程十发、谢稚柳、唐云、亚明、王个簃、黄永玉、李可染、朱屺瞻等众多画坛名家交游密切,有时还共同作画。著名画家吴作人曾赠给赵丹及其女儿赵青一幅字联:“一门歌舞,两代丹青。”指赵丹、赵青父女两代皆从事表演事业,同时也皆从事丹青绘事。

1978年经有关部门批准,上海海墨画社正式成立,聘请了赵丹和刘海粟、谢稚柳、唐云为顾问,来研究、继承、发扬海上画派的艺术风格。在海墨社画友们的支持帮助下,赵丹去世前夕还于上海淮海公园举办过“赵丹书画展”,共展出艺术作品69件,吸引来的参观者则达到8000有余,盛况空前并产生极大影响。赵丹去世后不久,中国美术家协会选在中国美术馆为他举办了“赵丹书画遗作展览”,人们看到了赵丹14岁到65岁期间创作的200多幅国画精品。展览不仅轰动了美术界,也轰动了电影界,赵丹的传统书画功底让很多人为之惊叹!最近的一次展览是在2012年9月,上海的刘海粟美术馆举办了“丹青熠彩——赵丹、赵青父女画展”,共展出赵丹、赵青父女的绘画力作70多幅,其中包括赵丹的代表性作品《赤壁》、《白芍图》等。除此之外,赵丹还有《赵丹画辑》、《赵丹书画选》问世。

(三)艺海双楫,其凤翱翔

我们几乎可以肯定,如果赵丹留在美术界创作发展,凭他已经显露出来的才华,他完全有可能成为成就斐然的专业画家。曾任上海美专校长的刘海粟回忆说:“赵丹本来准备去法国留学,继续深造画画。这个人如果坚持画画,一定会有大成就的。不过他后来搞戏剧电影,成就更大些。”虽然赵丹学习的是美术专业,但从事的是表演职业,命运让他走上表演艺术之路,献身于舞台与银幕,但书画可算作是他的第二艺术生命。

赵丹同时行进在演艺和书画两条艺术道路上,但他后来在演艺道路上更加令人瞩目,创造出众多经典的荧屏形象,成为中国近代电影发展史上的关键人物——这与他的美术素养其实深有渊源。

我们可以看到,赵丹的表演艺术非常注重借鉴他在美术学习中的心得体会。即使是在表演事业蓬勃发展时,他也从未放弃对书画艺术的喜爱,并将这种艺术修养运用到自我的表演艺术中去。赵丹艺术成熟的中年时期,借助美术素养来提高表演艺术已经较为显著,他从中国书法绘画艺术中找寻灵感,来创作中国电影银幕形象。这不仅有美学思想、艺术特征的相通相融、借鉴启发,还有书画艺术创作本身对于艺术家的状态调整、精神提升功能。例如他在出演好李白、李时珍、林则徐、鲁迅等人物角色之前,首先要调整自己去靠近角色,使自己由内到外地契合出演的人物对象。而在这个调整过程中,他认为中国画与书法的练习能起到一种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帮助。每次影视拍摄中抵达一个新地方,也就是他写生作画的地方,遵照石涛“搜尽奇峰打草稿”的精神,他必然将之写生描绘成画。赵丹先后写生于庐山、黄山、富春江、天目山、浔阳渡头等名山大川,将山水雄姿、寥廓意境,以及自然秀美的风光,悉数尽收画稿之中。赵丹通过长期不懈的写生训练,促成了他在描绘客观事物时高度的概括力和准确的表现力。

三、赵氏表演艺术体系

西方的戏剧影视表演教学体系,根据各自不同的美学思想、戏剧观念、演剧方式,主要可分成德国戏剧家布莱希特的布派,以及俄国戏剧家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尼派。布派主张“间离方法”和“陌生化效果”,要求演员高于角色、驾驭角色,演员要运用高超的演技表现剧中人物,而非融入剧中人物角色,要形成既是演员本人、又是剧中人物的“双重形象”,这对于初学者来具有很大难度,所以长期以来,世界上大多数戏剧表演教学采用的是尼派体系,也被称为“体验派”教学。尼派的表演艺术风格,要求演员不是模仿剧中角色,而是真正成为剧中角色,在规定情景中不是在表演,而是在生活,要遵守生活逻辑和有机性规律产生真正的体验。

赵丹前期的艺术表演,深受西方斯坦尼表演体系影响,呈现出突出的体验派表演特征。他的本土文化艺术修养,在二十多年里都处于沉睡状态,需要在理论层面和实践层面上进行唤醒。从20世纪中期开始,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开展了公有化改制,民族电影事业被国有化,电影生产和流通都深受其影响。再加上东西方世界的政治对峙、中苏关系破裂等时势影响,中国的文化表达走向独立于西方和苏联的自主状态。在这种情形下,中国大陆的艺术家从事艺术创造活动,不能再把西方的文化艺术作为主要文化资源,他们将借鉴和学习的眼光,不由自主地投向本土文化艺术资源,回归到民族文化传统。所以在回归传统和本土文化的时势潮流之下,赵丹存而不用的传统书画素养积淀,才适逢其时地被激活开来,正式从理论和实践上建构赵氏表演艺术体系,开启了一片表演艺术创作的新天地。

