泼墨写白芍
——诗意写实主义表演大师赵丹艺术思想转变及其艺术观念探寻

2019-11-15 08:20
剧影月报 2019年4期
关键词:赵丹李时珍教授

一、从模仿阶段到现实主义创作之路“与角色融为一体”

从舞台表演到银幕表演,赵丹有一个摸索的过程。早期拍电影的时候,有时候连剧本都没有,演员只能到了片场之后完全听从导演安排。赵丹最早演电影的时候,缺乏电影的基本常识,他用演话剧的方式来演电影,结果影片放映出来的效果很糟糕,赵丹这才意识到,不能按照演舞台剧的方式来演电影。赵丹不断地在表演实践中寻觅着舞台剧与电影的区别和共通之处,正是在演出了电影之后,赵丹才发现表演艺术需要技巧的训练。

赵丹起初对银幕表演不太适应,在通过有意识地对自己进行技巧训练之后,他发现自己这才“进一步爱上了电影,而不仅仅只作为谋生的职业。”当时,有人在《青青电影》上赞誉赵丹,说“他已将电影视作是他的第二条生命。”赵丹在《十字街头》和《马路天使》这两部经典电影当中,展现出了他的天才与灵动的演技。那时,他被朋友们叫做“快乐的阿丹”,“人们说,他身上长着‘刚直的骨,快乐的筋’。

沈西苓导演鼓励赵丹自我发挥和自我创造,使得赵丹将“我演我”展现了出来,而袁牧之导演则教会了赵丹克制,让他摆脱了单纯的模拟演技。一九三五年成为了“赵丹年”。观众们非常喜爱他,说他是“时代美少年”、“舞台名演员”、“银幕红小生”。影片《十字街头》里,赵丹饰演的老赵就像他自己一般,是赵丹最为熟悉的角色。赵丹在《十字街头》当中展现出了自己的表演天赋。他的表演活泼灵动,带有一种天然的神气。例如在影片中,当老赵推开门,发现自己的房间一片混乱,以为是房东太太弄的时候,内心十分气愤,但当老赵得知自己隔壁住的是个女孩子的时候,他内心的气愤突然全部都消失了,转化成了克制不住的高兴。从气愤地站着到转而高兴地坐着,用手摸自己头发忍不住偷笑,再到最后兴高采烈、手舞足蹈地和朋友打闹,这种突然间的情绪转变被赵丹通过肢体动作表达地淋漓尽致。

《十字街头》这部影片在介绍新演员的时候还会特别说明这是新人演员,说明当时已经很有培育明星的意识了。但较为明显的是,在出演《十字街头》的时候,赵丹还带着戏曲和舞台表演的感觉,很多地方他也在模仿西方电影中明星的表演。当赵丹回头看自己的表演时,也认为自己的表演有些过火了,“一切都是‘我演我’,为了展现自己而格外卖力。”赵丹在饰演《马路天使》时,也是从自我出发,但不仅仅只是在演自己,而是从自我出发,渐渐学会流露真情实感。例如《马路天使》中,赵丹饰演的陈少平在和小红吵架之后眼睛里充满着小心翼翼地恳求,吞咽了下吐沫,害怕小红不肯原谅他。赵丹捕捉住了人物的心理,将心理外化成了细小的动作和能够引起观众同理心的神态。可以看出,赵丹在《马路天使》中的表演同《十字街头》不同,虽然都是从自我出发,但《马路天使》中赵丹的演技更为真挚自然。

笔者认为,这是赵丹的表演和艺术思想的第一次转变。这一阶段赵丹的表演从舞台转向银幕,更多是在模仿,表演痕迹较重,在他的身上可以明显看到舞台表演和西方电影的表演痕迹。当时很多演员的表演都有些模仿西方电影,赵丹也难以避免地受到这种美学思潮的影响。当时有观众称赞他说:“他的表演天才,留给人极其深刻的印象。”赵丹在银幕上展现着他的表演热情,无所顾忌,大胆地展现自我。在“我演我”的同时,不断体验和观察生活。而《马路天使》的表演,又使得赵丹真正在现实主义、体验艺术的道路上迈出了第一步。

二、从“去明星化”到“与生活相融”

在遭受牢狱之灾回到上海后,赵丹的表演有了巨大的转变。历经劫难之后的赵丹,表演不再是先前的灵动活泼,而是更为沉郁深刻,染上了风霜。可以说,赵丹这一阶段的表演更贴合人物,同时更加真实自然,充满着真情实感的流露。他的表演在“去明星化”的同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个人风格。《遥远的爱》这部影片“布景二十五场,二个月内完成。”

