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效课堂实施过程中的几点思考

2015-05-29 15:15高海英
中国校外教育(下旬) 2015年4期
关键词:学案目标探究

高海英

随着高效课堂实施的逐步深入,“改变教学行为,引导学习方式,探究教学活动”的理念已深入人心。在实施高效课堂的过程中,我们需要认真反思以下几个方面内容:(1)学习目标是学生学习的出发点。(2)真正意义的合作学习方式利于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提升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3)有效的探究问题设计会真正调动学生思维,实现课堂的高效益。

高效课堂学习目标小组合作探究问题设计随着高效课堂实施的逐步深入,“改变教学行为,引导学习方式,探究教学活动”的理念已深入人心。我们知道,在事物发展的过程中,总会在不同阶段,遇到不同的问题。俗话说,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只有真正地实践、思考并总结问题,才能突破瓶颈,实现提升。那么,究竟打造高效课堂的进程中,哪些问题需要我们认真总结、反思呢?

一、学案中目标的设计与落实是否到位

学案是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案,学案教学方式不仅是教法的改革,更重要的是学法改革,它突出的是学生自己学习的过程。而如何能够有效地完成学案学习,学案中学习目标的有效设定便是关键点。从目标角度而言,课堂的“高效”应首先建立在教师能否给予学生明确的学习目标。而学习目标的设计则应通过具体可行的行为描述,来指导学生的学习行动从而达到落实学习目标的目的。如“了解”一词,总感觉很泛泛,了解到什么程度才算了解呢?

因此,对于学习目标的制定来讲,“有效”才是关键。这就要求教师应正确解读课程标准,同时还应结合具体学情,实现对学习目标的准确表述。关注学情的目标设计,课堂才不空洞。

总结来看:

(1)学习目标是学生学习的指南针,根据其指引,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的理解独立完成目标内容。尤其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目标设计应给予不同层次的要求。

(2)学习目标的设计应结合学情的发展特点,目标语言应具体、可操作。尽量避免用“知道”“理解”等含糊的词语来陈述目标,应该使学生看了之后就知道自己该做什么,怎样做,从而实现会做什么。

(3)学习目标的设计应考虑学生学习的过程性——“学习”即“成长”。学生通过完成教师给予的表象学习目标后,经过自己的思维理解、感悟升华出的知识更能体现学习目标设计的隐性功能。

因此,就要求教师应关注学生学习目标的生成过程。这是针对不同的学情,结合学生的发展特点来预设生成目标,从而使学案的设计更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4)学习目标应贯穿教学全过程,而不是应付了事。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过程应始终围绕目标而展开,最终以回扣目标来检验学生对学习目标是否完成进行自我评价。即课前明确目标,课中围绕目标,课后回扣目标。

二、小组合作“形式”是否大于“内容”

小组合作的学习过程是自由、民主、和谐、共赢的体现。实际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应通过组内的思疑、质疑,解疑、释疑来合作交流,从而使知识深化并升华。但很,多时候“合作”还只是流于形式。有些合作交流,表面看起来讨论十分热闹,可深入其中,会发现许多学生不能有效的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有的可能并未真正参与讨论,甚至有的学生还会趁乱说闲话,使老师不太好掌握。那么,怎样调动每个学生,使其全面参与,并保持学生上课积极性的持久呢?

首先,在小组组建初期,要做好组长及组员的培训工作。

培训是最好的管理。在同学们没养成合作习惯之前,教师必须走到学生中间,到每个小组内帮助发言人组织发言、分配任务。更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培养发言人应该怎么组织学习、归纳总结,安排发言顺序。对于其他倾听的同学,要求他们应该积极思考,快速向发言人汇报学习结果。经过一段训练后,每个同学都知道该干什么,怎么发言,就没有学习死角了。

其次,高效的合作离不开教师的调控引导。

高效课堂应该实现真正的放手。然而我们知道,合作学习的过程,不是只要让学生讨论,教师就放手什么都不管,教师的作用是调控。如时间的分配,任务的布置,讨论的要求等。同时,教师还应深入到同学中间,全面观察,汇总反馈。使学生的合作学习有实效,最终获得成功体验。

三、学案的问题设计是否有讨论价值

问题是课堂教学的中心,问题设计是教学内容的关键。然而有些时候,教师设计的课堂问题往往低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很容易就可以回答。还存在预设性问题多、生成性问题少。因此,有效的探究问题设计会引导学生逐步深入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建构知识,达到发展能力的目的。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应该如何设计出高质量的探究问题呢?

首先,好的探究问题一定是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和开放性,要使问题有一定的可探究性,使学生在问题探究的过程中,对知识的理解更深入,对地理能力提升有帮助。

其次,探究问题的设计必须建立在学生认知基础和思维水平的基础之上。只有这样,学生才能顺利地开展探究活动,才能使探究收到预期的效果。

再次,我们应该关注现实,寻找探究问题的鲜活载体。学科知识与现实的联系非常密切,教师在设计探究问题时,能将其渗透于鲜活的生产生活材料中,这样本身就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探究的效果也会更好。这就要求我们做生活的用心人,平时注意搜集与知识联系密切的素材,以备设计探究问题时应用。

高效课堂改革是一个蝴蝶破茧、凤凰涅槃的过程。随着高效课堂模式的实施,我们会不断的反思、探索、完善、升华。努力以“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导航”为目标,从学情出发,结合新课程理念,使我们的课堂教学建立在更加有效的基础上。

参考文献:

[1]李泽昀.目标导学的基本原则[J].教师之友,1994,(06).

[2]宋坤刚.对“小组交流、合作学习”若干问题的思考[J].教育实践与研究,2005,(Z1).

[3]茹光华,沈铮.“问题导学法”教学模式的理论与实践[J].教育探索,2001,(10).

猜你喜欢
学案目标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乡愁导学案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比例尺(一)”导学案
导学案不能沦落为“习题单”:以“中位数和众数”的导学案为例
学案“三何”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