赵丹长期浸染在中国传统书画艺术领域,随着这种修养和造诣的提升,渐渐地启迪了他在表演艺术上的创造。赵丹意识到中国传统书画艺术的美学思想、哲学理念能够创造性地应用于表演艺术中来,两者具有相通可融之处。他以自己的切身体会,曾经这样说过:

“绘画与电影艺术相通,有异曲同工之妙。绘画讲求意境,讲求精神,虚虚实实,追求高尚的品位。演戏借鉴绘画艺术,可提高文化艺术素养,对表演大有益处。”[3]19

赵丹的这种认识,在他的艺术表演实践中有所体现。1956年他出演的影片《李时珍》是一部中国历史剧,如何来表达这一不同凡人的李时珍形象呢?赵丹在斯坦尼表演体系之外,采用了一种具有突出的“大写意”特征的手法,设计出很多带有戏剧舞台表演程式的外部动态。例如借鉴京剧“老生”的一某些表演程式,来捕捉形神兼备的自我感觉和动作节奏,以此来呈现剧中角色应具有的峨冠博带、宽袍大袖的古代士大夫气质。这种“大写意”的表演,是借鉴了中国写意绘画的手法,所谓得意忘形,得鱼忘筌,外观上不求工整细致,而是非常重视内在的精神表现和意趣表达。赵丹在表演中,将“大写意”引申为一种影视叙事手段,强调从大处着眼,紧紧围绕人物最主要、最重要的事件,进行生动深刻的表达,达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这就如同画家创作写意画,着眼于最简洁的笔墨,却能描绘出画外之音、画外之境、画外之情。由此赵丹把李时珍这一角色,塑造得既灵动飘逸,又深沉含蓄,有力地推动剧中人物形象深入人心。

《李时珍》这部影片成为赵丹将斯坦尼表演方法与中国传统戏曲、书画美学精髓加以融合利用的一次成功尝试。经历过这部影片的成功探索之后,他进一步认识到不同艺术类型之间的相通之处,电影表演艺术与中国书画艺术、舞台艺术及其它艺术门类之间,并不存在不可逾越的鸿沟,而是在一定条件下都能相互通融和借鉴的。只要对它们进行合理的调配融汇,就能够使其达到相得益彰、超凡脱俗的艺术效果。

1958年赵丹出演《林则徐》影片中的林则徐,这也是一部具有浓郁民族和传统色彩的历史剧。赵丹除遵循“生活于角色”的现实主义体验方法之外,在艺术表现上还充分借鉴了中国传统诗词、戏曲、音乐、书画等诸多元素。他在表演上再次借鉴了大写意手法,从人物形象的整体把握和规定情景出发,松紧有度,张弛有致,来塑造这位近代史上反帝爱国的民族英雄形象。当然这要求他首先自己要胸有成竹,全局在握,然后在角色总布局上才能做到动静结合,刚柔并济,虚实相生,浓淡相宜。赵丹在这一表演过程中,紧紧抓住林则徐角色内在的思想感情,而非停留在捕捉形象的表面特征上,由内向外、自由延伸开来。这就是在借用写意画“大处落笔,小处点染”的“布局”手法,赋予剧中人物一种疏密相间、一气呵成的整体效果,且感情表现真挚浓烈,气势呈现也宏伟磅礴。

电影《林则徐》国画形式的宣传海报

赵丹在电影《李时珍》中的剧照

正如一些研究者总结的:“赵丹通过把中国戏曲和中国绘画的传统理论和表现手法融会贯通地运用于林则徐的形象塑造,从人物整体把握和规定情景出发,并在不同场合采取忽刚忽柔、时动时静、有浓有淡的方式给人物性格基调以适当调整,全局在胸,张驰有致,真实丰满地塑造了一个具有强烈民族特性和时代特征的光辉的人物形象。”[4]168赵丹自己也认为,林则徐一角让他由一种“自在状态”升华至更高级的“自为状态”,个人化和美学化的表演气质风格一步步加强,逐步形成“赵氏表演艺术体系”。

1959年在拍摄《聂耳》这部影片时,赵丹的表演风格上又有所不同,但都可以与中国画艺术相通起来。如果说《林则徐》影片是写意艺术,大笔勾勒,情感强烈;那么《聂耳》则是工笔艺术,追求自然,细致描绘。赵丹所塑造的音乐家聂耳,具有鲜明性格和强烈的时代感,而且层次分明,脉络清晰,充满了浓郁的浪漫气息和明朗的幽默色彩,就如同是工笔设色的国画艺术。