在影片《遥远的爱》中,赵丹扮演了一个看似新式做派,实则思想落后、喜欢立起一根手指教育人的教授。赵丹捕捉住了人物的性格特点,设计了许多小动作、用上了许多小物件来展现人物特征。当女佣有了独立的人格,要留在战时上海临时医院帮忙,让萧教授带着孩子先撤走,萧教授非常讽刺地说了一句:“让我做母亲?”这句简单的台词包含了两种深意,被赵丹展现了出来。一种是萧教授不愿像一个女人一样管理家事,大男子主义的他认为这是女人该做的事情;另一种是充分表达了萧教授对妻子要独自留在上海积极参加抗日活动和妇女活动,给临时医院帮忙这件事的愤怒。萧教授是一个一遇到战争就想要带着全家退去安全地带的人,他万万没想到自己的妻子此时已经有了独立的思想和人格。这句台词说完后,萧教授咧嘴笑了一下,赵丹通过这个笑容把教授的心理活动完全展现了出来,笑得让观众憎恶。

值得注意的是,赵丹展现了萧教授这个角色的变化。后期的萧教授变得非常落魄,出于对妻子的愤怒,写起反对妇女独立的“新妇女论”。当有人给萧教授看其他报纸对他的批评时,他非常轻蔑地说“不看不看”,还很自负地撩了撩胡子。然而随后,萧教授在灯下又回想起了自己刚才这一幕,他头发凌乱,在灯下颓唐地低着头,想到了妇女们、女兵们对他的嘲笑,在萧教授联想的瞬间,镜头推进赵丹的面部给了他一个大特写,此时的萧教授百味杂糅,百感交集。又恨又有点后悔又思念又愤怒,几种情绪交织在一起,赵丹透过细节的动作与神态,充分展现出了人物心理活动的复杂性。

《乌鸦与麻雀》也是赵丹这一阶段的表演代表作。由于是集体创作,赵丹也参与了这部影片的创作。他在《乌鸦与麻雀》中饰演了一个喜欢投机的小市民“小广播”,这个人物身上喜剧性中带着悲剧。“小广播”坐在摇椅上,一边抽着香烟一边随着摇椅摇摇晃晃,算计着如何投机,眼珠子转来转去,不时还掏掏耳朵,算计到高兴处眉开眼笑,一激动不小心把椅子压坏了,人往后仰着狠狠摔了一跤。赵丹将自己切身的生活体验放到了影片当中,他演得不仅仅是“小广播”的生活,他演得还是当时他自己与身边各种形形色色的人的真实生活。笔者认为这是赵丹的表演和艺术思想的第二次巨大转变。

从《遥远的爱》这部电影开始,赵丹饰演的角色开始有了明显的人物转变,赵丹也开始越来越擅长表现一个人物随着境遇不同而产生的巨大变化。笔者认为,这和赵丹本人的经历也是颇为契合的。在经历了牢狱之灾和战后艰难的生活后,这些坎坷让赵丹不再依靠模仿和观察生活进行表演,他的生活经历已经自然而然地化为了赵丹表演的源头,他不再试图去表演的真实可信,他在表演的时候已然真实可信、充满了真情实感。《乌鸦与麻雀》这部影片中,赵丹大步走在新现实主义道路上,与角色融为了一体。赵丹曾感慨道:“那时我没有想体验生活,深入下层,可生活却向我逼来。”

三、从“个人史诗”到“创造境界”

从影片《屈原》到《为了和平》再到《李时珍》,赵丹一直试图解开自己表演上的困境。等到拍摄影片《李时珍》的时候,赵丹的表演又重新被中国画和大自然给“盘活”了。

在这部影片里,赵丹把李时珍从17岁到70岁的生命的不同阶段也表现了出来,第一个阶段是急切,李时珍一直迫切地要完成使命。第二个阶段是李时珍千辛万苦寻觅到曼陀罗的放松。第三个阶段是李时珍遇到挫折之后的失意,再到克服了挫折之后的坦然和兴奋。最后一个阶段是李时珍花了三十年,读书八百种,走了千里路,直到白头才创作出了《本草纲目》。