赵丹从小就饱受传统文化艺术的熏陶,这使得他对中国文化中的“意境”,有着相当精深的领悟。在他近50年的艺术生涯中,不断探索民族自身的表演艺术体系,强调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法外之趣,追求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创作意境。赵丹的表演,主张体验和体现的和谐统一,他在著作《地狱之门》中说过,为了追求艺术的奥妙和真谛,他愿意到“地狱天堂索艺珠”。

事实也确实如此,赵丹的一生就是在广阔的艺术天地里不倦地搜索着。从20世纪30年代,他就开始钻研表演技巧和理论,梦想能够创立自己的表演体系和表演学派。他留下了两部专著——《地狱之门》和《银幕形象创造》,书中阐述了他所创造的“赵氏表演体系”。赵丹的表演艺术也被称为“诗意的现实主义”,这对于中国戏剧电影界产生了非常重大的影响。

赵丹作为中国影视表演艺术的重要开创者,也代表着一个时代的中国表演艺术成就。因此我们有必要为对他的表演艺术进行研究总结,以便今后更好地认知、学习和发展。影视表演这种新生的艺术形式,其在中国的发生和发展,不可避免会受到本土传统艺术类型的影响。传统艺术成就和本土文化资源,是一个民族和国家宝贵的精神财富。赵丹多才多艺,能够在表演艺术领域取得巨大成就,这与他所具有的传统艺术修养和综合文化素质都有很大关系。我们尤其要注意到他的书画艺术修养,通过这一特殊视角来审视他的表演艺术成就。

四、赵丹的启示与反思

关于影视人才队伍的建设和培养,是一个重要的问题,这直接影响到影视文化产业的发展水平。由于影视艺术本身就很年轻,影视艺术的教育体系、教育思想和方法都有亟待完善和改进的地方。当前关于表演教育学的专门研究还很稀缺,大都停留在对表演艺术自身的认识上,如(英)休·莫里森著作《表演技巧》、(苏)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著作《演员自我修养》、林洪桐著作《表演学习手册:九重城与三字经》等。目前中国影视表演人才的培养,仍是集中在为数不多的地方,如北京电影学院、北京戏剧学院、上海戏剧学院、中国传媒大学等。国内专业艺术院校的影视表演教育,都受到前苏联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创立的戏剧表演体影响,专业课程都遵循着“声(乐)、台(词)、形(体)、表(演)”的教学模式。总体而言,中国影视表演教育的思想理念长期缺少突破和发展,在教学技术层面上也过于固定和单一。

我们通过对赵丹的艺术成长经历的解析,不仅有助于更好地认识他表演艺术风格的形成,还会有助于我们从另一视角观察表演艺术家的成才之道。赵丹的美术修养对于他的表演艺术的影响,这对于表演艺术人才的教育培养也有一定的启发意义。1980年10月,赵丹临终前留下的那篇著名遗言——《管得太具体,文艺没希望》,在《人民日报》上发表出来。这在当时给中国思想文化界产生极为重要的警醒,有力地推动了中国社会文艺的改革与进步!所以温家宝总理高度评价说:“赵丹的遗言和他的艺术一样,长存人们心中。”

这是赵丹在病床上留给后人的警句箴言,他认为党可以领导制定国民经济计划,可以领导贯彻执行工、农业发展政策,但是,党大可不必领导怎么种田、怎么做板凳、怎么裁裤子、怎么炒菜,大可不必领导作家怎么写文章、演员怎么演戏。因此赵丹对于文艺发展事业提出:

“文艺,是文艺家自己的事,如果党管文艺管得太具体,文艺就没有希望,就完蛋了。‘四人帮’管文艺最具体,连演员身上一根腰带、一个补钉都管,管得八亿人民只剩下八个戏,难道还不能从反面激发我们警觉吗?!……层层把关、审查审不出好作品,古往今来没有一个有生命力的好作品是审查出来的!”[5]5

历史发展到今天,影视艺术已经可以直接介入国家的文化形象建构,成为展示国家文化形象的一种十分重要的载体和途径。尤其在全球化背景下,境外的民众总是先通过影视文化产品,来了解影视背后的这个民族和国家。例如这些年来的西方强势影视文化,以美国为首,借助全球化信息化平台,全方位地向外渗透扩张。影视艺术中的影视演员,可谓国家、民族形象的直接代言人,具有塑造和展现国家、民族形象的重要作用。今天不仅“金发碧眼”、“洋娃娃”日益赢得国人青睐,人们眼中的黑人形象也得到极大改观,这与西方影视的强势传播有很大关系。因而,我们亟需提升国内影视表演人才的艺术水准和文化底蕴,这对捍卫国家文化安全,维护国家文化主权具有重要的意义。