影片《海魂》的创作为赵丹的表演重新注入了浪漫的元素,拍摄了《海魂》之后,赵丹的表演被打得更开。随后他拍摄了影片《林则徐》,赵丹饰演的林则徐虽是一个典型的正面形象,但他看了不少史料,抓住了林则徐这个人物的性格特点并用艺术的方式渲染出来。赵丹饰演的林则徐聪明敏锐、光明磊落,赵丹对林则徐的塑造是“刚中求柔,柔里透刚。”

赵丹为林则徐设计了“上场风”,同时将京剧和中国画运用在了表演当中,形成林则徐独有的士大夫气质。此时的赵丹已经达到了艺术家的境界,将不同的艺术形式巧妙地化入进自己的表演之中。他的表演已经不是只抓人物,而是达到了一种更高层次的意境。

影片《聂耳》的拍摄,将赵丹带回到了过去最熟悉的生活。在饰演聂耳的过程中,赵丹也不断在表演上追求一种“创造境界”。赵丹是聂耳好友,他因为太熟悉聂耳,导致打从一开始起,赵丹就已经和角色结为了一体,但在实际表演中,赵丹其实更多的还是在饰演他自己。在《烈火中永生》这部影片中,赵丹饰演了一位牺牲自己的革命烈士,学者张英进认为“殉道者形象构建了赵丹整个演艺生涯的起点和终点,他成为了一个擅长饰演各种殉道者形象的明星”。张英进认为赵丹两次被囚禁的经历,同他在银幕上饰演的殉道者形象,在冥冥之中有所契合,赵丹本人暗藏着“殉道者情节”。这是赵丹的表演和艺术思想的第三次转变。

笔者认为,从《武训传》这部影片开始,赵丹开始饰演跨度特别大的角色,他的表演越来越接近“个人史诗”的演绎,同时饰演的角色也越来越像历经劫难、大起大落的他自己。在后期的电影中,赵丹在表演上追求一种更高的艺术境界,他的表演思想已经非常成熟,他将其他艺术门类的思想化用到自己的表演中,同时不断总结自己的思想,已经达到了一个高层次的表演境地。

四、结语

从文明戏到话剧、从自我摸索到纳中西表演流派之长、从舞台到银幕、从模仿低级阶段到现实主义之路,再到“与角色融为一体”、现实成为表演源头,从“个人史诗”到追求艺术境界,赵丹历经了几次表演与艺术思想上的巨大转变。赵丹提倡“从自我出发走向人物的形象”,在饰演角色时做到“既有自己又有别人”,赵丹的“我演我”有着三个不同的阶段。赵丹开创了“赵氏表演体系”,他有一个宏愿:终生为建立中国的表演体系而奋斗。赵丹说起自己这一生时,曾赋诗一首:“大起大落有奇福,两度囹圄发尚乌。酸甜苦辣极变化,地狱天堂索艺珠。”他也曾画下一幅雨中的白芍,风雨袭来,白芍在雨中挺立。他在这幅画中提了一首诗:“一生多蹉跎,老来复坎坷,不羡大富贵,泼墨写白芍。”赵丹被誉为诗意写实主义表演大师,他的风骨正如画中白芍一样,在雨中安然静立。

注释:

[1]赵丹.《银幕形象创造》[M].中国电影出版社,2005(10).P17.

[2]枯柏.赵丹的印象和言行 [N].青青电影,1934(10),1

[3]黄宗英.快乐的阿丹——在法国谈赵丹生平[J].《电影艺术》,1981(10).P39.

[4]凌鹤、吴铁翼、包时(等).每月座谈[N].现代演剧,1935,1(2),3

[5]严次平.青青电影[N].1938,3(9),2

[6]赵丹.《地狱之门》[M].上海文艺出版社,1980(11).P62.

[7]赤羽.影人淡描[N].时代(上海1939),1939(4),52-53

[8]馬翎.漫画漫话:每周一人:赵丹[N].沪声,1936,1(3),15

[9]佚名.赵丹秦怡演“遥远的爱”[N].时代电影(成都),1946新1(15),1

[10]赵丹.《银幕形象创造》[M].中国电影出版社,2005(10).P24.

[11]张英进.赵丹:殉道者与明星之间的幽灵[J].《文艺研究》,2011(01).P59—P65.

猜你喜欢
赵丹李时珍教授
“我演我”与赵氏表演体系
——诗意写实主义表演大师赵丹艺术观念探寻
中国药神李时珍
秒变戏精
赵丹练字
赵丹:死亡是一场演出
李时珍问路
开心格格
恐怖的教授
心不在焉的教授
数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