如目前有些文化科技领域一样,中国的影视艺术表演人才队伍虽然庞大,但缺乏世界性、大师级的表演艺术人才,缺乏世界级的“影帝”、“影后”。当今世界上人们耳熟能详的顶级演员,有约翰·特拉沃尔塔、汤姆·汉克斯、威尔·史密斯、尼古拉斯·凯奇等,其中没有中国演员。真正中国籍大陆演员,国人熟悉的葛优、赵本山、姜文、黄晓明、范冰冰、徐静蕾、杨幂等人,放在世界舞台上仍处于失声的状态。这不仅与我们文明古国、文化大国的身份不相称,与建设经济强国、科技强国、文化强国的现代化要求也有差距。

近年来国内影视演员队伍还显现老化、陈旧的征象,并出现品味降低、庸俗取乐的不良势头。国内影视表演队伍的建设上也出现值得注意的问题,一些靠网络视频、快餐式选秀节目甚至网络炒作、丑闻出道的人物,蜂拥而起争相进入演艺大军行列。然而这并不能有助于中国演员登上世界舞台,也不足以代表国民形象。这种形势下我们更要格外重视精英表演人才的培养,从时代高度和世界眼光推出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全面艺术素养的杰出影视表演人才,并改变社会上对演艺事业无难度、无高度的错误认知。

余 论

中国不乏优秀的历史文化资源,要在此基础上通过影视表演人才的理解、掌握和展示,来发展壮大中国的影视文化。中国在新的世纪里,要在全球化平台上打造“和平崛起”的国家文化形象,必须主动参与到世界文化秩序的重组。这个处在全球化、信息化的时代,带给我们的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因为信息的畅通无阻,以及艺术传播的快捷方便,必然使得在世界戏剧影视舞台上,更加开阔也更加开放,但在百花齐放与百家争鸣之后,则不是东风压倒西风,便是西风压倒东风。改变当前这种东风居于势弱的状况,应该说是完全具有可能性和可行性的,在中国培养产生世界一流的影视表演家,所能够产生的影响力、号召力等巨大隐性价值将是无法估量的。

综上所述,中国表演艺术家赵丹的艺术实践历程,已经给予我们很多有益的启示!对于他的研究,亦是在探索新的表演教育观念和方法,寻求建立具有中国特色和民族风格的表演艺术体系,以助于培养产生更多具有世界影响力的表演艺术家,推动出现中国影视艺术发展的高峰。

注释:

(1)南通籍已故著名画家尤无曲先生后人回忆,赵丹的父亲赵子超从部队退役后举家迁到南通,最初是租住尤家的出租房。1930年尤无曲受赵子超所托带着当时16岁的赵丹去上海报考文艺学院,同行的还有尤无曲的表侄顾永惍,当时他们是乘轮船去上海,坐的是四等舱,少年赵丹不停地从这张床跳到那张床,边跳还变哼:隆里个隆而咚,多年后这句话后来成为赵丹主演的“十字街头”的主题曲。

(2)关于赵丹的著述主要有:尼土《赵丹传》,百花文艺出版社,1986年版;余开伟《赵丹西域蒙难记》,湖南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泥土《赵丹与江青》,台声出版社,1989年版;沁芬编《中外名人传记故事丛书——赵丹》,中国和平出版社出版,1996年版;赵青、陈明远《两代丹青》,学林出版社,1997年版;赵青《我和爹爹赵丹》,昆仑出版社,1998年版;顾伟丽《赵丹:地狱天堂索艺珠》,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姜金城《阿丹魂:与赵丹相处日子的回忆》,学林出版社,2003年版。

[1]张英进.赵丹:殉道者与明星之间的幽灵[J].文艺研究,2011(1).

[2]石川.赵丹:中国诗意现实主义的表演大师[J].电影新作,2005(5).

[3]金宝山.赵丹困境中的丹青缘[J].纵横,2004(6).

[4]陈浥,崔新琴,王劲松,扈强.中国电影专业史研究·电影表演卷(上)[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6.

[5]赵丹.管的太具体,文艺没希望[N].人民日报,1980-10-8(5).

J20

A

本文为南京邮电大学教学改革课题“基于信息化的艺术史论课程群建设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JG00815JX36)。

吉琳,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戏剧影视学院讲师,南京大学艺术学硕士,研究方向:表演艺术。

猜你喜欢
赵丹表演艺术影视
中国器乐表演艺术研究的理论建构
当文学作品扎堆影视化
文学转化影视,你需要了解这几件事
第30届 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获奖名单
泼墨写白芍
——诗意写实主义表演大师赵丹艺术思想转变及其艺术观念探寻
第29届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获奖名单
影视声音中听觉思维的建立与培养
赵丹练字
影视
第九届造型表演艺术成就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